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4-12-25 00:13:04
华而不实 发表于 2014-12-24 21:33
“如果用创造一词,就不妥了,你能空手创造出铁?” 请不要作茧自缚!也不要无意或刻意曲解!世上谁 ...
1、把物质等同于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
    (1)我都反复说过使用价值即功能来自于物质的物理属性,而不是由人力凭空形成的,人力只是把它的物理属性给提纯强化出来,譬如把某种金属从矿石中聚集提炼出来,以更集中它的物理属性功能到可使用的程度。本体和属性是两个概念。
    (2)在使用层面含义上可以说物质就等同于使用价值,也同样是没问题的。如果你一定纠结于此,那也无妨,换个能形成概念共识的词就行。

2、对创造这个词有异义是吧?
    (1)创造更侧重于凭空生成,所以我特别指出来用引用更妥当,可以排除不当的心理暗示----劳动才让它具备某种功能,而这种功能全归功于劳动,从而避免忽视材料的来源也是要代价的,也是要经过市场定价的,材料的供需比决定材料价格,从而要参与最终产品交换价值的分配
    (2)引出更强调辅助和引导作用,强调物质的功能(使用价值)是早已客观存在的(如铁密度大于木头等),劳动即人类活动只是把它给强化出成可利用的形式(提炼等,即改变内外部形态如外形和内部分子结构等)

你如果能提出更好描述的词汇,让人明白劳动的地位,明白功能主要由物理属性决定的,那么就用你的词汇。

可以说,劳动创造价值这样的句式,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用创造、价值这样似是而非的概念,心理暗示般地强调直接生产者的人类活动形成了整个产品或产品的大部分。而根本忽视了其它要素者的分配可参与性。

      人工、材料,它们的价格都应该由市场决定,只要是经过市场自由讨价还价的,就是合理的,比如,直接生产人工市场价是100,材料市场价是100,生产管理的市场价是100,运输销售的市场价是100,一起成本400,那么为营利而卖出500,这多赚出来的100就是组织生产的报酬。因为组织生产的市场价是通过最后一次交换(销售)来确定的,而前4者的市场价是通过之前的交换(招工)确定了的。
      你不能看到最后一次交换的价格好,就眼红,反悔之前交换所确定的价格,来坐地要分红。
(当然,之前交换时确定了可以参与最后一次交换的分红是没问题的,那是分期交换的一部分。)

      因为人工的市场价格是销售之前就确定了的,甚至可以说,你的人工是在生产结束之前就已经全部付出确定了的,销售时根本不用你付出新的成本,你的成本的回报就是工资,该付的已经付了或确定计算好了,你有什么资格在销售之后还要求额外回报,你都没有付出了啊?
      你可以说之前的价格划不来,可以说什么垄断原罪,没问题,该追究原罪的追究,但是不要牵扯到后面的交换来,哪里错了就纠正哪里,不能搞牵连。你可以说交换亏了,但是不能否认通过市场讨价还价来进行交换的功能不可替代性,你要做的是让自己长脑子,不要再交换亏了,而不是否定、禁止市场交换这种行为,而妄想找出一个公正的中间人来考量全局后能得出一个所谓最好的定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3:23:57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12:17
我连思考都没有一点是自己独创的,我全是借鉴前人的,这是无庸置疑的,
我无全新理论,顶多劳动只是引出 ...
哦,大意了,这个算原创,感谢你帮我发现自己是个理论家。我很惊喜的发现,我不但发现劳动引出使用价值是物理运动,而且连交换价值的形成其实也是物理运动----一个涉及时间概念的物理运动

      如果刚性需供比1:2(按上次价格100价位来确定出来的),就是2个人抢1个商品。
      因为:
      (1)因为是刚性需求,所以是非买不可,
      (2)而卖家不会让步的,甚至想水涨船高,
      所以:
      将发生如下情况:
1、商品是可共享的
      此时最符合最低代价原则的就是妥协合作,这是兑现的最佳方法,也是符合最大利益原则。
      他们可以合起来100*2买下一个,即1:2的供需比在兑现一刹那都没发生变化,因此,1:2的供需比让商品价格变成200,正符合1:2的供需比。
2、商品是不可共享的
      此时无法合伙买,唯一解决办法就是提高供需比。
      而此时将会:
      (1)若供应是柔性的,这就好办,提高产量一倍,万事大吉。
      (2)若供应是刚性时,只有让一些人放弃刚性需要变成柔性需求。
      改变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向一个趋势发展----涨价。而跌价,则显然是错误的,违背客观存在。
      也就是说,供需比将发现变化。如何变化,变化成结果所依赖的那个供需比。
      具体会变成多少?你要通过结果才能证实原因,经结果倒推出原因的存在。这就像在实验室里做科学实验,通过观察结果来推断原因原理。你觉得你可以否定它的科学性吗?
     别说我说不出具体数值,因为你确定不了最终的供需比数值。

