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走的是纯大众纯市场路线,它有个口号很吸引人,参与者没有门槛,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姿色,不分专业,一律可以报名参赛。而且从初试到决赛都能过直播展现在公众面前,使得超级女声真正成为大众的舞台。观众的感受到在台上表演的就是邻家的女孩,然后通过海选投票决定谁能晋级。
从央视《资本市场》访谈录里摘抄一段美国证券法出台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
“罗斯福总统当时是选上了,他们要实行新政。当时请了一个非常老资格的,一个证券律师给他们写了一个《证券法》。他写了一年,交给罗斯福总统,他看了一天,之后他当时觉得不行,为什么呢?虽然这个律师非常有老资格,对证券行业非常熟悉,但是他用的一个原则是什么呢?就是说我认为一家公司只有好的素质,才能送到市场去。
由老律师耗费一年多时间才完成的美国证券法草案第一稿,它实际上是要求政府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质性的审查,也就是说,把评判上市公司质量优劣的责任交给了政府,让政府确定哪些公司该上市,哪些不该上市。
罗斯福总统觉得是不对,我们怎么叫联邦政府来审,看这个公司是好公司,还是坏公司。
政府不能代替市场进行选择,罗斯福当即否定了证券法草案的第一稿,同时又找来了几位年轻的律师,重新起草证券法。
这几个学生都是30岁刚出头,在纽约已经当了若干年的律师,叫他从纽约马上到华盛顿。礼拜五,晚上9点钟到了他的办公室,他给他这个任务,起草法律。礼拜六下午5点钟,他给法官打电话我们写好了。总共多少条? 17条。马上星期天早上送给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总统给他的幕僚看完之后,5分钟后就说我们就跟着这个走。
仅仅用了一个晚上,仅仅写出了17个条款,这就是美国1933年完成的《证券法》。尽管此后也进行过几次小小的修改,但主体就是这17条,它得到了罗斯福和美国国会的认可。
它主要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在里面,那个基本的理念就是联邦政府要做一个看门人,这方面要审评一个证券出去,不以所谓实际性审查这样的做法,用什么呢?程序性审查、披露性审查,给投资者有一个充分知情的情况下,来做一个判断。
政府不去评价上市公司的优劣,而仅仅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去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这就是股票市场监管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手段。”
现代社会相信规则优于智者,而非求助于愚蠢的民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3 9:49:17编辑过]
现代社会相信规则优于智者,而非求助于愚蠢的民众。
不懂。规则不是民众确定的,又“优于智者”,那该是上帝赐予的?阁下算是白马非马?
进一步推想:为什么需要完备合同呢?合同不完备不是更好吗?如果真能设计出完备合同,还存在社会参与吗?只要有智者就行了。古代求助智者,现代社会求助愚蠢的民众,反而是一种进步。所以智者不智;愚民不愚。生物界才生生不息
西方是强调精英管理的,不过,西方的治理强调的是平衡关系。这才是和谐社会的真谛。不信上帝的中国倒是常常有人自以为才智前无古人。
规则不是民众确定的,又“优于智者”,那该是上帝赐予的?阁下算是白马非马?
