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增长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内生增长模型包含两条具体的研究思路。第一条是罗默、卢卡斯等人用全球经济范围的收益递增、技术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的思路,代表模型有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巴罗模型等;第二条是用资本持续积累解释经济内生增长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是琼斯-真野模型、雷贝洛模型等。
完全竞争条件下内生增长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完全竞争假设条件过于严格,限制了模型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二是完全竞争假设无法较好地描述技术商品的特性: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内生增、长模型分成三种类型:产品种类增加型内生增长模型、产品质量升级型内生增长模型、专业化加深型内生增长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是以保罗罗默为首对索洛模型进行的扩展。索洛模型当中将技术进步视为外生给定的,而没有对这种技术进步的源泉进行解释;内生增长理论则把技术进步及其增长率放在模型当中得到解释,主要探讨研究与开发模型。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递减使得人均增长停滞不前,而且财政政策没有机会影响经济的增长率;而内生增长理论通过克服可以积累的生产要素收益递减性质而使经济增长率内生化,并通过财政政策解决了人力资本积累外部性、技术外部性和知识外部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