     我知道原理了,你仍然说我是不知道结果,或者是因为你认为结果应该是一个数值,而不是一个原理逻辑。
     呵呵,你也可以说任何一个科学家都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了,因为他们知道的都是原理,可没有去背一个结果表啊。
     或许你需要背个10位数相乘的结果表出来,以此向众人证明你懂10位数的乘法还是直接计算一道充分给出条件的例题出来证明你懂10位数的乘法?
     随便你选择了,你不同于常人,智慧非凡。

      因为这原因的形成是一瞬间的,人类观察不到或极难观察但是,很显然:
      是结果形成原因,还是原因形成结果?
     也就是说,供需比决定交换价值这个规律,仍然是恰好正被遵循

     你自己想想,需求在先,还是兑现在先?
     如果承认是需求在先,那也就是供需比在先形成,然后在兑现的那一瞬间,真的新的供需比决定了当下的价格

     新的心理价位形成新的刚性需求,在需要兑现前的一刹那(无法更改后续结果的一刹那),供需比成了真正的刚性。
     所以,
    虽然你说你确定了供需比是1:2了,
     但是你能保证它在兑现前的一刹那没有发生改变成新的供需比吗?
     而事实上是它改变了,具体改变成多少?每个买家的信誓旦旦是没有用的,只有买槌落定成交的那一刹那时,我们才能肯定真正的刚性需求所决定的供需比早已变成多少。     
     因此你以为用一个确定的1:2去对应一个在兑现前无法确定的价格是很荒谬的,以为抓住了我的理论要害,呵呵,其实恰好证明你根本没理解清供需比是什么?如何形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3:30:30
iamatig 发表于 2014-12-24 23:44
1、我说前提仅仅是供需比,你说还有其它前提,问你,你又说不回答,然后还说能证明我错了,真是奇葩,你说 ...
首先,你以为供需比为1:1只能依据心里刚性价位来确定,那只能说明你太不善于逻辑推演了!
所谓供需比就是供应量与需求量之比。供需比通常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供大于(需)求、供小于(需)求和供等于(需)求。其中,供等于(需)求时供需比就是1:1。由于供和(需)求总是在经常的变动中,时而会供大于(需)求,时而会供小于(需)求,而在这两种情况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供等于(需)求,即必然要经过供需比为1:1。所以,在逻辑上,除非你断定供大于(需)求不会转化为供小于(需)求,同时也断定供小于(需)求不会转化为供大于(需)求,否则你就必须承认供等于(需)求、即供需比为1:1是必然会发生的。
其次,你说“供需比决定你出多少钱(决定指:供需比以反比例关系影响价格,也即需供比以正比例关系影响价格)”,那么我所问的就是当两种商品(例如成套服装和帽子)的供需比都为1:1时,由它们所决定(影响)的价格是否都相等?如果都相等,那就说明此时价格只受供需比决定(影响);否则,你就无法否认价格还受供需比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影响)。
这就像两个不同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加速度并不相同时一样,你难道可以说加速度的大小只由外力决定(影响)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3:48:12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2-25 13:30
首先,你以为供需比为1:1只能依据心里刚性价位来确定,那只能说明你太不善于逻辑推演了!
所谓供需比就是 ...
1、必然要经过供等于(需)求,即必然要经过供需比为1:1
这句话就明摆着错误,先不说这个东西对我理论的意义是什么,首先就没有谁能证明一定要经过!
从2:1变成1:2就一定要经过1:1?就一不会出现刚好有若干人同时决定,恰好跳过了1:1这个比例
呵呵,还有话要说吗?

2.供需比都为1:1时,由它们所决定(影响)的价格是否都相等?
供需比是怎么来的?你看175、181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3:50:44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13:46
如果刚性需供比1:2(按上次价格100价位来确定出来的),那么就是2个人抢1个商品,他们可以合起来买下一个 ...
合买是100?现在是在说商品的单价,没在讨论买家的付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3:59:57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13:46
如果刚性需供比1:2(按上次价格100价位来确定出来的),那么就是2个人抢1个商品,他们可以合起来买下一个 ...
你问我x*y=z里的z是多少,

我说我知道,只要你给出x、y,我就能计算出z来,

现在你不给我x,y,然后嘲笑我算不出z来,
哈,你真机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4:42:54
iamatig 发表于 2014-12-25 13:48
1、必然要经过供等于(需)求,即必然要经过供需比为1:1
这句话就明摆着错误,先不说这个东西对我理论的 ...
现实中有供需比为2:1和1:2吗?就不会出现刚好有若干人同时决定,所以恰好从3:1跳到1:1,再从1:1跳到1:3?你连什么是逻辑推演也不知道,还要自以为得意吗?
你只要无法证明现实中在供大于求和供小于求的转换中,每一次都必然跳过供需比为1:1,那么你就必须承认供需比为1:1在现实中是绝对有可能的。从而,你就必须承认在供大于求和供小于求相互转换的逻辑推演中推出供需比为1:1是完全合理的。