西方是强调精英管理的,不过,西方的治理强调的是平衡关系。这才是和谐社会的真谛。不信上帝的中国倒是常常有人自以为才智前无古人。
vagabond还是先读读关于“建构论唯理主义”与“进化论理性主义”的文章,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吧。
对了,恰好看到您推崇的nie的一段话,仅供参考:
我曾经撤销了制度版好几个主题讨论,因为我觉得很多人的跟帖根本不是学术讨论,于事无益。
证券法的例子很有意思,但和超级女声的案例不苻。因为如果一个产品的进入门槛低,社会参与提高,但未必持久。这要看什么产品。如果上市公司,门槛太低,必然会导致有限理性的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从而可能断送一个市场。纳斯达之后兴起的很多创业板的失败就是例证。
但媒体产品不同。媒体产品不会给受众带来直接的利益损失,相反,媒体产品越有缺陷,受众参与越积极,仿佛自己就能够设计出一个更好的产品,每个人都想扮演某种救世主的角色,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欲望,这种参与提供了心理宣泄的途径。这样,社会参与度越高,反而会引发受众的更广泛接受,这就是网络外部性。
结果,媒体产品的契约越不完全,网络外部性越大。报酬递增路径越可能出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4 10:47:02编辑过]
先声明我超级看过女声,笑过,也吐过。前面的分析说实话我也没整明白。超级女声不是啥新东东,现在的粉丝追逐的大多是舶来品,包括港台、日韩的。没办法,经济发展阶段摆在那里,国内文化产业又不争气,新生代的价值取向过于虚幻,超级女声在本质上与流星花园、琼瑶系列、爱情韩剧是一致的。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它,值得提倡和学习,方法也好,模型也好,能不能反映市场很关键。现在的娱乐节目似乎越来越没有原则,不断地突破底线,大众消费群对某些事特别在乎但对结果又无所谓的态度,反映了国内市场对恶俗、低级的需求,像大家这样的分析和讨论恐怕也是超级女声或有或无的目的吧。
超级女声作为一种媒体产品,可以看成是湖南卫视和受众之间的一个契约,这一点似乎没问题。湖南卫视作为委托人可以提供一份完备契约,比如像中央台力求做到的那样,尽管实际上也做不到;也可以提供一份非常不完备的契约,如同现在做的。在前者,完备契约意味着规则的既定,受众要么接受,要么拒绝,参与程度低;而后者就不同了,不完备契约创造出一个契约动态过程,受众参与其中,创造或者改变规则,参与程度的提高也就相应的创造了价值。
问题在于,契约动态和受众参与必须以有限理性为基础,必须以存在一定程度的群芒为基础。否则,这种参与就不可能持续。
垃圾中的垃圾 还有人看?
什么新古典策略和行为经济学?都是象小学读书时被强制给文章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一样可笑
其实他们就是抓住了市场主体的性格心理偏好 推出了所谓大众喜爱的 龌龊低智的抄袭栏目!
大家千万不要看 当年的还珠格格的教训还在
我倒觉得这纯粹是一个娱乐的节目,根本不是什么“超级”。这种娱乐节目就是卖给大家一个概率很小的“梦想”。有点像彩票,大家化一点时间看节目,搭配一点时间的广告。
娱乐业嘛,就是要大众化一些
超级女声作为一种媒体产品,可以看成是湖南卫视和受众之间的一个契约,这一点似乎没问题。湖南卫视作为委托人可以提供一份完备契约,比如像中央台力求做到的那样,尽管实际上也做不到;也可以提供一份非常不完备的契约,如同现在做的。在前者,完备契约意味着规则的既定,受众要么接受,要么拒绝,参与程度低;而后者就不同了,不完备契约创造出一个契约动态过程,受众参与其中,创造或者改变规则,参与程度的提高也就相应的创造了价值。
问题在于,契约动态和受众参与必须以有限理性为基础,必须以存在一定程度的群芒为基础。否则,这种参与就不可能持续。
我应该在上一个帖子中说清楚一些。我认为,在电视台与观众的隐性契约中,允许灵活地参与规则的创造这一制定规则的规则本身是完备的。只不过这里涉及到一个群体的偏好问题,因此可能众口难调,但是这并不必然说明契约是不完备的。好比买票看戏,钱票交易一清二楚,就是完备契约,但是进去后你坐哪排,那可以没有规定。重要的是,没有规定的制定规则的过程、方式,必须在一个明确的大契约框架内刻画,只要大契约是完备的,子契约就不存在完备与否的问题。
