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沪深两市股指低开震荡,沪市最低下探至2064.29点,创出调整以来新低。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079.67点,涨0.03%;深证成指报6935.07点,涨0.86%。两市成交再创地量,显示人气极度低迷。市场人士称,目前制约股市的核心问题是市场信心的缺失,后市仍有下破2000点的可能。
而面临2000点关口,关于政府该不该救市,如何救市的议论声,在外围政府救市措施不断的背景下,又一浪高于一浪地响起。
近期,国际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救市”潮。自9月7日美国宣布接管“两房”后,英国、俄罗斯、中国台湾也纷纷宣布救市举措:9月8日,布朗政府公布了一份涉及近百亿英镑的财政援助计划细则。9月10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向外界表示,俄央行通过拍卖附回购交易短期贷款,向其银行体系注资107亿美元,以缓解长期的信贷紧缩。台行政当局负责人10日深夜宣布将减半征收证券交易税,从现行的3%,降为1.5%,为期半年。
自去年10月触顶以来,上证综指已下跌65%。随着A股指数的深幅下挫和其他市场的“救市”计划纷纷出台,市场对政府出手救市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该不该救市?老调似乎开始重弹,从4000点到3000点,从3000点到2000点,中间股市每次向下调整中,救市声总不绝于耳。但放在如今2000点岌岌可危之时,老调重谈似乎又有了一些新意。这个问题在今年4月份以来引起了广泛争论,许多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都卷入了论战。一些人以“市场经济捍卫者”的身份坚决反对政府救市,另外一些人则以“民意代表”的角色强烈要求政府救市。
长宏全球资讯的总裁陈吾表示反对用政府的钱来救市,他称:“拿政府的钱或是拿全民的钱去救股市,这个来讲事实上对那些不投资股票的人,不玩股票的人是一个很不公平的待遇。因为什么,他们拿着我们大家的钱去替一部分人解套,而且解套以后又有另外一批新的人又进去了,那这个岂不是永远没完没了。”
还有人认为,市场可以自行调节,政府不能太多的干预市场。靠政府出面救市永远也拯救不了市场,最终也摆脱不了“政策市”的帽子。行政托市,是违背市场化原则,是倒退。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既然股改有弊端,那么我们就要积极去弥补和改正。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技术改进,他认为,现在应该以静制动。所谓以静制动就是要吸取股改启动时对大小非考虑不周的经验教训,不要轻举妄动。在无法清楚分析当前形势,以及无法预计未来的情况下,维持原状是上策。特别要谨慎一些极端的口号,比如“推倒重来,二次股改”。这样的所谓改变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无论据可依。其可行性也难以考证,一旦启动后果难以预料。
“目前,市场信心的缺乏加剧了市场的进一步下跌。救市也需要界定,是从经济层面着手,刺激经济发展,还是仅仅针对市场出台一些利好措施。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一个调整期,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还不明朗,所以说政策的微调对市场影响不会很大。”广州证券首席分析师袁季对本报记者说。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不该救市很难说,但他认为:首先,A股指数降至2079点,市场已步入一个合理的价值区。A股平均市盈率为14.3、市净率为2.58,A股市场开始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市场基础比较扎实。其次,大小非在市场上狂抛,对市场造成很大压力,而最近,纷纷有上市公司回购和大股东增持,这表明这些公司以及产业资本开始认同股价,市场基础开始变得牢固。
在经济学者郎咸平看来,政府救市是应该的,因为这是政府对老百姓的信托责任,是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铺一条好的路。郎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工商链条时代,各个行业和不同领域之间,是通过金融和资本存在紧密联系的。很多国内的学者认为政府退出就是市场,因此政府救市就是干涉市场化,干涉市场运作,其实完全搞错了。不是说政府退出之后就有市场,市场要像美国一样,要由政府经过多年细心培育,细细构建才能形成市场,比如说要有市场的法制化游戏规则。如果没有游戏规则的话,到最后结果一定是大欺小、强欺弱,这就是我们房改、医改、教改,用市场化解决的结果,是失败的原因。市场需要政府来设定游戏规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5 10:32:0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