3444.正反物质相遇会发生什么现象?
2014.12.15
根据现代物理的解释,正物质是质子携带正电荷的物质,反物质是质子携带负电荷的物质,但负电子被列入正物质,正电子被列入反物质,因为地球表面负电子普遍存在,正电子极为罕见。
现代物理认为正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因此许多文学作品杜撰了反物质炸弹,一般人认为反物质炸弹可以毁灭地球,事实会是这样的吗?
通过光电转换和光子与电子的差别,我们知道光子不同于电子,是一种电中性粒子(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偏电荷光子),包含一个负电子,一个正电子。因此,电线中流淌的可能是正负两种电流,而两种电流相遇就会转化为光子,所以光子伴随电流,遇到导线也会转化为电流。通过电流与光子的分析,我们知道正反物质相遇可能会转化为新的物质形态,而不是消失。
是否所有的正反物质相遇都会转化为新的物质形态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正负电荷在原子中的比例非常小,质子中的正电荷只有一个电子的质量,而质子质量大于电子质量1836倍,何况原子中还有质量大于电子质量1839倍的中子。
根据正负电荷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星系的形成可能源于正负电荷的对偶聚集,银河系的二级恒星类似原子的核外电子,地球类似太阳的核外电子,月球类似地球的核外电子,也就是互为正反物质。而人类的成功登月,并没有发生“湮灭”现象,或者是我对月球属于反物质星球的判断出现了问题,或者是正反物质相遇未必一定出现“湮灭”现象。
人类及人类登月器在月球表面可能转化为反物质是一种可能,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排斥也是一种可能,正反物质相遇会形成一种“弱核作用力”是第三种可能,后两种可能具有统一性,我倾向这种“弱核作用力”的可能。
核外电子共轭是化学的物质基础,核力是原子物理的基础,也是天文学、天体物理的基础。质子与中子是否正反物质的某种聚变呢?
正反物质相遇不会发生核外电子共轭,因为它们的核外电子不同,但可能发生对偶,产生一定程度的核力,即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对立统一,产生一定程度的磁悬浮现象,所以月球对地球人和物的吸引力非常有限,具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力,人类飞行器可以轻易的离开月球,却很难离开火星。
在我看来,宇宙射线是恒星的反物质射线,偏向相反物质星球,可能是形成“暗物质”的重要原因,而形成原子的强作用力、弱作用力,与原子中正反物质的相对聚集可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