所以,关键是角度。我的意思,仍然赞成这是一种迎合需求的供给,且不管这需求是“好”是“坏”,因为偏好无法作出规范的价值判断。
当然,观众在评判时,完全有可能非理性,凭感觉,绝对不会计算的,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5 20:09:07编辑过]
即推出的就是非常缺陷的产品,只有缺陷越多,争议就会越大,耗时才会越长,后续产品才会越多。影响才会越大,价值才会越多。
我应该在上一个帖子中说清楚一些。我认为,在电视台与观众的隐性契约中,允许灵活地参与规则的创造这一制定规则的规则本身是完备的。只不过这里涉及到一个群体的偏好问题,因此可能众口难调,但是这并不必然说明契约是不完备的。好比买票看戏,钱票交易一清二楚,就是完备契约,但是进去后你坐哪排,那可以没有规定。重要的是,没有规定的制定规则的过程、方式,必须在一个明确的大契约框架内刻画,只要大契约是完备的,子契约就不存在完备与否的问题。
这个理解好像有问题,如果存在一个规则,就说明大契约是完备的,那么就没有不完备的契约了。因为交易总是存在一个规则。这正是马斯金等人批评哈特的主要想法。
按照不完全契约,即使存在一个规则,但只要第三方不可证实性存在,契约仍然是不完备的。对超级女声这种媒体产品来说,选手的质量从大众评委的角度是不可证实的。因为既然是大众评委,当然就缺乏一个内在的稳定的标准。比如在本次超女比赛中发生争议的韩真真就是一例。特别是,当评委和受众的偏好产生明显冲突的时候,更加表现出契约的不完备。因为这种产品就没有设定一个争议机制。
最近看上海卫视的莱卡绣,设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争议解决机制:如果评委否定了6个选手,那么这6个选手中在否定之日起一个星期内仍然接受观众短信投票,前三名仍然可以回来参赛。现在还不知道这种机制带来的交易成本有多大,但和超女相比,这种机制增加了评委和观众之间的制衡,也更大程度的提高了观众的参与集合。
同类型的节目最差的就是中央二台推出的激情中国非常6加1,尽管复选都是按短信决定,好像是观众参与度高,但实际上由于缺少评委这一环节,少了矛盾和冲突,少了不完备,反而没意思,就看到咏哥一个人耍宝,无比的倒胃口
不过,好像这两个节目都没有超女火。看来需要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这个理解好像有问题,如果存在一个规则,就说明大契约是完备的,那么就没有不完备的契约了。因为交易总是存在一个规则。这正是马斯金等人批评哈特的主要想法。
按照不完全契约,即使存在一个规则,但只要第三方不可证实性存在,契约仍然是不完备的。对超级女声这种媒体产品来说,选手的质量从大众评委的角度是不可证实的。因为既然是大众评委,当然就缺乏一个内在的稳定的标准。比如在本次超女比赛中发生争议的韩真真就是一例。特别是,当评委和受众的偏好产生明显冲突的时候,更加表现出契约的不完备。因为这种产品就没有设定一个争议机制。
1、我不看电视,所以对于具体的内容不太熟悉,只能就一个理论问题与闲人探讨。
2、我坚信,如果参与人不变,时序上不敏感,那么参与人之间的大契约如果是完备的,子契约一定是完备的。简单证明如下:
假设存在F:a—>W,a表示行动,W表示状态,F表示大契约。显然这个F是完备的。现在假定有一个子契约f,如果该子契约是不完备的(反证法),那么f:a—>W就不成立。而这与假设是f属于F是相矛盾的。Q.E.D.
3、回到“超女”案例。我的意思是,允许观众创造规则这一规定本身是完备的。至于具体的评判,电视台就是要让它缺乏具体的规定,由着观众去。但是由此认为观众的偏好是不完备的,我觉得似乎不妥。当然啦,如果观众在自己的偏好方面不是完备的,那么就不是理性人,这倒是很有可能。但是偏好的不完备,与契约的不完备,在这个案例中似乎没有关系。因为偏好的不完备没有具体影响到大契约,只有影响到大契约的制定,才必定会导致大契约不完备。这等于说,观众在和电视台达成大契约时,他们是理性的。这么说吧,如果宪法是完备的,那么法律就应该也是完备的。现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恰恰是,宪法作为大契约从来是不完备的。
