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88 4
2008-09-23
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长麦晋桁(John Mack)与Wachovia Corp.进行了严肃的谈判。后者的新任首席执行长斯蒂尔(Robert Steel)最近辞去财政部的一个高级职位,入主这家大型地区银行。

与其他投行相比,高盛更好地渡过了信贷危机,摩根士丹利次之。但是高盛依赖短期融资的业务模式却受到了攻击。一些股东担心摩根士丹利借钱进行大规模投资的策略总有一天会失误,这样该行要想获得优惠的贷款条件就难上加难了。有些问题还会促使大型对冲基金等该公司的客户将其资产转移到其他银行,包括更大的商业银行。

对很多分析师和投资者来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仍过多地依靠借款,而没有拨备更多的现金用于防范从商业抵押贷款到海外股票等各类投资的风险。

瑞士银行(UBS)经纪行业分析师绍尔(Glenn Schorr)说,它们曾经命悬一线,有些东西必须改变。他说,只有当它们的业务模式风险没那么大的时候,它们才可能以独立公司的身份幸存下来。

很多商业银行也在高风险抵押贷款上栽了大跟头,包括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瑞士银行和Wachovia。它们得以存活下来的原因在于其庞大的规模和可靠的日常资金来源,也就是银行存款。

高盛对与大型商业银行合并持谨慎态度。在上周二的电话会议上,当该公司首席财务长维尼尔(David Viniar)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并不非常认可这个想法的吸引力。他说,重要的不是业务模式,而是绩效。

最基本的问题是,在一个不再容忍华尔街过度依赖杠杆的世界,如何保持利润增长。据瑞银的数据,美林的杠杆率从2003年的15倍飙升至去年的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攀升至33倍,高盛也达到28倍。杠杆率是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

在市场繁荣时,借来的钱会帮助公司实现创纪录的收益。投资者极少表示担忧。现在,杠杆丑陋的背面显现出来了,大规模的冲销将投资者对华尔街风险管理机制的信心破坏殆尽。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一直采取措施减少杠杆,但市场上的许多资产价格都节节下跌,因此减少杠杆并不容易。很多有问题的房地产资产就很难找到买家。

相比之下,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和Wachovia截止第二季度的杠杆率为11倍,不到四大投行平均水平的一半。它们的利润上限不如华尔街投行那么高,但亏的时候也不会像后者那样一败涂地。如果一家银行的贷款损失了10亿美元,它可能有两倍于投行的资本来吸收损失。

商业银行的优势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们可利用消费者的存款来为自己的大部分业务提供资金。由于有联邦存款保险担保,即使在市场动荡之时,零散储户通常也不会将存款提取出来。就连因抵押贷款损失而饱受打击的Washington Mutual Inc.今年迄今的存款水平也基本没有变化。

然而,最基本的银行业务并非包治华尔街问题的万灵药。商业银行也有杠杆规模很大、与银行存款没有太大关系的证券部门。花旗集团这类所谓的“金融超市”这些年来的业绩也很一般。

杜克大学金融学教授哈维(Campbell Harvey)说,投行与商业银行合并并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23 11:21:00
看来美国要想恢复元气,恐怕真的要面临一系列的改革和挑战。美国经济的发展到底是怎样一个方向,真的让人拭目以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3 12:05:00

美国元气大伤,金融危机将导致经济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3 14:06:00
金融危机将导致经济危机 应该对中国金融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3 22:53:00

心理影响会更大些吧,毕竟我国会未对外全面开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