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794 0
2015-03-25
   书摘:为什么会产生压力感

  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也是企业管理者压力的主要来源。

  我国台湾著名心理学教授张春兴指出,所谓压力,事实上是指压力感。这一界定既承认压力是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有威胁性刺激,又把心理压力称为“个体生活事件持续存在的压力感”,强调心理压力是一种一时无法消除的、被压迫的感受。对压力的感受程度不同决定了压力对管理者的不同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也是企业管理者压力的主要来源,管理者不得不“活到老,学到老”。

  造成压力感的负载

  造成压力感的负载有正当负载与垃圾负载。当我们有压力时,直观感受就是压力是因为某件事情(负载)让我有压力,有的时候我们会将压力归因于具体的事物。例如,某个同事做事的态度让自己有压力,经常加班让自己有压力等。如果压力是因为一个具体的原因带来的,可以让这些具体的东西消失掉。可是当我们把这些刺激消除掉时,压力并不会减少。例如,工作不开心就换工作,钱不够就想办法赚钱。但是很奇怪的是,当一个人月收入5000元的时候有压力,当他月收入1万元的时候,他仍然有压力,甚至月收入10万元的时候仍有压力。压力的产生并不是那么简单,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正当负载让它存在,只需要去掉那些垃圾负载就可以了;如果垃圾负载不可去掉,就让它存在,而去改变你的认知。

  不确定性是造成压力感的原因之一

  压力来自于对现实和未来的无法掌控。人们发现,意外事件与情绪有关,主要是因为意外事件给管理者更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就会带来压力,从而影响情绪。由于管理者在企业中特殊的职位分工,他比普通员工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随着职位的升高,这种不确定性的事务会逐渐增多。

  在刺激过程当中,如果刺激是可以预期的,那么,你的压力感就会下降;如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危险有多大,就会让你压力很大。比如,有些人加班会有压力,假如我们一个月每个星期六、日都要加班,就会有压力。可是,对于“能预期到加班在三个月后会结束”与“不知道公司政策,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班才结束”,哪个压力感受比较大?当然是后者。

  刺激不可预测时,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压力。例如,感冒在什么情况下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呢?如果持续的时间很长,我们的压力就增大了。在西藏感冒和在北京感冒压力感受一样吗?当然是在西藏感冒的压力比较大,因为我们知道在西藏感冒的危险性更大。凡是刺激给我们带来压力,一定有一个关键的因素——认为会发生损失。

  因此,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尽量减少员工的不确定性,多给他们安全感。例如,企业在快速发展阶段,各方面都需要调整,人员变动也十分频繁。这时,一些对企业忠诚感较强的员工就情绪低落,压力增加。在工作之余交流时,大家互相探讨:“是不是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加我们的危机感,以此来激励我们呢?”不,聪明的企业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员工,这是危险的,因为虽然表面上大家积极工作,但是内心的压力过大,情绪低落,工作效率自然就降低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联想。联想裁员也反映了不确定性会给员工带来巨大压力,影响员工情绪。联想文化提倡企业有“家”的感觉,但是,某年却突然大规模裁员,让留下来的员工压力巨大,因为担心自己某一天也突然被裁掉,情绪大受影响,对企业的忠诚度也随之降低。

  压力感来自我们的评估

  心理学家米切尔·霍德斯说:“一些人往往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思想等同于现实本身,其实,我们周围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人为地加上了积极或消极的价值。一件事情发生了,我们认为它很重要,我们的情绪就会受较大影响;我们认为它不重要,情绪就不会受到影响。”我们经常劝别人看“开”点,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发现,同一件事情(刺激是相同的)发生在不同的时候或不同的人身上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因为在压力产生的过程中,我们融入了自身对事情的“评估”,这个评估对压力的大小影响很大。评估虽然与每个管理者个人有关,但也有一定的标准。

  管理者对压力的评估应从两个角度考虑:首先,这个刺激与我们有关系,无关的刺激不要受其影响;其次,这个刺激造成的结果是增加还是减少了我们得到的价值。

  凡是作用在我们身上能增加我们价值的东西,都称为机会;只有个体评估后认为有损失的,才会真正带来压力。损失越大,我们的压力也越大。所以,我们是否感受到压力以及感受到的压力大小与我们“怎么去评估这个刺激”有关系。同一件事情,由于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可能被我们评估为是损失,也有可能被评估为是机会。

  压力感来自资源的匮乏

  一件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不一定会产生压力,只有当我们面对事情而资源不够时,才会产生压力。例如,知识经济时代对员工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与创新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如果在这个时代缺乏学习意识,不掌握计算机的应用,不了解现代管理知识,他本身不会有压力;但是,当管理者在面对其上级领导提出更高工作要求的时候,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就会顿时给他造成巨大压力。因此,为了减少这方面原因产生的压力,管理者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注意必备资源的积累,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拥有的资源。

  (www.earm.cn/田成杰/ 2015-3-25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编自《员工情绪管理》,余玲艳/著,东方出版社20071月出版。

我的更多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