我每周五必须看超女,也不觉得是垃圾
首先指出楼主几个技术上的错误:
1超女确实存在美女容易晋级的现象,但到了十强,也就只叶一茜一个被赞美成很美的女生,它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很多普通女孩子愿意站在舞台上的愿望,如果她们有个性才华,一样可以很棒
2评委其实都挺煽情的,尤其是柯老师,点评排比,钻石相送,至于好恶,每个人都有
3湖南卫视的成本问题,多少赞助商,多少广告收入,联通移动网通也挣了不少,我想楼主一定是只看了一部分就没耐性了,因为它的广告实在太多了
湖南卫视已经把超女打造成一个品牌,无论你是否认为它无聊,垃圾,但是大众关注它的火暴程度已成事实,网上有好事者居然给10强算命云云
不是该发展休闲经济,玩的经济吗
哈哈
BTW我支持李宇春,喜欢周比畅,大家发个短信支持一下吧
没有对这个节目作严格的假设-至少是不存在争议的前提假设来对这个节目进行描述,谈论是否完备可能不会有结果。如果对这个契约抽象,提炼出这个契约的主要内容,也许就不存在争议了。因为nie和闲人对这个契约条款的理解并不一样。不过超级女生之所以成功也许和契约是否完备没有关系。即便契约是完备的,设计一种争端调节机制,这个节目也有可能做的和现在一样好。完备契约产品也一样可以成功。
超级女生的成功还是在于提供了和央视完全不同的两种商品。比如说,明星的演唱会是一种商品,练歌厅也是一种商品。一种是作为观众,一种是主动参与。正如同周杰伦能够出名,芙蓉也能成名一样。一种也许是依靠“质量”取胜,一种也许是依靠争议取胜,明星制造绯闻也是一样。这种产品并不是因为其“缺陷”而成功。民众的偏好真是不可琢磨。
闲人提到行为经济学的策略,其实在生产什么商品,尤其是媒体节目、明星这样的商品,我也认为需要行为经济学的策略。这样的样品不仅仅迎合民众变动的偏好,还在悄然影响着民众不稳定的偏好。
昨天带着墨镜的“咏哥”看起来非常冷酷,但是比起其言论那还差一截。当记者问李咏是怎样看待目前火得不行的《超级女声》时,李咏先是表示自己也在主持同类节目,不想去评论别的节目,但是接下来他话中有话地说:“我们央视覆盖的范围要比地方台大,所以我不会为了作秀而主持娱乐节目,更不会随便找来几个叫不出名的歌手来当超级评委,那样我的节目也许就没有可看性了。”李咏此话一出,明显是在影射当红的《超级女声》。随后,他开始吹捧自己节目:“我所主持的节目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一个让大家放松的平台。《非常6+1》和《梦想中国》都是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综艺节目,我们在为有才华的人提供绚丽的舞台。” ----------------------
呵呵,真是精英与草根的对决呀。以央视如此庞大的资源的影响却不得不直面来自湖南卫视的挑战,这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确实不容易了。
精品也好,作秀也好,最终都得市场说了算,这是大众娱乐绕不过去的槛。
看了昨晚超女十进八决赛,今天打开网页扑天盖地有关超女的报导,《 联合早报》撰文甚至认为超女是中国民主的先声。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722753
突然有个感受,也许根本无关乎什么契约完备与否,而是超女的票选形式迎合了大众造星的需要,数千万人在超女中参与并鉴证了新星的诞生。这是个开放的时代,明星是大众的,而不是专家的。
