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245 21
2008-08-21
牵涉到巨大利益的信息应该以公平、权威的平台公开披露,以避免市场不公,这是市场经济的常识。但我国市场的先知先觉者常让人大跌眼镜,资本市场的公平性一再遭遇质疑。

  这两天的中国股市发生重大变化:8月19日,电力板块被大买盘吞噬,当天早晨,外资投行花旗预言本月“中国上调上网电价5%”,当天傍晚,国家发改委发出调价通知:即日起,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销售电价暂不调整。

  花旗算是给政府留了一点面子,只说本月上调电价;买盘资金则肆无忌惮地嘲弄了决策者一把———早在10天前,机构与大户大幅增持大型电力公司股票,而散户继续撤退,我们看到资本市场司空见惯的一面,机构与散户之间形成不同的判断,而散户永远是错误的。

  无独有偶,外资投行摩根大通同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决策层正在审慎考虑一项总金额约为2000亿-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减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和支持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等措施”。这是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根据自己对宏观经济的研究作出的判断,但具体依据不能透露。报告还透露,“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资金用于设立一只基金以稳定股市”这一建议已经被列入决策层的考虑范围。这一基金被部分市场人士解读为传言已久的平准基金。

  一个宏观经济分析师可以提出自己的趋势预测,也可以提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股改前、奥运后等时间节点。但与根据具体技术图形推测明天股指涨跌不同,很少有分析师胆敢将政策预测的时间节点固定在一月一周之内,因为此类推测风险极大,容易被市场嘲笑为巫师。

  但龚方雄做了,并且做得相当漂亮,8月20日随着龚方雄报告披露,一系列传闻流传,推动市场离奇放量上涨。在具体的点位上做多,而后在反弹期获利了结,一些机构可以得到过年的粮食。

  这难道是偶然的吗?如果国家的经济政策就此改变,平准基金入市、信贷政策放松、投资经济启动,外资将再次成为先知先觉者。事实上,笔者在两周之前听到外汇平准基金的消息时,曾当作玩笑一笑了之,但事实给予深刻的教训,中国的资本市场往往只有小道消息才具有权威性质。

  不仅如此,龚方雄的报告还透露今后汇率政策的走向,“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资金用于设立一只基金以稳定股市”这一建议已经被列入决策层的考虑范围;政府可能将加大力度出售部分美元资产,“但外汇储备仍将以美元资产为主,因为决策层认为强势美元对中国有利”,“政策制定者正研究政府智囊团给出的一系列建议,包括将资金用于投资国内的基建工程及社会事业,并以此促进消费;将外汇储备多样化,买入港元、加元、澳元及新西兰元等,并在亚洲市场投资。”果真如此,我国的外汇储备将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政府将不惧流动性过剩,将外汇储备用于国内,汇率市场化的速度加快,力撑强势美元,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规模更大。

  外资投行洞悉中国资本市场的能力,舍得花钱的魄力远在国内投行之上,外资机构尤其是大投行聘用的外籍中国人或者具有决策参与权,或者具有“耳语权”,国内的机构投资者通常只能充当外资投行的二传手。

  信息披露的公开、权威、及时,是资本市场公正的基础,信息质量好坏是不同利益群体获利差距的重要原因。投行通过聘请优秀分析师进行准确的分析是一回事,通过政策耳语获利是另一回事。当我们屡屡看到小道消息大行于世,并被证实英明与准确的时候,实在是让人莫名惊诧。

  □叶檀(资深财经评论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8-21 21:55:00
以下是引用sfhsky在2008-8-21 21:46:00的发言:
牵涉到巨大利益的信息应该以公平、权威的平台公开披露,以避免市场不公,这是市场经济的常识。但我国市场的先知先觉者常让人大跌眼镜,资本市场的公平性一再遭遇质疑。

........

算是给政府留了一点面子,只说本月上调电价;买盘资金则肆无忌惮地嘲弄了决策者一把———早在10天前,机构与大户大幅增持大型电力公司股票,而散户继续撤退,我们看到资本市场司空见惯的一面,机构与散户之间形成不同的判断,而散户永远是错误的。

....................

难道是偶然的吗?如果国家的经济政策就此改变,平准基金入市、信贷政策放松、投资经济启动,外资将再次成为先知先觉者。事实上,笔者在两周之前听到外汇平准基金的消息时,曾当作玩笑一笑了之,但事实给予深刻的教训,中国的资本市场往往只有小道消息才具有权威性质。

.................................................

外资投行洞悉中国资本市场的能力,舍得花钱的魄力远在国内投行之上,外资机构尤其是大投行聘用的外籍中国人或者具有决策参与权,或者具有“耳语权”,国内的机构投资者通常只能充当外资投行的二传手。

信息披露的公开、权威、及时,是资本市场公正的基础,信息质量好坏是不同利益群体获利差距的重要原因。投行通过聘请优秀分析师进行准确的分析是一回事,通过政策耳语获利是另一回事。当我们屡屡看到小道消息大行于世,并被证实英明与准确的时候,实在是让人莫名惊诧。

写的是不错的,但是有点儿过头,比如我加粗的部分。

如果当真都是因为小道消息和阴谋论,我只需要整天跟着机构和投行走,岂不就肯定包赚不赔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1 22:10:00

如果你不能理解为什么股市的大底都是外资抄的, 也就不会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先知先觉?

有关系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是不时所有人都有的,但是他们的判断为什么比我们那些所谓正统的机构准呢? 想想这个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1 22:22:00

外国投行在中国有着很厉害的顾问团,其中许多是从政府和中央部位出来,他们的消息不灵才怪呢.
我一个朋友在四大行中一家的上海公司,据说他们公司就有不少这样的高级顾问.
像06年11月份的粮食猛涨许多国外的机构提前半年就有详细的研究报告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1 23:23:00

宏观经济和对国际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汇率制度不健全,等.都是这些因素的前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8-21 23:30:00

信息滞后者都是散户,可怜的我们总是在别人的后面屁颠屁颠地跟着。外资投行之所以总能先知先觉,跟他们的能力有关,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内幕消息的泄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