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709 0
2015-01-23

那些认为中国社会的诚信度不高因而只能在大学招生中依据高考分数来录取学生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应当说,这个问题曾经也正在深深地困扰着ZF决策层和大学的招生机构。详细考察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走到今天,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20世纪以前的美国大学招生毫无章法和规矩可言,入学标准只有一个:钱。那时的大学,只面向权贵和有钱人的子弟开放,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能力接受大学教育的。然而,新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创造出了无数就业岗位,只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才能承担,而权贵和有钱人的生育速度和能力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必须要吸收新的社会力量进入大学。有钱没钱容易区别,对于那些没钱的学生,又该如何区分谁可以进入大学而谁不行呢?考试制度由此而生。大学通过考试成绩来录取学生。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可以凭借着从一出生就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在考试中遥遥领先。为了避免因为大学招生中的不公正而引发社会动荡,以及为了抑制一战后大批涌入美国的犹太人群体进入大学的数量——他(她)们因为考试成绩高而占据了过多的入学资格,正如今天的亚裔群体——美国大学才逐步确立了招生录取的综合评价制度。实际上,美国最著名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直到成立一百多年后的2001年才开始实施目前的综合评价录取制度。这一时点只不过比中国大学开始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时间早了仅仅两年而已。美国大学的招生录取制度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样纯粹,那样完美,它也同样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外部干扰因素。

今天中国大学在招生录取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曾或多或少地在美国大学招生录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过。比如,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冲突、城乡差别(美国更多地体现为族裔差别)、异地入学、“偏才怪才”、“打招呼递条子”,等等。那些认为只要把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直接移植到中国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即使全盘移植了,那些曾经出现过的问题也一样会再次出现。反之,那些认为中美社会制度不同因而完全不能借鉴美国招生考试制度的某些成功经验的观点也是武断和不尊重实际的,因为该出现的问题不会因为你只按照高考分数录取就可以高枕无忧地避免。所不同的是,美国大学积累了差不多一百年才取得今天的成就,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才不过三十多年,而且喜欢“翻烙饼”,不太重视积累。实际上,直到二战之前,美国大学还不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那时候,它们仰起头看待当时最顶尖的英国和德国大学的态度,和今天我们看待美国大学的态度差不多。

所以当我们大规模向美国教育模式靠拢的同时,美国教育界却在极为认真地研究借鉴中国教育的某些成功经验。这绝非臆测,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在美国最令人讶异的是,许多第一流的教育学家认为中国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是难以置信和无法想像的,他(她)们认真分析中国教育的数据,并且和全球其他国家进行比较,认为这也许是美国未来所面临的最强有力的挑战。也许我们还应当对自己的教育保留那么一点自信、信心和信任?毕竟,这个国家、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儿。面对中美教育,我们不能陷入一会儿骄傲自大一会儿又妄自菲薄的摇摆之中,也不能任由民粹主义和简单民族主义思潮摆布。比较稳健务实的态度也许是,不要着急,真正了解自己和美国,理性正视我们的差距和不足,按照教育规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点一滴加以改进和完善。也许在并不久远的将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变化,我们也能够实现今天美国教育在全球的地位,正如七十多年前的美国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一样。(源于千人智库,EWW150123ZY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