| 主题:我看超级女生8强赛 作者:allen_45158047 发表日期:2005-07-30 13:53:26 http://eladies.sina.com.cn/bbs/2005/0730/1420745.html 看完超级女生决赛,心中不知道怎么不舒服。 先说说朱研和纪敏佳,赵静宜 朱研第一个被淘汰,至此郑州唱区全军覆没。,但是今天我还是要为朱研喝彩。这并不是因为后来她在和纪敏佳的PK被淘汰后差点摔的跟头和汪含说的她贫血什么的,还有朱研信中说的那些话。诚然,这值得大家同情,但是我想朱研并不是只要大家的同情,但是我想朱研还是成功的,我一直喜欢朱研。喜欢她的纯真,喜欢她善良。为什么是朱研上的代定席呢,我想这个不说也大家也知道了,最后朱研下台的时候黑南口口声声的说,没事,朱研你这唱法虽然老点但是还是行的,有市场的。可是黑南你错了,湖南卫视你错了,为什么纪敏佳能上代定席呢,因为她票数最底啊,支持率最底代表什么?代表没的市场啊,就算她唱工再好,没的市场,唱片一张卖不出去,你怎么办。要纪敏佳继续留下来干嘛?让她继续留下来吼? 谢谢哦~要吼我随便到街上听听卖狗屁膏药的人喊都比她有韵味。因为她是去年来参赛的? 靠~这什么理由,就凭她是2进宫。资格老点?那为什么每年高考那么多复读生还是考不上呢,忧闷~.我没记错的话这是纪敏佳第2次上代定了,还有次是在杭州唱区决赛的时候,又是她得票最底上的,开始我想她就是最多到杭州决赛就被淘汰了,后来哪知道纪敏佳能拿冠军,哈哈~搞笑了,支持率最底的人能拿冠军。。。真的搞笑了 假如她在杭州就被淘汰,那么我喜欢的另一个人 郑静雯就能去长沙了。我记得郑静雯 是杭州赛区第4名。可怜了那孩子,从广州跑到杭州干嘛的啊,就想进决赛,就是因为有个比她资格更老的纪敏佳?昏的我。真的想不通纪敏佳有什么好的,唱工不算太好。高音不如韩红好听,唱底音又没有那种委婉动听出来。你要比嗓门你去西北和唱信天游比比啊,湖南卫视为了照顾情绪也别这样子啊, 照顾一个把把支持率最底的人。。。。哎~我想支持到杭州决赛也就不错了。哎`~还有大众评审,支持大嗓门。支持得票最底的人有什么意思,你们意思只有你们大众评审才是专家,全国短信投票的人都不是专家?。。。我晕了~还是3个字,想不通 可当我看到纪敏佳又一次站到代定席上的时候,我笑了~哈哈小样,看你再怎么办。湖南卫视不会一直保佑你吧`可是最后发现我错了,18:17赵静宜被淘汰,只时候我看见纪敏佳,嘴角闪出一丝笑容,那是狡猾的笑,那才是她内心的笑``` 虽然我一直不怎么看好赵静宜,但是让她和纪敏佳站在一起,我认为是侮辱了赵静宜。 还是那句话:朱研,赵静宜——GOOD LUCK 一路走好~~!!!阳光总在风雨后,你们是最棒的。!!!! 说说周笔畅和李玉春。 认识周笔畅是她那首就是爱你~当时听了就觉得真的很好听,她唱出了另一种味道。再然后就马上找了她的所以参赛歌曲来听,感觉笔笔真的很不错她那种大气是一般人没有的。 再之后笔笔唱的唯一,FOREVER LOVE 个个都是经典,我开始喜欢上她的声音了 认识李玉春是那首Zombie。这首经典歌能被李玉春演绎成例外一种风格,本身就是很不简单的,very good !!! 她们两个人我也不愿意发表更多的评论,她们两个唱工都是那么那么的好,掌握舞台的能力也是那么那么的好。两位都是集唱工、人气的NO 1,多说就是废话了。Hoho~祝你们好运。 易慧,,黄雅丽 感觉她们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唱工,人气,和对舞台的掌握,都是 那么欠缺一点点 何洁,张靓影,叶一倩 总的来说,何洁唱工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只不过她能发挥自己的特点,看她唱歌的时候,感觉舞台都是她的了,这年头,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最大来掩饰自己的缺点就是胜利~难道不是吗?coco第二 我喜欢。 张靓影,唱工没法说。听说以前是唱PUB的,听说她是学外文的,感觉她唱每首外文歌都能理解其中的意境,她唱歌永远只能给你惊喜。 叶一倩前几次都只是看她唱慢歌的时候的淑女风情,今天她唱COCO的歌, 让我看到另一个叶一倩。好多人说她是超女中最漂亮的,为什么不这么认为呢?这么漂亮歌唱的这么好的美女,谁能不喜欢么。 再说说咱们的超级主持~看李香头上带朵大花,左一个恩哼~又一个恩哼~亲爱的,偶看一 你还是去日本发展比较好点,汪含嘛`对他没什么好说的,内地男主持中的佼佼者,但时候搞笑过了点,感觉有点哗众取宠。 再就是超级评委拉 超级评委=超级评伪=超级品位 人家是专家,哎。。。我能说什么呢。。。人家柯老师又哭了………… 总的感觉冠军还是周笔畅和李玉春,张靓影中产生,可是叶一倩也能进入3甲大家千万别惊讶,谁叫喜欢她的人也不少呢。其他人呢?做搅局的吧。呼呼~~~ 期待下个星期五赶紧到来。。。。 |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