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330 0
2015-02-17

3483.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与助燃可能

2015.2.17

一般来说二氧化碳是灭火剂,可以阻断燃烧物与氧的接触,这是常识。但是高温下碳、氧的核外电子共轭可能受到破坏,与氢结合,可能转化为助燃剂,这是许多人不了解的。

高温达到一定的临界温度可以使原子的部分、甚至全部核外电子缺失,是物质呈现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的主要原因。陶瓷的烧造就是先使陶土的核外电子缺失,在恢复的过程中形成核外电子共轭的过程。氧的助燃作用其实是置换碳氢化合物中氢原子的过程,碳原子可以降低氢原子的燃点(据说纯氢的燃点是摄氏570度,而碳氢化合物煤油的燃点只有摄氏80度),但是与氢原子结合在一起又可能不利于氢原子的裂变,起到类似中子制约质子裂变的作用,二氧化碳的形成破坏了碳氢化合链,可能有利于氢原子裂变为光子。

大量的二氧化碳稀释了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可以灭火。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避免氢的爆燃,使氢原子的裂变相对缓慢的进行,部分碳氧化合链的破坏可以使部分二氧化碳转化为相对独立的碳、氧原子,可能有助于氢同位素中氕的裂变(氢同位素中的氘、氚元素都是质子、中子对形态,可能不易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灭火,适量的二氧化碳与氢同位素氕结合则可能助燃。就像炸药成分不能只有氢元素,还需要其他成分一样。

至于氢元素离开了碳、氧元素的参与能否裂变为光子,碳、氧在氢元素的裂变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完全掌握。本文的看法有一定的猜想成分,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