当你在与人谈论父对儿子的影响时,你还要讨论一下父亲是怎么来的吗?所以你不用和我谈供需比是怎么来的,既然你谈的是供需比对价格的影响,那么我们就以供需比1:1为既定的前提来讨论这种影响。请告诉我,当两种商品(如成套服装与帽子)的供需比都为1:1时,它们的价格是否相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4:47:33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14:26
是你自己说的,不知道上个瞬间的价格也无所谓呀,是你自己不要y的?
x我给你了呀,而且是最简单的1:1, ...
对,不知道是无所谓,就是说你不给我也无所谓,因为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去通过市场去实践,就能得到下次交换时的价格,当然,此时供需比也将是新的值,有可能仍然与你提供的相同。

请找出我原话来,你不给我无所谓的时候我将怎么样?是直接计算?还是通过原始人方法去确定第一个值?断章取义是什么含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4:50:20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14:10
合买是100?现在是在说商品的单价,没在讨论买家的付出!
-------------
我说的就是单价呀,
它没涨价的权力么?它怎么不敢?它要涨价你能直接不允许?你只能用脚投票,让市场说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4:51:19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14:26
是你自己说的,不知道上个瞬间的价格也无所谓呀,是你自己不要y的?
x我给你了呀,而且是最简单的1:1, ...
我已经申明过的决定是什么含义,麻烦你解释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5:05:22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2-25 14:42
现实中有供需比为2:1和1:2吗?就不会出现刚好有若干人同时决定,所以恰好从3:1跳到1:1,再从1:1跳到1:3? ...
呵呵呵呵,
1、正方形面积4平米,那么自然有个不可违背的前提就是它的边长必然只能是2米。说4平米的正方形如何拼在一个大图形中,自然不可避免要依据它的边长来定夺。
2、你说衣服的供需比是1:2,那必然有个同样不可违背的前提,就是它是什么价位下的1:2?谈论1:2如何决定价格,自然不可避免要论及决定1:2出现的价位。它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你主观愿意不愿意说出来。
明明是一个比,什么叫比?就是根据某个价位得出来的刚性需求者数量和供应量之间的除值,你居然说使用这个比时可以无视?我是否使用每个概念之前要长篇累赎地描述完它所有的前提?
说是比,就肯定是某个价位下的比啊?我还要反复强调几次?

哈,你以为找到我的毛病了,我前面的申明你都无视了,你还说认真看过?早说了你和某人一样的毛病。

再问你一次,我翻出来之前有严谨的定义,申明了理应遵循的共识的话,你如何惩罚自己

你说正方形面积4平米,那必然就等于在说边长2米。
你说供需比1:2,必然就是说需求者为2,也就是在说对某价位的需要者是2,所以,你不得不说清你是个什么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5:25:35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15:04
它没涨价的权力么?它怎么不敢?它要涨价你能直接不允许?你只能用脚投票,让市场说话。
------------- ...
注意,谈论的是刚性需要下的合买,涨价要理由吗?涨价是不需要理由的,只有可行不可行,只有结果成功不成功,是无需要与道义扯上关系的。它就像是一种物理属性,物理规律,是不能违背也无需要违背的。价高者得,这将促进资源投入最能解决人们需求的地方去。

饿了,所以你想吃东西了,这里面要考虑道义吗?不用,维持自身生命体存在下去的生物动机在作用,它没考虑过道义这回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5:41:39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15:39
你还真是能打岔呀。

现在你的观点是:原来卖100的东西,现在两个人来合买,厂家就要涨价到200,而且这 ...
181 楼重新整理了,去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5:43:04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2-25 14:42
现实中有供需比为2:1和1:2吗?就不会出现刚好有若干人同时决定,所以恰好从3:1跳到1:1,再从1:1跳到1:3? ...
1:1时等于各自的上次价格,你的问题早讲清了,参看10页和12页里某人的同样提问

你与某人一样,也是词汇之争,很无新意。

我不想复制粘贴我对----讨论时如何面对词汇理解异义----的解决办法,简单来说,就是:统一概念,避免现在这种无谓的划定。

总言之,你说供需比,就应该提供出确定供需比时的价位。这个前提我没打算时刻挂嘴边,因为它是必须的,懂?

