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230 71
2015-03-04

《穹顶之下》突破不了社会架构的穹顶

几乎每个大一点的电视台,都有类似于“焦点访谈”一样的栏目,这些栏目都是由主持人或者记者首先暗访某个行业的黑幕,然后加以曝光,然后再请有关部门出面对其进行检查、处罚或查封。在曝光行业黑幕的同时,还往往揭露某个相关部门的不作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节目最后,一是处罚查封了该黑幕行业,二是处理了相关部门的不作为的人员,警告该部门要确实行使自己的职责。

这样的栏目内容流程,我想大概很多人对之都十分熟悉。而这样的栏目流程,似乎也不仅仅是电视栏目的内容流程,报纸、广播栏目的内容,甚至实际生活中涉及个人问题的处理,几乎都是如此。好像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的一个大的流程:出现问题,找相关部门解决,相关部门不作为,就去寻求媒体的曝光,或者上访,最后,在媒体的呼吁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干预下,相关部门的人员受到处理,问题得到解决。这样的一个流程,是不是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基本流程,是不是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模式?

而当这样的流程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模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人们已经对某些现象的出现见怪不怪、甚至于麻木了。什么现象?今天这个地方出现污染了,媒体一曝光,上级部门一干预,问题解决了。可是,没多久,老问题又出现了,污染又来了,怎么办,又是媒体曝光,上级干预,问题又解决了,可是,过了不久,相同的问题又来了……,如此地循环往复,以至于,我们的某些部门一直在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不谈环境污染问题,从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安全问题,建筑质量问题、生活消费品质量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在哪一个行业,同样的问题不是在反复出现,并且在反复处理,又再反复出现,就又反复处理……而处理的流程,不就是相同的流程的再次反复吗!

于是,我就很奇怪,出现问题很正常,出现相同的问题也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法和手段,不变一变呢?如果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段和手法变了,处理这些问题的流程变了,这些问题还会反复地出现,以至于无法从根子上对其进行消灭?就拿反对贪官污吏来说,从建国开始到现在,贪官反完了吗?出现贪官不可怕,可怕的是贪官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样,出现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种种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处理过的相同的问题还在以不同的面目出现,更为可怕的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流程,还是一成不变,有可能处理这些问题的形式玩起了新花样,可是,这些新花样仍然是附着在旧流程这个大树上的只起到点缀作用的装饰品!用相同的思维,用相同的模式和流程来处理各种问题,结果只有一个,性质相同的问题永远处理不了,解决不了!

柴静的《穹顶之下》,从其内容上讲,还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处理问题的流程,在现有的社会架构内,用现有的解决问题的流程来解决中国的雾霾问题!柴静的纪律片,充其量,就只是一个电视台的报纸的类似于“焦点访谈”之类的节目的东西,在她的记录片里,看不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看不到解决问题的新的流程,她只是告诉那些看她的节目的人:现在的问题是有法不依,是监管不到位,是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是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她也告诉了普通人怎么做的问题,少开车,多投诉,一定要拨打12369 ,柴静说,你一定要拨打,他们一定会去的!柴静代表某些人给了我们郑重的承诺,可是,看了她节目的人,心里很清楚,柴静的承诺并不可靠,她在记录片中的大部分承诺都不可靠。这不怪她,社会架构决定了“公知女神”柴静的人微言轻!

《穹顶之下》突破不了社会架构的穹顶。柴静的纪录片为什么只会类似于“焦点访谈“之类的节目,中国人为什么会生活在焦点访谈的节目流程中,因为,柴静们(当然,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类似于柴静)遇到了解决问题的瓶颈。套用柴静的片子题目,柴静们遇到了解决问题的制度的穹顶!不用柴静的分析,谁都知道“现在的问题是有法不依,是监管不到位,是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是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可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是不仅一次地再问,为什么一直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这些问题为什么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呢?是的,我们一定遇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穹顶,不然,为什么我们总是用相同的方法和流程处理相同的问题,而且相同的问题会再而三地出现?

当一个社会的社会架构成为解决大多数问题,尤其是解决普通人日常生活问题的穹顶的时候,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就不可能了!穹顶之下,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打破穹顶,而不打破穹顶,即使出现一百个柴静,于事何补呢?

柴静的《穹顶之下》,在我看来,其实,对问题的解决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而假如她的片子让人再一次看到不能突破社会架构的穹顶就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我想,她的《穹顶之下》的意义也就有了。它会让人思考,怎样去通过突破穹顶来解决原本不该出现的问题或者说出现了经过处理后就不会再大规模出现的问题!

作于201534日早  于从吾庐

昨晚看柴静的《穹顶之下》,看完,觉得如鲠在喉,一个社会,总是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放在现有框架下,而不去思考产生其深层次原因,不去突破社会架构的穹顶,我们能希望问题会得到解决吗!可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3-4 12:24:42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3-4 11:31
《穹顶之下》突破不了社会架构的穹顶 几乎每个大一点的电视台,都有类似于“焦点访谈”一样的栏目,这些栏目 ...
那啥,许多人说她在贩卖私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4 12:29:51
是的。现在人们的思维都固话了。把一切都寄托在清官身上。没有从民主、宪政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认识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4 12:57:44
惭愧,我就曾经被加强监管,道德教育,贯彻落实,权责一致这些词汇骗了,觉得有机会了。
每次都寄期望与媒体清官舆论,而不是法律

我只能理解为:这是老百姓自己默认的,默认了流程的既定不变的框架穹顶。
实际上默认是违反自然法的,无偿的奉献自己,这是丧失理智的,全国人民都这样,那就是众人皆醉,那现在的框架就是一种疯狂的默认而形成的疯狂的权利。
更悲剧的是这帮死老百姓自己没脑子还老生孩子,越没脑子的越偏远山区农村贫民窟生的越多,孩子们生来就是自由的,却把后代给带进去了。
这是一种平庸的恶,好人占大多数是错的,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是助纣为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4 13:58:03
做到这种程度已属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4 14:06:47
楼主点拨的透彻!

我也回复别人说,制度出现了问题呢,可是又能怎么办?

你敢做反革命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