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110 1
2015-01-31

  在国内与国家工商总局“掐架” 要告总局网监司司长 在国外引发股价大规模暴跌 两天蒸发330亿美元 专家称阿里上市后最大危机来了 五家美国律所启动欺诈调查

  风水轮流转,虽然50岁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农历马年借助于阿里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首富。但农历马年将近结束,麻烦却来了:首富宝座被超越;旗下淘宝网被国家工商总局指称卖假货,两者开始“掐架”,随即股价暴跌;但最可怕的是,已有五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宣布对其启动欺诈调查……马云,麻烦来了。

  阿里巴巴和国家工商总局都没想到,淘宝小二炮轰国家工商总局,后者又反戈一击后,由此带来的麻烦越来越多,已经闹到了国外。

  股价连续两日下跌

  继28日股价下跌逾4%后,29日阿里巴巴股价再次重挫近9%,收盘报每股89.81美元,两天市值蒸发330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四季度业绩不及预期、雅虎剥离阿里股份以及与中国国家工商总局的论战,都是阿里股价大跌的元凶。

  财报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阿里实现营业收入42.2亿美元,虽然同比涨幅依然可观,但却低于华尔街市场预期的44.5亿美元;而美国雅虎公司27日宣布,拟新设一家企业接管雅虎所持阿里股份,该企业名为剥离公司(SpinCo),这与“剥离”的英文表述“Spin-off”基本一致。这一命名让市场担心,结束禁售后的雅虎可能会抛售阿里股票。更主要的是,美国市场对阿里可持续增长能力产生担忧。而阿里与中国国家工商总局近期的论战更增加了这种情绪。

  美国5家律所展开调查

  与股价下跌相比,阿里面临的诉讼风险更令人担忧——美国东部时间29日,主打证券诉讼官司的波默朗茨律师事务所声称,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正在对阿里巴巴集团及其部分高管和(或)董事进行调查。

  波默朗茨律所由被称为“集体诉讼教父”的亚伯拉罕·波默朗茨创立,迄今已逾70年,在美国享有盛誉。所以,该律所振臂一呼,法律界纷纷跟风。到目前为止,另有四家律师事务所已宣布,将代表阿里股东的权益,就阿里可能对投资者提供不实商业信息等问题展开调查。

  根据美国法律,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出售假货,并与公司上市时所做的陈述有较大差别,根据美国证券法,投资者可以起诉该公司虚假陈述并索取赔偿,而索赔的金额取决于这种负面消息导致股价的下跌程度。

  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律所的决定与28日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向阿里发出措辞严厉的“白皮书”有关,这本书的发布是淘宝声称要投诉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之后。“白皮书”指出,阿里巴巴经营存在种种问题——允许商家无需营业执照经营未经授权商店;销售仿冒名牌和假冒酒品、手袋;员工收受贿赂……工商总局还表示,去年7月与阿里巴巴开会时,讨论了白皮书的各项结论。工商总局称:“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座谈会以内部封闭形式进行。”英国媒体指出,这就引发了一些问题:阿里巴巴是否在IPO之前向投资者隐瞒了重要信息?

  注:集体诉讼

  在美国股市,集体诉讼意味着当股民想状告一家上市公司时,不需要每个股民都站出来,只要有一个提出诉讼,只要告赢了,利益就归大家所有。而倘若胜诉,集体诉讼代理律所将名利双收。另外,在美国,中小股民告上市公司一般不用出钱,因为官司一旦打赢的话,和解费的30%左右会归律师事务所。

  链接

  国律师征集投资者起诉阿里

  律师郝俊波30日对华商报记者表示,将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在2015年1月30日及该日之前取得阿里巴巴(BABA)证券,并遭受5万美元以上较大损失的投资者,准备代表投资者提起集体诉讼,以索赔投资损失。

  郝俊波表示,在美国股市,如果投资者受到重大损失,投资人认为上市公司存在虚假陈述,或隐瞒重大不利事实,就可能出现集团诉讼。

  郝俊波还表示,在美国证券市场,多家律师事务所抢一个案子的情况很多,有的时候有十几家律师。但是最终法院一般会选择一位或者两位律师作为代理律师。多家律所只能说明这个案子的可能性更大。“阿里影响大,IPO盘子大,投资者的损失也大,因此这是一个大案子,将来有可能给律师的费用高一些,投资者的赔偿也会多一些。”