你若想帮我找语病,很感谢,不过这个问题早已有人提过了,也达成共识了,你还来纠缠却还声称看过了,不知道你是哪只眼看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5:50:30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15:47
看你个头,你直接回答问题。
为啥两个人合买一个东西,就要涨价到2倍?
你可以滚动着离开了,如此治学不严谨,还要我反复送到你眼前来求你看?你当你是哪根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6:12:31
iamatig 发表于 2014-12-25 15:05
呵呵呵呵,
1、正方形面积4平米,那么自然有个不可违背的前提就是它的边长必然只能是2米。说4平米的正方 ...
1、我根本没有说过衣服的供需比是1:2。因为按照你的逻辑,供需比1:1是可以被跳过的,从而是不需要讨论的,因此供需比1:2也就是可以被跳过的,是不需要讨论的。进而,任何一种比值的供需比都是可以被跳过的,所以任何一个比值的供需比都是不需要讨论的。
如果你想要讨论供需比,那么你就必须承认,现实中的供需比无论是1:2还是2:1,或者是1:1都是有可能的,因而在逻辑上都是必然的,都是可以讨论的。
2、你想要讨论“什么价位下的1:2”,那么我就要问你:是因为有了这个价位才有了这个1:2,还是因为有了这个1:2才有了这个价位?如果是前者,那么这个价位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如果是后者,那么你就应该问“在1:2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价位?”并且,这个问题还必须由你自己来回答,因为你的观点是“供需比决定你出多少钱。”
3、如果你想要证明供需比决定价格,那么这个供需比就应当是任意的,而不应当回避供需比1:1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你讨论的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同一种商品供需比的变化上,而且还应当讨论任意两种商品供需比不同和相同的情况。就像物理学家研究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一样,必须要比较不同物体受外力作用相同或不同的情况,否则就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4、你以前说得再多,都没有回答在两种不同商品(例如整套服装和帽子)的供需比都为1:1时,它们的价格是否相等的问题。你敢说你回答过这个问题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6:13:06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15:52
等于你个头阿,
你自己说的,1亿元一个的馒头你都会买。
那好,你刚花1亿元买了个馒头,之后馒头的供需 ...
刚性供需比是我买那一瞬间才真正确定的,在买结束之后也瞬间消失了。明白?
什么叫继续维持?
1000元/1个的价位上供需比可以是1:1,1元/1个的价位上也可以是1:1,1亿/1个的价们上的供需比也可以是1:1,你们就死也不明白1:1必须要说明是哪个价位的1:1?
这可是一个比值啊!明白什么叫比吗?
什么叫刚性需要量2?不是指某2人会要,而某个价位上有2人会要!

前面已经反复说过几次了,还想怎样?你们反对这个描述?还是继续视而不见?

记清楚这一点了吗?

告诉我!记清了没有?
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6:19:03
iamatig 发表于 2014-12-25 15:43
1:1时等于各自的上次价格,你的问题早讲清了,参看10页和12页里某人的同样提问

你与某人一样,也是词汇 ...
你问物理学家,当两个不同物体所受外力相同时,它们的加速度是否相等,他告诉你说,它们的加速度等于各自上次的加速度。你认为这就足以证明物体的加速度只由外力决定吗?
我再问:上次、再上次、再再上次……供需比为1:1时,它们的价格是否相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6:21:30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2-25 16:19
你问物理学家,当两个不同物体所受外力相同时,它们的加速度是否相等,他告诉你说,它们的加速度等于各自 ...
看你楼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6:21:33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2-25 16:19
你问物理学家,当两个不同物体所受外力相同时,它们的加速度是否相等,他告诉你说,它们的加速度等于各自 ...
看你楼上!!!!
我现在严正告诉你,比值必须带上价位,不带价位的比值是没有含义的,这是个隐含前提,你怪我没说清,真是好笑,就像谈论4平米的正方形肯定是在指2米边长的正方形一样!它是必须的,不用废话的!只有无知者才会强调这个前提没说出来!

现在我就再次严正告诉你,[带]!

已经反复说了几次了,你们两个人还在喋喋不休,像XX一样!

现在,你们告诉我,记住了吗?
还会不会再来反复问?还会不会自以为得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17:23:29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4 16:32
成本是什么?是一堆材料和人工,和最终产品都是物质(人工也是物质的一种形式,我没说错),都是来自市场 ...
准确地说
1、是这些成本的供需比影响成本的价格,
2、然后又连锁反应般地影响产品的价格,

