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452 13
2015-01-13
前言:马克思的社科理论对我们的启迪至关重要,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其理论的过分粗犷给实际带来的灾难…………省略赵本山那么多字

本坛网友经济学外行对这个问题一直热心研究,本人在其的某贴中回复了没有熟虑的“当文化知识起得主导地位后,文化决定社会状况”的观点,引起他兴趣,并私聊一阵子。经济学外行坚持“社会结构和经济、政治制度乃至各种文化现象,都是人们面对客观环境条件进行选择并进行获得的结果”。




我认为:
1、当人类行为由知识主导后,社会行为(或者社会状况)由文化知识决定。
2、文化知识的进步分两步:第一步是新知识创造主要起决于偶然,我们没法预料从一个石头上能产生什么新知识出来,此时很服从孟德尔的遗传变异理论;第二步是对新知识的延续与扩展,此时比较服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但是我仍然坚持变异在此时占据不少的份额。比如百度和淘宝本来都是拷贝美国人的东西,但是其中那点变异才是决定他们今天辉煌成就的东西。
3、在新知识延续和扩展过程中已有社会状况起很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大概在两个方面:一是过滤作用,二是抑制和激励作用。比如克隆、性别选择、邪教、核技术就被严格过滤着;比如D就严格抑制着私有制和民主在我国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3 11:00: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3 11:16:18
  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说法来看,社会状况是由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决定的。

  “和谐”即是一个客观要求,反映在人身上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这个选择可能是兴旺,也可能是衰弱和残杀。

  社会的兴旺和衰弱是大自然要求社会“和谐”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3 13:05:14
当我们探讨“社会状况由什么决定”这一问题时,我们首先考虑的还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首先考虑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探讨。社会状况作为一种结果,那么这种结果就由成因和条件共同决定。同一成因,但条件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同一条件,不同的成因,其结果也截然不同。条件变数,这就是“缘”。我们在探讨类似问题时到底该运用“因果律”,还是该运用“因缘果律”呢?

如果我们认为“因缘果律”更为合理,那么接下来我们只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状况的原因,什么是促成如此社会状况的条件。如果探讨有了结论,我们这样就完成了自己作为社会学研究者在当前这种场合所能够做到的事情,以后我们必须让位于其他的学科。

但如果连探讨的方法都没有,那就如同游戏没有规则一样。这样的游戏谁会有兴趣玩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3 13:11:53
  楼主说的知识主导。知识是一种力量,这是知识能够一直发展的原因。

  但是,在大陆平原系的国度,自然条件趋一化的情况下,知识难有发挥力量的空间,就等于自然条件压抑了知识的进步。最终仍然是自然环境为主导因素。平原的自然条件下,难有大运输量的要求,既使当代条件下,从中国东北往南方运大米,仍然不走陆路。

  平原环境下的社会难以孕育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就只能靠外力作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3 19:10: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