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五大因素推动寿险市场继续回暖————————————————————————————————————————————
2014年,寿险业继续回暖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自2003年起,寿险保费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并在2010年达到阶段性峰值,之后保费收入出现下滑,在2011年出现拐点。进入2012年,寿险保费收入由负转正;2013年寿险保费收入不仅继续回升(同比增长8.4%),而且超越了2010年的阶段性峰值,创历史新高。
展望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将逐步落实,经济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从长远看,对经济发展是最大利好。受此影响,GDP增长速度有望延续2013年的平稳势头,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而在通货膨胀方面,受粮食产量“十连增”、产能过剩、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大以及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等因素的影响,我国2014 年CPI 上涨压力总体可控,相比2013年,预计不会出现大的变动。
因此,从外部因素即整个大的宏观经济背景来看,GDP的平稳增长和CPI的压力可控为寿险市场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宏观背景支撑。2014年的寿险业务有望继续回暖,并保持2013年的增长速度。
险投资收益率改善,寿险产品吸引力再度抬升
2012年以来,保监会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放宽对保险资金投资的比例限制,保险资金投资的收益率不断提高。投资收益率上升增强了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我们预期未来几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将稳定向上,从而推动寿险保费收入增速稳步回升。
保险资金运用的持续市场化改革,使保险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3年,保险投资的年化收益率约5.04%,结束了连续三年负增长的不利局面。
描述了近11年来保险投资的年化收益率情况。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近11年的时间里,只有2006年、2007年、2009年和2013年的投资收益率超过了4%,其中2007年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大牛市。可见长期以来保险投资的收益率一直“萎靡不振”。
表1是2012年前后保监会投资管制放开前后的政策比较。总的趋势是保险公司拥有更多的投资自主权。
2013年,保监会将继续为保险资金投资松绑,去年9 月30 日,保监会向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保险资产的可投标的划分为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等五大类资产,并对五大资产类别的投资比例进行了规定。表2是意见稿的相关规定。
2013年11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保险公司将新增优先股这一投资工具。今年1月7日,保监会发文明确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第二天,保监会再次发文表示,近期将启动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政策,目前蓝筹股估值较低,是历史存量保单配置的较好时机。今年1月21日,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上,保监会表示将继续推进资金运用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和范围,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市场主体。按照“抓大放小”的思路,推进资金运用比例监管改革。投资范围进一步放开,我们预期未来监管对保险公司投资范围的限制会更少,会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企业,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有望进一步的提升。而从过去近10年的情况来看,保险投资收益率的增加可推动下一年寿险保费增速的增长,如图3所示。
图3 当年保险投资收益率与下一年寿险保费增速对比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与下一年的寿险保费增速同方向变动,两者的变化趋势非常贴近。因此,从投资收益方面来看,2014年的寿险保费收入增速也会继续提升。
4 渠道销售向好,银保有望开启新周期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先抑后扬,银保新周期有望重新开启。国泰君安预测2014年银保新单增速有望恢复至10%左右。个人寿险渠道保费收入则有望稳健增长。
2010 年11 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明确禁止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销售,要求商业银行每家网点只能与不超过3 家的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受此规定打击,寿险银保新保增速大幅下滑,导致总保费增速不断下降,在2012 年达到最低点,2013年中期保费增速有所回升。
图4 4家上市保险公司银保渠道占比趋势
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4家在中国大陆主板上市的保险公司为例,4家保险公司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寿险总保费收入比例的趋势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4家保险公司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寿险总保费收入比例出现了快速下滑。由于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中80%的保费收入为新单保费,所以新单保费对于银保渠道保费收入非常重要,2011-2012 4家保险公司银保新单平均下降30-40%之间。
让保险回归保障是近几年监管层所大力倡导的方向,按照这种趋势,内含价值较低、粗放式发展的银保渠道或难以为继,各大保险公司已经呈现回归传统态势。2013年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邮政保险代理渠道销售行为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之后2014年1月6日,保监会和银监会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银保新政实施后将减少销售误导,降低退保率,促使保险公司提升银保渠道的期缴占比。银保渠道驻点咨询可以推动银保渠道销售的专业性,推动更加复杂的寿险产品销售,达到良性循环。20%的传统保障产品占比和30%的银保期缴占比约束,会使银保新单短期承压,短期内对于寿险保费收入增长或许推动不大。但随着保险公司业务向保障和期缴转型完成,达到驻点要求后,银保新单有望开启新的增长周期。
个人寿险渠道方面,保险公司通过调整内部保费结构,2014年期交和个险新单保费占比会显著上升(个险新单保费的增长更能体现保费结构的优化和新业务价值的增长潜力)。因为保险投资收益率将继续上行,分红型和万能型等存量产品吸引力上升,寿险费率改革后预定利率较高的新产品不断推出,将对保险消费者构成较大吸引力。海通证券预测2013年整个寿险行业个险新单同比增长11%,国泰君安预计2014年个险新单有望增长8%以上。
从业务价值和产品方面来看,新业务价值提供了衡量由新业务活动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从而也提供了评估公司业务增长潜力的一个指标。图5描述了近几年来4家上市保险公司合计的新业务价值增速趋势。
图5 4家上市保险公司合计的新业务价值增速趋势
2009年以来,新业务价值增速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到2012年新业务价值增速触底达到0%,2013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2%,相比2012年,这个数字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呈现出回暖的迹象。我们预计2014 年随着寿险业的复苏,全年4家上市保险公司合计的新业务价值增速会继续提高,增长速度有望位于6%-10%之间。
5 产品价值随着预定利率放开 吸引力增强
与此同时,寿险行业的产品结构也将面临调整。2013年8月,保监会正式推出寿险定价利率市场化,将原来传统险定价利率2.5%的上限放开,但评估利率不得超过3.5%。在此次定价利率市场化之前,保障型险种的保费比较贵,缺乏竞争力。定价利率市场化正式推出后,保险公司逐渐开始“回归保障”,不断推出定价利率上升到3.5%~4%的新产品以提升产品吸引力,如平安人寿推出了“平安福”,新华保险推出了“惠福宝”,中英人寿推出了“康佑一生”等等。这些新产品的销售将助推寿险行业向传统保障产品转移。
通过利率市场化提升产品自身竞争力是重新提升寿险行业地位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势所趋。根据保监会数据显示,寿险费率市场化增强了市场活力,2013年8月份改革启动以来,普通型人身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520%,增速创13年来新高。2014年,我们预计保障类的产品将通过提升定价利率而逐渐恢复竞争力。
在产品竞争力方面,也有不利因素。之前由于传统险定价偏高,导致传统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基本停滞,分红险为主的储蓄型产品成为新增保费的主要来源。但是,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由于其收益率较高且收益稳定,发行规模不断扩张,对分红险产品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面对理财产品的扩张和费改新产品的竞争替代,分红产险为主的产品结构难以持续。2014年,我们预计分红险的产品销售会面临困境。表3为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寿险产品结构(中国人寿没有披露险种信息)。3家上市公司的分红险保费收入都占公司整个寿险保费收入的绝大部分。
研究结论
从外生因素看:1、GDP的增长与寿险保费收入呈正相关;2、CPI的增长与寿险保费收入呈负相关。2014年,GDP增长速度和CPI涨幅有望延续2013年的平稳势头,从宏观面上支撑寿险业复苏。
从内生因素看:3、保监会投资新政策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促使投资收益率上升,从而刺激了寿险产品的销售;4、银保新规出台,银保新周期有望开启,同时个人寿险渠道保费收入有望稳健增长;5、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的深入进行将会提高寿险产品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