所以,可以简化说成是:
成本的供需要比影响了产品的价格。

仍然还是供需比在“唯一地有比例关系地影响着”产品的价格。

你看,本来一个决定就可以描述清楚“唯一地有比例关系地影响着,全因你理解力不行而变得冗长。

我这个逻辑推理有毛病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20:19:25
iamatig 发表于 2014-12-25 16:21
看你楼上!!!!
我现在严正告诉你,比值必须带上价位,不带价位的比值是没有含义的,这是个隐含前提, ...
你以为带上了价位就可以自以为得计了吗?但即便带上价位也证明不了你的观点!因为你根本回答不了——
第一,供需比所带的价位是由什么决定的?以服装为例,假设在500元的价位上可以达成成套服装1:1的供需比,因此,当价位超过500元时,供需比就会大于1:1,反之,供需比就会小于1:1。但这岂不意味着供需比是随着价位的变化而变化、是由价位决定的吗?那么你的“供需比决定你出钱的多少”体现在哪里?
第二,500元的价位上可以使成套服装达成1:1的供需比,但同一市场上,同样500元的价位能使同样材质帽子的供需比也达成1:1吗?现实告诉我们这是根本不可能,在同样500元的价位上帽子的供需比一定是大于1:1的,而只有在更低的价位上,比如在50元的价位上才能使帽子的供需比也达成1:1。那么请问:同样达成1:1的供需比,为什么服装所带的价位与帽子所带的价位却不相同?这个价位难道是由1:1的供需比决定的吗?你的“供需比决定你出钱的多少”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21:14:17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2-25 20:19
你以为带上了价位就可以自以为得计了吗?但即便带上价位也证明不了你的观点!因为你根本回答不了——
第 ...
如果我不是主要在整理思路,我根本不会重复回答你。

1、好,现在你明白供需比是针对价位谈的了,OK!你现成必须先承认你因为缺乏常识,所以在前面搞错了它的概念否则,我不能客观承认事实、不能知错就改的人讨论有何意义?完全没有必要继续了。
回答我,[是]或[否]!

2、你说:
(1)“假设在500元的价位上可以达成成套服装1:1的供需比,因此,当价位超过500元时,供需比就会大于1:1反之,供需比就会小于1:1。”
答:你首先这句话就错了
a.价格有变化,你也确定不了供需比的变化方向,甚至可以没变化。价位不能决定供需比。
b.但是供需比变化时,却能确定价格变化,是肯定成反比例的,就算卖家故意低价卖,也会有人接盘转手让它符合反比例变化。
供需比却能决定价位。

(2)但这岂不意味着供需比是随着价位的变化而变化、是由价位决定的吗?
答:确定供需比的方法只有从结果来推论,通过实际兑现行为揭示出刚性供需比。凡是没成交的就不能叫刚性供需比。
比如说同样100元价位,这一秒或下一秒成交,其成交量都可能不同,即实际供需比不同。所以这充分说明供需比不是随价位变化的,它是对成交这一客观事实的描述。
所以你的理解又错了,不是应价位而变化,而是应实际兑现结果而被揭示出来。
如:买家说只要1W元以下我都会要,这便是刚性需求。而卖家则通过尝试调价来试探这个底线,从2W开始报价,无人接盘就降,直到进入买家预期的1W元内,得到应盘。而此时,刚性需求是客观早于成交价位而存在的。成交价位是依据它而被发现的。这便是典型的确定供需比的过程。充分说明人们要观察到供需比的具体数值,只是能用倒推法

(3)那么你的“供需比决定你出钱的多少”体现在哪里?”
答:注意,决定出钱的多少是指引起你付钱的变化趋势是多还是少,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非指具体数值。虽然它可以计算出具体数值,但没必要,计算太麻烦。
      A.决定的含义,这点我在前面已经描述了,是词汇之争,我现在严正告诉你,决定描述了影响趋势,而不是只可以告诉你等号右边应该是什么值。
      B.如要具体数值,你就要给定充分条件
      这个条件不是你随口说一个数字能代替的,可以告诉你,你给不了,谁也事先给不了因为供需比这个数值多少,实际上是根据结果推论出来。即你是要先知道了结果价格是多少,才发现供需比是多少。
      C.承上,为何那样讲是推论?在前面已经反复说过,供需比的发现或确定尤如通过实验结果对材料性质的归纳
     (a).观察结果才推断出实验材料具备什么样的物理性质,是在常温、空气条件下会燃烧还是爆炸?同理,要看到成交价格、成交量、供货量后才能计算出供需比是多少?
     (b).但是,实验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在常温空气条件下燃烧,才造成实验结果为燃烧,这是不可否认的;而不是实验结果是燃烧,才让实验材料的物理性质成为燃烧的。同理,不是你先随口给一个所谓1:2的供需比,就能推断出成交量、成交价格、供货量的确定数字。
     这个客观的先后关系就是这样。
     D.要如何证明这个先后顺序呢?也即供需比如何具体造成你出钱的多少趋势呢?
     除开上面的理论描述或类似描述,还可以用实验证明,用实际的交换过程来证明,描述下交换的过程就明白了,181楼已经说清楚了,需要我复制过来吗?在此简单说下。
     你说是价位决定供需,很简单,错了。
     试想,有价无货,你能形成实际的成交量?也即形成实际的供需比这个数值?事实上,货物量和需求量决定了价位变化,供大于求时,你想保住高价位是不可能的,你不卖有人卖,供小于求时,你想保持低价位也不可能,你不卖有人转手卖。
      从这个倒推的角度来说,如果不存在人为刻意干预的话,供需比又确实是能够确定你要付出具体多少钱即一个数值了,但是这有意义吗?意义不大了,只要知道趋势就够了,就如我们实际生活中只会是估价,不会有人去具体详细地算清每一分一厘一样。
       脱离实际生活,就是书呆子,你以为理论就是那种大部头文绉绉的语句才叫理论吗?
       好了,已经说清楚了,现在,你只需要回答我:
       是需求在先,还是兑现在先? 是兑现造成需求,还是需求造成兑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22:03:12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20:43
哈哈,你这是要承认供需比根本与价格无关吗?

