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经济学论坛 三区
›
宏观经济学
关于两个老太太的宏观经济学问题
181楼
初来乍到0
2009-8-20 15:38:04
从个人财富上来说,不考虑通货膨胀的话,假设是同样价格的房,美国老太太付出了比中国老太太更多的钱,考虑通货膨胀的话,美国老太太承担的风险要高于中国老太太,但是总是美国老太太住房的时间比中国老太太要长,很难说谁受益更多,总的效用是无法衡量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2楼
FC-1
2009-8-29 18:57:09
价值观不同,认识就不同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3楼
xudh123
2009-8-31 08:32:42
第一个老太太知道可贷款但就是不贷,她知道两者的区别,说明她乐意这么做,也就是说这样做的效用要大。各人的价值观不同,怎么能进行指责呢?
一条狗(只是比喻,无贬意)见到100元钱与一根猪骨头,它叼起骨头跑了,你能说这条狗不聪明吗?
个人理解,不一定合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4楼
sohiker
2009-8-31 10:31:27
对风险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其主要的选择权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5楼
oxen2100
2009-9-4 15:33:27
有看过@%#568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6楼
xushunping9999
2009-9-4 23:14:02
也许第一个老太太获得房子的效用更大呢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7楼
startover0
2009-9-5 00:30:35
如果单纯从两个老太太自己消费及贷款购房自已住来看,肯定是后者更聪明,因为她享受了住一辈子房屋的效用最大化,虽然她购房的成本较大
如果第一位老太太积蓄了一辈子的钱买了房供其后代使用并且成本与负担较小,则是第一位老太太聪明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8楼
yj_fx
2009-9-5 01:27:05
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9楼
暖色调
2009-10-24 15:27:39
后者更聪明。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消费者不单单考虑在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积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这样消费者就能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0楼
xyhzc8888
2009-10-24 22:48:10
好问题,值得讨论。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1楼
xyhzc8888
2009-10-24 22:51:10
好问题,值得讨论。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2楼
dabig2005
2009-10-25 07:34:24
不同体制下就有不同的老太太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3楼
szxczwh
2009-10-25 08:44:20
这是典型的东方与西方的消费观。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4楼
嗡索得
2009-10-25 15:30:23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5楼
嗡索得
2009-10-25 15:30:39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6楼
嗡索得
2009-10-25 15:31:25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7楼
嗡索得
2009-10-25 15:35:13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8楼
嗡索得
2009-10-25 15:35:41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9楼
嗡索得
2009-10-25 15:36:39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楼
wjs908
2009-10-27 12:13:19
这个问题的好与坏的讨论就好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似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楼
prettydolphin
2009-10-27 14:02:58
无所谓聪明与否 只是对待投资的态度问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楼
woshilizhong
2009-10-27 15:03:22
两个老太太是一样聪明的!因为两者都是在各自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做出了对自己而言最优的选择!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3楼
ttchair
2009-10-27 15:18:45
如果将两位老太太换做两个年轻人,这时候的选择显得更有意思,正符合目前国情。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4楼
RockyStone
2009-10-27 21:25:25
个人浅见: 一直认为行为经济学是将来经济学发展的核心。感觉偏好问题需要在心理学和统计的帮助下确定才能更为合理。 个人认为,既然她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么她们的行为都应该可以理解为是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说她们都是聪明的呢?
且前者的满足显然不应该由住房子确定,作为一个较为传统的中国妇女,谁能判定这样一位奉行着勤俭的传统美德的妇人一直以来不是幸福的呢?体验勤俭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可以量化为她的效用。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5楼
achilles55555
2009-10-29 22:00:36
这要看个人吧,不可能只有唯一解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6楼
shj2115398
2009-10-30 14:15:57
避开社会因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应该说是效益与风险同在,但是脱离了社会因素和个体实际情况的经济学讨论,似乎有点像中国社会中很多无厘头大发感慨的书生言论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7楼
olant
2010-12-15 12:53:57
很久以前 对听说过的一个故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8楼
llz19841127
2010-12-15 22:48:18
这取决与风险对两人个效用的大小,如果是极端规避规避风险,当然是前者的效用大,因为她不用提心吊胆的过一辈子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9楼
黑龙江地产
2011-3-6 20:43:42
典型的观念案例
前者生活安逸但生活质量不高(苦了自己幸福了后代老黄牛精神)
后者提前预知了未来的幸福但风险和精神压力过大(同样是苦了自己幸福了后代但风险较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10楼
live4liv
2011-6-7 23:58:25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观念比较,其实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看是前者更聪明,因为大多中国人是风险厌恶者,反之后者美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跳至第
页
栏目导航
stata专版
行业分析报告
经管文库
文献求助专区
数据交流中心
计量统计软件
热门文章
还在为论文写作头秃?这位发表100+篇SSCI的 ...
《CDA教材一级:商业数据分析》2025版官方教 ...
CDA数据分析脱产就业班于2025年08月02日开班 ...
2025AI时代超级设计师研究手册
2022爱情伤感说说大全
计量经济学:第一卷——横截面数据的基本理 ...
《国富论》第一至三卷The Wealth of Na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14th Edition by W. ...
2025年健康保险实务考试回忆
AI也会好奇,这是他追问的哲学问题。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几种免费下载文献的方法----我的文献应助经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