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几乎都寄希望于通过改革高考制度来革新教育,但如果问题梳理不清楚,恐怕不但学生情感缺失等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希望通过优化高考办法以筛选人才的目的也实现不了。......
,“让教育回归常态,就是让人回归人样”在大方向上是完全有道理的。今天中国教育讲竞争有余,讲为人之道不足,从情感到信义都存在明显不足。不仅理科学生如此,文科学生同样如此,不能因为近年来出现几位理科学生的极端行为,就给理科学生全体随意贴上“病情特别严重”的标签。因为大学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都是从相同的基础教育阶段过来的,无论在文理分班之前还是之后,基础教育都仅仅服务于学生考上大学,应该教什么、教多少,完全取决于高考时怎么考,学校对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由此而定。要有所改变,不能等到学生进了大学,而应该从中小学做起,最好自出生后就从家庭教育做起。毕竟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格教育包括情感教育要比其他任何素质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不满于今天中国教育的人士不少,大家几乎都寄希望于通过改革高考制度来革新教育,但如果问题梳理不清楚,没有针对性的突破,恐怕不但学生情感缺失等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希望通过优化高考办法以筛选人才的目的也实现不了,这才是真正的“两头不着地”。所以,要提升中国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不但要说清楚教育改革应该干什么,更要科学地设计出怎么干最有效。如此,才能走出“说得越多、改革越多而教育问题也越多”的怪圈。(顾骏 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