你有点开窍了,价格决定需求量,你要先知道价格,才能知道需求量,
不知道价格的时候,你连需求量是多少都搞不清楚,何来供需比呀?
你的供需比决定价格的谬论被你自己推翻了。
推倒个毛,看213楼
你和那个wzwswswz一模一样的问题,缺乏常识,把价位、价格搞混淆,把结果理解成原因,可以说,你们对我理论中提到的名词、动词一个都不懂!全盘错误认识,从最基本最基本的词汇都全搞不清楚。

我的文章全变成了给你们科普基本词汇上去了,不过我也发现了,你们不是不懂逻辑推理,而是基本概念的理解恰好完全相反,所以推理结果完全相反。

想起一句话:头脑简单而又沾沾自喜的XX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22:04:04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20:55
对商品A的供需比并不决定商品A的价格
而是商品A的成本品的价格决定了商品A的价格
完全理解错误!
      你居然能从:
1、是这些成本的供需比影响成本的价格,
2、然后又连锁反应般地影响产品的价格,
      推理出我想说的是:
对商品A的供需比并不决定商品A的价格
而是商品A的成本品的价格决定了商品A的价格
真是奇葩!语文能力如此之低,我如何和你谈?估计我要给你们补幼儿园的语言课。

      给你正解吧:
1、成本的供需比成反比地影响成本的最终价格,
2、成本的供需比又影响产品的供需比,
3、产品的供需比又影响产品的最终价格,
4、所以,是成本的供需比在影响产品的最终价格
    而不是成本供需比影响成本的最终价格,然后成本最终价格又在影响产品的供需比,再影响产品的最终价格
    成本供需比-->成本价格-->产品供需比-->产品价格 这是的!
    成本供需比-->产品供需比-->产品价格 这才是的!

    中间价格对最终价格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它只是客观存在。尤如一个恰好经过的路人,见证了事件的发生,却没影响事件的结果。你不能说因为我掉钱时你在场,所以你是我掉钱的原因,明白?

    因为价格始终是一个被动的计算结果,实际供需量才是主观的推动因素。
    如何理解?看213楼,有价无货,和有货无价时,哪个能决定最终价格出现?是货!
    首先,刚性需求客观存在;
    然后,市场会出现:
    (1)有价无货,此时你的价位就是一个空气,毫无用处。
    (2)有货无价,价位马上就会被人们通过讨价还价而确定出来。
     所以,谁起主动作用?谁是结果?
     是货物和需求二者在起主动作用,价格只是它们的作用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22:19:58
iamatig 发表于 2014-12-25 21:14
如果我不是主要在整理思路,我根本不会重复回答你。

1、好,现在你明白供需比是针对价位来 ...
1.你在讨论问题时应当注意理论描述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性,就像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在现实中未必就是平滑的曲线一样,但在理论上、在通常情况下却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平滑的曲线。因此,随着服装价位的上升,供需比必然是增大的。
其次,你自己说,供需比是带价位的供需比,因此,你所说的供需比的变化一定是带着价位变化的供需比变化。现在你说“供需比变化时,却能确定价格变化”,岂不是说价位的变化的能够确定价位的变化?因此,你所说的价格变化到底是由供需比变化所决定,还是由供需比所带的价位的变化所决定?再直接一点:价格是不是就是由价格所决定?

2.成交量不同绝不是供需比不同!如果只能从兑现的结果来揭示供需比,那么不管价位是多少,每一次兑现的供需比都只能是1:1!因为凡是未兑现的供给或需求都不能计入供需比!所以,既然供需比都只能存在于实际兑现的结果中,既然实际兑现的供需比都是1:1,那么所谓的供需比大于1:1或小于1:1都不过是欺人之谈!请问:既然所有的供需比都是1:1,那么为什么商品会有不同的价格呢?你的“供需比决定你出钱的多少”又体现在哪儿呢?

3.供需比与价格之间是否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与你是通过价格发现了供求比还是通过供求比发现的价格并无必然关系。既然价格是由供需比决定的,那么在逻辑上就一定是供需比在先,价格在后,而不能是供需比本身就是带着价格的供需比(否则,你就必须回答由供需比所带的价格是由哪个供需比决定的);并且,价格与供需比之间必须要有这样的关系:供需比不变,价格也不会变;供需比相同,价格也就相同;供需比变化,价格也就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你无须交代你是如何发现供需比的,你只须回答在不同商品的供需比都为1:1时,它们的价格是否也都相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22:28:41
wzwswswz 发表于 2014-12-25 22:19
1.你在讨论问题时应当注意理论描述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性,就像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在现实中未必就是平滑的曲 ...
你理解错误就是理解错误,一定要说是我描述有问题,我也没办法,脑袋长你脖子上,你理解得实在是相差甚远,还咄咄逼人,呵呵,你到底承认不承认错误?