  “最终获得首席律师的资格后,才会花财力和经历进行调查。”郝俊波还对华商报记者表示:“阿里巴巴存在隐瞒信息的嫌疑,不过,这需要起诉之后才能判断是否真的存在隐瞒信息的情况。”华商报驻北京记者 王蕾

  未来

  依托大量“马云背后的女人”

  阿里巴巴前景仍被看好

  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阿里巴巴现在陷入困境,但从中长期来看,依托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阿里巴巴的市场前景依然被看好。

  国际零售咨询企业达曼国际消费策略部门主管希尔帕·罗森伯里表示,相对于大部分美国上市企业,阿里巴巴的财报其实已经很亮丽,其营业收入、利润率等都实现了强劲增长。依托中国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以及被戏称为“马云背后的女人”的中国国内网络购物者们强大的购买力,阿里未来成长前景依然看好。

  投资咨询公司JG资本常务董事郭琪则认为,阿里巴巴与国家工商总局的论战,让更多人关注网络售假情况,此事件的最终结局很可能是双方于近期内达成和解,共同应对网络假冒伪劣产品交易问题。郭琪预计,短期内阿里巴巴股价将在每股80美元至95美元区间波动,长期则继续看涨。

  “现在已超出阿里和工商总局的预料,事态已经不可控了”

  “阿里全身而退可能性已没有”

  3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对华商报记者表示,现在的事态已经超出阿里和工商总局最初的预料,阿里巴巴应该及时商议对策,聘请律师来应对这场阿里上市以来最大的危机。

  吕本富对华商报记者表示,目前由阿里和工商总局的争执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可以说是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以来最大的危机。“在美国,律师代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集体诉讼的例子不仅非常普遍,而且这些律师都很强。”他表示,赴美的中国电商巨头几乎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尤其是在股价受到利空消息刺激大幅下跌的时候。

  吕本富说,目前事态的发展既超出了国家工商总局的预料,也超出了阿里巴巴的预料,可以说,目前事态已经不可控了。“美国也不是没有假货,但问题是工商总局与淘宝的争论会让有些美国投资者认为,是政府和企业一起在掩盖事实。而如果国外多家律师事务所真的起诉后,那么不但阿里有责任,他们还会怀疑中国政府是否也在有意掩盖事情真相?现在,虽然只能静观其变,但阿里巴巴一定要赶紧与律师协商应对此事,并尽快说明是否在招股说明书中对假货问题进行了提示。”

  在吕本富看来,阿里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在美国,集体诉讼是个正常事儿,但能不能全身而退不被罚钱才是关键,目前看来,阿里肯定要有一定的赔偿,但赔多少,目前不好说。”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则对华商报记者表示,美国除了集体诉讼还有举证责任倒置的制度安排,比如投资者或律师怀疑上市公司隐瞒上市信息,起诉到法院后,上市公司就必须要拿出没有隐瞒的证据,如果拿不出充分的证据或沉默则视同认罪,而现在淘宝售假的结论来自中国的官方部门工商总局,这给随后的结果带来很多变数。

  华商报驻北京记者 王蕾

  三百三十亿美元蒸发 被5家律所调查…

  疑问

  5家美国律所联手阿里巴巴会怎样

  众多专家都表示,美国5家律所着手调查阿里巴巴假货风波,将对阿里巴巴产生“致命”的影响。

  对阿里巴巴或面临巨额索赔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吕随启表示,“淘宝上确实有卖假货的,所以继续争论只会引起国内外更多律师加入诉讼阵营,从而对整个事件推波助澜。”

