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216 9
2008-09-22

因为我一直是学产业经济的,对金融领域所学甚少。最近一直在关注全球金融体系的问题,看了不少文章后产生一些想法,但不知道能不能这么理解,所以想请大家指教一下!

我觉得,所谓金融保险和金融衍生工具,其本质作用只是转嫁风险,并不能起到绝对意义上的降低风险的作用。因而从宏观角度来说,对于整个金融体系而言,金融衍生工具是起不到保障作用的,反而只会麻痹投资个体,滋生泡沫。就如信用违约市场,保护买方的行为只是将部分风险转嫁给了保护卖方,对于整个金融体系而言,风险并没有从绝对意义上减少。斯蒂格勒在次贷危机发生后指出:“金融体系的制度性问题在于,金融保险、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体系出现大问题时是起不到保障作用的,因为其本身就从属于金融体系,当危机出现时从事它们的金融机构连自保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保障整个金融体系”。我想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2994-1-1.html&star=1#134296

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有没有问题?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我本来就不懂金融,大家不用给面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2 10:08:1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22 09:57:00

有问题~~~

金融衍生工具的确有降低风险的效果。。。

但是代价就是。。。收益也会降低。。。

世界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嘛

至于麻痹投资个体。。。如果是风险偏好型。。。那是他自己的问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2 09:58:00
以下是引用cloudy616在2008-9-22 9:49:00的发言:

因为我一直是学产业经济的,对金融领域所学甚少。最近一直在关注全球金融体系的问题,看了不少文章后产生一些想法,但不知道能不能这么理解,所以想请大家指教一下!

我觉得,所谓金融衍生工具,其本质作用只是转嫁风险,并不能起到绝对意义上的降低风险的作用。因而从宏观角度来说,对于整个金融体系而言,金融衍生工具是起不到保障作用的,反而只会麻痹投资个体,滋生泡沫。就如信用违约市场,担保买方的行为只是将部分风险转嫁给了担保卖方,对于整个金融体系而言,风险并没有从绝对意义上减少。斯蒂格勒在次贷危机发生后指出:“金融体系的制度性问题在于,金融保险、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体系出现大问题时是起不到保障作用的,因为其本身就从属于金融体系,当危机出现时从事它们的金融机构连自保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保障整个金融体系”。我想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有没有问题?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我本来就不懂金融,大家不用给面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2 10:01:00
衍生工具,一般都有杠杆的,这样明显放大了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2 12:25:00

1) 现货行业的参于者是有需要买卖期货或衍生公具来保证未来货物的买价、卖价或是利率。所以才有衍生公具出现。

2) 有一些人(个人)有余钱,能承担风险,在公平、公开的情况底下,也是会愿意投资在金融衍生工具上。他门可以直接在市场上买一些比较间单的衍生公具,如期货、期权等。如果 margin(押金?)要求足够大,他门是能独立于金融体制外保障衍生公具理行合约的一群。

3) 也有银行、保险公司或投资者,他门买进不同的衍生工和现货,但组合起来就可以成为几乎是有固定回报的资产。手段有比较直观的一次性买卖固定组合,也有比较高深的 dynamic hedge 要时常微调投资组合。这些基本上是套戥行为,赚取的差价百分比应是很小的。但这种套戥行为要假设 i) 市场有流动性可买卖大量而不会价格大变,  ii) 对方能理行合约。这在今融危机时是存疑的。而如果 margin 要求太大,金融机构在衍生公具的活动空间又可能会消失。

4) 已发生的情况是,有些大金融机构把不同的合约(劣质债卷、按揭、担保、保险)混成复杂的组合,所谓‘复杂结构性产品’。表面上看成是低风险投资,并当成是‘保本基金/债卷’之类 i)售卖给一般大众,或 ii)金融机构自己投资,为CEO做就好业绩。虽知道衍生公具和保本基金之间的利率差是巨大的,银行可凴此赚取巨大利润。

5) 之前有人形容这是等同毒犯分销毒品给吸毒者,而金融推销员所利用的,就是很多人想置业的希望。

6) 当这风气漫延,很多没有还款能力的人都被银行鼓励去抵押资产(物业、应收帐、等)来贷款。在景气时,那些合约背后的资产价值都没变坏,所以短期看来也的确是优质资产。而且,因为有这(金融界故意)不审慎的融资渠道,资产价值被推高了一段时期,而在被推高的这一段时期,更多这类资产融资的需求,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产生,就这样开始吹大了泡沫。

7) 当市场景气停下来的时,资产价格下降,而那些‘复杂结构性产品’是贷了给还款能力存疑的人,他门很多在景气时也没有钱供款,这样银行要把很多资产买掉,也就更推底资产价值,把泡沫刺破。

8) 说到这里,好象跟衍生公具没太大的关系。所以要补充的是,次按危机的钱是贷了给一般银行不愿贷宽的人,而且是在他门已有的银行按揭上,再贷款给他。当资产价值下跌,买掉房子之后,钱会优先还给首按银行,次按银行是几乎什么都收不到的。那就是说,这种‘债卷’可以在经济逆转时血本无归,风险跟衍生公具类似。

9) 更可悲的是,存户和投保人一般不希望冒风险。但如果银行和保险公司把(存户的)钱投资在‘复杂结构性产品’上,亏本后,i)要么金融机构亏到负资本然后倒闭,ii)要么银行先前误导存户,骗了他门买‘保本基金/债卷’之类的投资,变成是存户血本无归。

9) 在经济逆转前,资产足以抵债,当时应有很多人用过统计方法分析历史数据,科学证明风险是稳定的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2 13:08: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2 13:02:00
以下是引用younvtongju在2008-9-22 12:25:00的发言:

1) 现货行业的参于者是有需要买卖期货或衍生公具来保证未来货物的买价、卖价或是利率。所以才有衍生公具出现。

2) 有一些人(个人)有余钱,能承担风险,在公平、公开的情况底下,也是会愿意投资在金融衍生工具上。他门可以直接在市场上买一些比较间单的衍生公具,如期货、期权等。如果 margin(押金?)要求足够大,他门是能保障衍生公具理行合约的一群。

3) 也有银行、保险公司或投资者,他门买进不同的衍生工和现货,但组合起来就可以成为几乎是有固定回报的资产。手段有比较直观的一次性买卖固定组合,也有比价高深的 dynamic hedge 要时常微调投资组合。这些基本上是套戥行为,赚取的差价百分比应是很小的。但这种套戥行为要假设 i) 市场有流动性可买卖大量而不会价格大变,  ii) 对方能理行合约。这在今融危机时是存疑的。而如果 margin 要求太大,金融机构在衍生公具的活动空间又可能会消失。

。。。


谢谢楼上几位!不过我不是很懂,看来要补课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2 13:02:0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