1、“供需比变化时,却能确定价格变化”,岂不是说价位的变化的能够确定价位的变化?
你赶紧去看215楼,详细说明了,任何中间价格都不决定最终价格,它只是一个路人乙,恰好见证事件,却实际上对事件毫无影响。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没有这个常识,难道是我太聪明了?那就抱歉了,现在告诉你们。
      如同我画出一张房屋图纸,然后你按图纸造出房子,你能说只是图纸就让你造出房子,而不是我才让你能造出房子?从日常语言习惯上来说,你是没错的,但是放在要承担责任影响决策的严肃的专业语境下,就完全不对了。因为你否定了正确的作用发起者,也即否定了正确的事件决策流程,这将造成严重的错误甚至灾难!
      在经济上面来讲,搞错起作用者,就会引起严重的逻辑错误,形成错误的决策,如在这里,你将否定市场的作用,而以为仅仅靠人为干预价格就能解决问题,而搞不清是实际的供需量在决定作用。N年前的自以为是的社会改革,否定市场,结果是什么?就是整整落后三代人、饿死几千万人!

2、成交之前,非1:1的供需比将开始发挥调整价格的作用,开始让价格趋向合理,即它有这种功能,但还没使用;
成交刹那,它发挥完成,完成功能了,让价格合理了,兑现了,供需比实现为1:1,成交的意义就在于让任何非1:1的供需比兑现成1:1;
成交之后这个1:1供需比就没竟义,没有功能了
       所以,要讨论的就是成交发生一刹那前的供需比,才有意义,讨论它将如何让价格为成合理兑现最终的供需1:1
       这便是我说的:决定出钱的多少(趋势)的这一概念

3、供需比与价格之间是否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与你是通过价格发现了供求比还是通过供求比发现的价格并无必然关系。既然价格是由供需比决定的,那么在逻辑上就一定是供需比在先,价格在后,而不能是供需比本身就是带着价格的供需比(否则,你就必须回答由供需比所带的价格是由哪个供需比决定的);并且,价格与供需比之间必须要有这样的关系:供需比不变,价格也不会变;供需比相同,价格也就相同;供需比变化,价格也就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你无须交代你是如何发现供需比的,你只须回答在不同商品的供需比都为1:1时,它们的价格是否也都相同!
一眼就看出你错在哪:你要分清,价位和价格是两个概念!
你混淆了伴随供需比一起涎生的价位,和供需比所影响的价格结果
再次重复这一个例子,比如:心理价位1W的刚性供需比,老板可能从2W还价到9980的价格,懂它们的区别了吧?

同样再回答你这两句:
1.你只须回答在不同商品的供需比都为1:1时,它们的价格是否也都相同!
这是个蠢问题,怎么会一定相同?你能提出这个蠢问题,就是你把价位和价格搞混了!
2.供需比相同,价格也就相同
不相同!不但同一种产品,就算同一件产品,在不同时刻,供需比相同 ,价格也不会相同。
因为你能提供的供需比,永远只是一种可能,就算是非常非常可能是刚性的,也仍然只是可能,你无法事先提出真正的供需比,因为真正的或将客观存在的供需比是由成交结果反推导出来的。当实现真正的供需比时,即然它能实现,就绝对是没错,是正确的,因为它是客观的存在。

同样再问你一句:承认又错误理解了价位和价格不?[是]或[否]
请和上面一并回答,否则继续讨论毫无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5 23:15:41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5 20:35
你把发过的帖子来回乱改,这叫治学严谨?
讨论问题就是要一来一往,除非是别人没看清你的旧帖子,否则你 ...
1、改好了叫你去看,你觉得重复发贴很好吗?
2、你理解力差,我详细补充不对?除非我把意义全改反了,那就是在掩饰,明白?
3、而且你要明白,和你讨论不是要争输赢面子,是搞清原理。懂?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没兴趣来证明你有错,而在证明你那种理论有错,懂?我对你人没兴趣,只是对典型的错误理论和错误理解有研究念头,明白?
4、而且,我不是带着一本自己已写好的书来和你对话,很多意想不到的你对常识的匮乏,在逼得我不断增加对这些常识的解释,反复修改,以便通俗易懂,但是让你看,就绝对不是在玩你,更不是在掩饰,明白?

所以,你要早点收起你的企图心,认真客气地学会礼貌回复!你要把重心从留下证据证明谁错这个方向转移出来,把注意力从人比人这个重心出来,你的重心应该是道理本身!你甚至去改掉你的原文本意成相反我都没意见,明白?

