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9-8-20 15:38:04
从个人财富上来说,不考虑通货膨胀的话,假设是同样价格的房,美国老太太付出了比中国老太太更多的钱,考虑通货膨胀的话,美国老太太承担的风险要高于中国老太太,但是总是美国老太太住房的时间比中国老太太要长,很难说谁受益更多,总的效用是无法衡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9 18:57:09
价值观不同,认识就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08:32:42
第一个老太太知道可贷款但就是不贷,她知道两者的区别,说明她乐意这么做,也就是说这样做的效用要大。各人的价值观不同,怎么能进行指责呢?
一条狗(只是比喻,无贬意)见到100元钱与一根猪骨头,它叼起骨头跑了,你能说这条狗不聪明吗?
个人理解,不一定合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10:31:27
对风险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其主要的选择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4 15:33:27
有看过@%#56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4 23:14:02
也许第一个老太太获得房子的效用更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5 00:30:35
如果单纯从两个老太太自己消费及贷款购房自已住来看,肯定是后者更聪明,因为她享受了住一辈子房屋的效用最大化,虽然她购房的成本较大

如果第一位老太太积蓄了一辈子的钱买了房供其后代使用并且成本与负担较小,则是第一位老太太聪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5 01:27:05
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4 15:27:39
后者更聪明。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消费者不单单考虑在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积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这样消费者就能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4 22:48:10
好问题,值得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4 22:51:10
好问题,值得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5 07:34:24
不同体制下就有不同的老太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5 08:44:20
这是典型的东方与西方的消费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5 15:30:23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5 15:30:39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5 15:31:25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5 15:35:13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5 15:35:41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5 15:36:39
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俩位老太太的做法都无可厚非,原因是:MR=MC。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16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12:13:19
这个问题的好与坏的讨论就好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似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14:02:58
无所谓聪明与否 只是对待投资的态度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15:03:22
两个老太太是一样聪明的!因为两者都是在各自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做出了对自己而言最优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15:18:45
如果将两位老太太换做两个年轻人,这时候的选择显得更有意思,正符合目前国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7 21:25:25
个人浅见: 一直认为行为经济学是将来经济学发展的核心。感觉偏好问题需要在心理学和统计的帮助下确定才能更为合理。 个人认为,既然她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么她们的行为都应该可以理解为是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说她们都是聪明的呢?
    且前者的满足显然不应该由住房子确定,作为一个较为传统的中国妇女,谁能判定这样一位奉行着勤俭的传统美德的妇人一直以来不是幸福的呢?体验勤俭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可以量化为她的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0:36
这要看个人吧,不可能只有唯一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0 14:15:57
避开社会因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应该说是效益与风险同在,但是脱离了社会因素和个体实际情况的经济学讨论,似乎有点像中国社会中很多无厘头大发感慨的书生言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5 12:53:57
很久以前 对听说过的一个故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5 22:48:18
这取决与风险对两人个效用的大小,如果是极端规避规避风险,当然是前者的效用大,因为她不用提心吊胆的过一辈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6 20:43:42
典型的观念案例
前者生活安逸但生活质量不高(苦了自己幸福了后代老黄牛精神)
后者提前预知了未来的幸福但风险和精神压力过大(同样是苦了自己幸福了后代但风险较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7 23:58:25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观念比较,其实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看是前者更聪明,因为大多中国人是风险厌恶者,反之后者美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