  互联网研究者、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也认为,阿里上市前没有如实披露“白皮书”,侵害了投资人的权益,在美国法律中,这类的集体诉讼非常常见。“目前还在调查阶段,但是投资人一旦胜诉,按照美国法律,所有的投资人都会得到赔偿,这样阿里将赔偿巨额资金。”赵占领认为,这个事件提醒国内那些准备或者已经在美上市的企业,一定要遵守国外的法律。“相对来说,企业赴美上市比在国内上市要容易,但美国股市的监管也更严格,并且企业违法的代价也非常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小毅则提出建设性的观点:“淘宝假货问题与其说是企业单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更是网络空间的公共管理问题,淘宝当然应该承担平台相应的责任,但政府和社会也有共同责任,政府的正面、积极的态度,会关系到阿里的未来。”

  对阿里巴巴股价引发“中资概念股”信任危机

  而多名业内人士认为,在美国,任何和上市企业有关的轻微负面消息,都可能引发投资者丧失信任,从而导致该企业股价暴跌。因此这次接二连三的负面事件,对阿里的直接影响就是股价暴跌。

  “首先,阿里的股价会被做空,导致股价继续下跌,市值大幅蒸发。如果任由事态进一步恶化,股价将继续下跌。”吕随启说。

  电商观察员易飞则认为,除了对阿里股价是一个重挫以外,会引发投资者对整个“中资概念股”的信任危机,“特别对于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而言,对‘中概股’的不信任感会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将长期存在,因此势必影响到整个‘中概股’股价下跌。”

  对电商行业促进电商行业加强自律

  而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巴巴假货风波,将促进电商行业加强自律。

  吕随启说:“国内的企业,特别是一家民营企业敢于公开‘叫板’国家机关,这是阿里开创的先例。淘宝上有假货在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报告是正常履职,‘打假’也是职责所在,是为消费者服务。阿里应该危机公关,加强自律自查,而不是公开质疑。阿里的这场风波,表明工商总局对电商的监管在加强,这会对其他电商企业产生警示作用,促进电商行业加强自律,加大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

  电商观察员易飞也认为,对于整个电商行业而言,影响相对来说是积极的。“这次风波能够带动整个电商行业,对假货来一次起底清洗,而这反而有利于中国电商的长期发展。”

  华商报记者 李王艳 刘百稳

  反应

  这样的重量级“对决”并不多见

  此番阿里掐架工商总局事件,对国内大众最大的看点在于“热闹”——在中国,企业炮轰政府监管者的事并不多见,何况还是阿里与国家工商总局这样的重量级“对决”。

  大多数媒体对两者都采取了“各打50大板”的态度:央视新闻评论员称,一个民营企业敢于“叫板”中央政府部门,好事。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一个政府部门敢于对世界知名企业展开监管,好事。这是本职责任。

  央视新闻评论说,淘宝方面似乎更乐意在公共舆论场上寻找情感支持者,“坦率地说,这不是一个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同时,也质疑工商总局连续两天的回应,“虽然可称及时、充分,也讲到了若干重大基本监管原则,但并未就淘宝方面指摘的一些具体做法给予针锋相对的直接回应。”

  新华社则说,面对假货,有钱有权都不能任性,“不能因为你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就网开一面,也不能因为你是创新企业就可迁就敷衍。否则,就有挟众自大、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嫌疑。”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批评工商总局白皮书发布得不是过早,而是太晚,“回过头来看,这不是爱,而是害,先松后严,没有一把尺子量到底,才是程序失当。”该评论也不忘提醒阿里,“企业做大了,不能忘记社会责任,更不能借规模自重、挟资本生威。知耻而后勇,方是真男儿。”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据新华社、央视

  最新动态

  两者已和好?

  30日晚10时30分,工商总局网站刊文称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当天会见了马云。马云表示阿里公司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扩大和加强原有打假团队,有效解决问题。而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30日晚也表示,该局网监司28日发布的“白皮书”只是座谈会会议记录,不是白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至此,两者大战似乎结束,似乎已和好。此前双方就有大事化小的意愿:阿里28日表示,淘宝官微的“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公开信,是小编自己“转发”的,即对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的喊话“您违规了,别吹黑哨”其实是个人行为;淘宝虽称将投诉刘红亮,也只是动口没有举证;随后,淘宝官微又删掉了公开信,而工商总局则删除了官网挂出的指责阿里违规的“白皮书”。

    (来源:华商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2-1 13:13:07
谢谢楼主分享,阿里巴巴美国股市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