而要你认错,就是要你学会尊重知错就改这个原则,明白?如果你没有,我没必要和你谈,尤其全是些常识错误,我承认我不过是科普者,但我没兴趣对毫无诚意接纳的人反复科普同样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6 09:27:05
iamatig 发表于 2014-12-25 22:28
你理解错误就是理解错误,一定要说是我描述有问题,我也没办法,脑袋长你脖子上,你理解得实在是相差甚远 ...
(2014-12-26)
哈哈!原来你的供需比和价格有两个版本啊!一个是中间价格和由它所引起的“非1:1的供需比”(对应于你的中间价格,我把它称之为“中间供需比”),另一个是最终的成交价格和得到兑现的1:1的供需比。因此,你所说的供需比决定价格就是中间供需比决定了最终的成交价格,对吧?
那么好,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你的这两个版本的供需比与价格。
首先,就中间价格与中间供需比来说,应该是先有中间价格,然后才会有在这个价位上的供应量与需求量,即然后才会有这个价位上的供需比。那么请问到底是中间价格决定了由它所引起的供需比,还是由它所引起的供需比决定了产生于供需比之前的该价位(价格)?如果你说该价格是由前一个供需比决定的,那么我们推及到最初的那个中间供需比,即供应量为0或需求量为0的那个供需比,如果没有相应的中间价格,是否会有这样一个供需比的存在?显然不会!那么这个引起最初供需比的那个中间价格又是由哪个供需比决定的?
其次,就最后的成交价格来看,表面上看,是因为供需比达成了1:1,所以它就成为了成交价格。但是你却忘了分析1:1的供需比是由哪个价位引起的!若用“n”表示成交价格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在n出现之前,1:1的供需比是根本不存在的,否则,n就不会成为成交价格了。比如,在n-a时供需比就达到了1:1,那么n-a就会成为成交价格了。因此,n在成为成交价格之前,它首先是作为中间价格而存在了;并且,正是有了n这个中间价格,才引出了1:1的供需比,从而n才成为了成交价格。也就是说,当n作为中间价格而出现而由它所引出的那个1:1的供需比尚未出现的瞬间,n是否会成为成交价格完全是不确定的。因此,在n与1:1供需比的关系上,是先有n,然后才有1:1供需比的!因此,不是1:1的供需比决定了作为成交价格的价格,而是作为成交价格的价格首先作为中间价格引出了1:1的供需比,进而才使自己成为了成交价格!不然,请你回答:作为中间价格从而引出1:1供需比的那个n是由哪个供需比决定的?
再次,成套服装与帽子的成交价格虽然总是在经常的变动中,但在同一市场上,在趋势上,成套服装的成交价格必定会高于帽子的成交价格。我们用n和m分别表示反映这种趋势的成套服装和帽子的成交价格,可知n是明显高于m的。按照你的观点,n和m都是在供需比为1:1时才成为成交价格的。那么请问:在“成交发生一刹那前的供需比”都是1:1的情况下,为什么成套服装的成交价格是n,帽子的成交价格却是m?相同的供需比为什么会决定出不同的价格?从前面的分析可知,n和m首先是作为中间价格引出了1:1的供需比而后才使自己成为了成交价格的,那么请问:为什么引出成套服装1:1供需比的中间价格进而使自己成为成交价格的是n,而引出成帽子1:1供需比的中间价格进而使自己成为成交价格的却是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6 11:59:22
clm0600 发表于 2014-12-26 10:05
1、是这些成本的供需比影响成本的价格,
这是你说的吧!
1.呵呵,你语言理解能力原来是低于幼儿园水平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脸红的感觉?让你仔细去看,又自大得很,我不知道这耳光将打在谁身上?
      之前不但对你解释过决定、供需比、使用价值这些动词、名词,
      现在还将要给你解释什么叫“而不是”呢?这是在解释语法吗?如果尽是这样的讨论,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
      去回头认真看清楚213楼,然后回答那里提的问题。如果等我真浪费版面复制过来,你就不好看了。
算了,我直接复制过来,因为你是真的不要脸:
QQ截图20141226114647.jpg
这还真是个难题 ,我要如何向你解释“而不是”呢?有这种必要么?呵呵
回答我:你现在如何理解有红框的这句话和前面一句话的含义?还是保持原来意见?[是]或[否]?
成本价格就是成本最终价格!难道成本还允许卖两次有两个价格不成
某次考试结果和某次考试最终结果会是两个意思吗?
在明白之后,去继续理解体会!看看你是有多少治学严谨!

      2.而且你回复往往只是针对我头一句(调侃你的话),根本没仔细看我后面主体内容,你现在要逐句评价对与错再继续。我也将这样回答你,不然根本不知道讨论结果是赞同还是反对了什么?
      敢来吗?
      再次逃避回答:[是]与[否],你就可以夹着尾巴来继续装疯卖傻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