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开白条吃垮饭店_政府开白条120万吃垮饭店
开封政府部门打白条吃垮饭店 官方回应:会尽快还,去饭店吃饭需要付钱,这是连三岁小孩都懂的道理,可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仗着自己有些权利,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去饭店吃饭,一分钱不给,最终把一家饭店给吃垮了,到底吃了多少钱?120万!提起手里的白条,史玉英眼泪打转。1995年史玉英在开封市通许县县城开了一家饭店——艺苑宾馆,刚开始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但是从2000年开始,随着签单赊账的越来越多,因为资金周转不开,2008年饭店倒闭关门了,从那时开始史玉英踏上了长达7年的讨债之路。
都说“生意兴隆”,这河南开封通许县的史玉英经营的饭店也确实是生意兴隆,但却碰上了打白条吃饭,最终竟因资金周转不开导致饭店倒闭,正如网友所言:“简直闻所未闻。”
2008年,史玉英就开始踏上了长达7年的讨债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统计,从白条上的公章来看,主要是河南通许县委、县政府和全县12个乡镇、部分局委,共欠账120万。从白条上加盖的公章和签名来看,赊账签单不还的主要是通许县县委县政府、全县12个乡镇以及县农业开发办公室、县农业局执法大队等局委,以及各乡镇的派出所、计生办、水利站等部门,不完全统计总共欠账至少120万元,其中通许县委欠58600元,通许县政府欠92000元。各乡镇吃饭签单的人身份一样,要么是历任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及其司机,要么是各分管副职或者办公室主任,其中竖岗镇最签单赊账最多——45万6千元。
“穷有穷吃法,富有富吃法”。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基层政府,打白条成为“三公”经费之外公款吃喝的变相手法。日前,媒体曝光河南省通许县委县政府和其乡镇单位在当地一家饭店吃喝,累计打下120万元白条,直至拖垮这家饭店。目前该县正在组织核查账目,称争取在两年内还清所欠款项。
中央明令禁止公款大吃大喝,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政府打白条引发的“账外矛盾”依然时有发生。例如前一阵
,河南许昌一家猪蹄店被政府打白条欠下约70万元;辽宁省兴城市一小吃部被打白条178张,老板讨债3年无果等事件陆续被曝光。实际上,被曝光的例子毕竟有限,基层吃喝风有其分散性和隐蔽性,不少受害人出于自身利益和地方压力不敢举报,再加上监督乏力,个别地方“白条吃喝风”泛滥。基层政府吃喝欠账“千年老赖,万年不还”的做法,肥了官员的肚子、欠了饭馆的票子、伤了政府的面子。“打白条”背后,至少可以算算三笔账:首先是公款吃喝账。“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级政策检查往往要到乡镇一级落实。有些乡镇财政本身就入不敷出,自然成了打白条的主体。因此,检查评比等形式主义之风不止,乡镇打白条吃喝现象也就难遏。其次是一些定点饭店“白条”账单本身也是一笔腐败账、糊涂账。财务开支不够透明,缺乏外界监督,导致有些定点饭店“协议价”比市场价更高的怪事,往往滋生腐败和浪费。然而在“前任吃喝,后任埋单”的“惯例”下,白条拖欠的烂账往往无人深究。三是“白条易偿,公信难还”。政府打白条引发追债,不仅仅是经济纠纷,也会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分,无形损失往往比白条累计的账目数字要高很多。
治理政府部门打白条现象是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的“必答题”。要根治这一顽疾,只有将其视为“四风”突出问题加以重视,在为债权人讨回欠款的同时,对相关人员展开问责,并将白条欠支欠收列入干部离任审计的重点科目。
根除滋生“白条”的土壤还需进一步约束权力,包括推动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构建更为合理的财政预算机制等。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因不堪接待重负,5年前就开始探索乡财账目上网公示,包括招待上级领导的烟酒费等明细被悉数公布到网上。这样一来,吃的人不敢吃了,花的人不敢花了,给基层干部作风带来了深刻变化。
开封政府部门吃喝打白条劝饭馆120万,
许昌一家猪蹄店被政府打白条欠下约70万元, 也是醉了,他们是怎么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