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下中国面临的阶段,应该加大对外国技术移民的吸引,放宽对这部分人群的“绿卡”限制。面对大量优秀人才和资本的流失,中国不仅要留住人才,也要向外国的优秀人才张开怀抱。
在中国人为拿到一张美国绿卡耗尽心机的时候,可能很少人了解中国的“绿卡”制度。生活在中国的接近64万外国人中,只有不到5千人有中国“绿卡”。而美国1年就能发出100多万张“绿卡”,是现在持有中国“绿卡”外国人总数的200倍。外国绿卡每年吸引千千万万中国人移民,中国“绿卡”却似乎总在“拒人门外”。
绿卡是“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俗称,是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他国境内居留的合法身份证件。作为拥有众多人口的非移民国家,中国有着严苛的移民制度,中国绿卡被称为“世上最难申请”的绿卡。
尽管10年前中国便正式实施绿卡制度,但绿卡申请门槛之高使得这一制度形同虚设。近年来,降低绿卡申请门槛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政府愈发重视吸引国外人才的背景下,绿卡制度的修改显得尤为迫切。
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
“比尔-盖茨、巴菲特够不够优秀?他想来中国定居可不可以?不可以,因为按照现有制度,他没有现行规章所要求的中国工作经验!”这个网上流行的段子,其实并不是笑话,中国“绿卡”,即《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被调侃为“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因为得到的老外不足5000人。
相对于欧美而言,中国一直是一个非移民国家。1964年,外国人居留证制度解决了外国人在中国定居的身份问题。这个蓝色塑料皮的证件被戏称为“外国人户口本”。虽然制作精美,但是这个“户口本”并不意味着拥有相同的国民待遇。对于侨民,基层公安部门都会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监管,不定期检查。
2004年,中国首次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实施永久居留证制度,中国“绿卡”制度终于有了实施细则。当年,中国政府将第一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证》送到寒春手中,当时她83岁,在中国已经生活了56年。来华前,寒春是一名核物理专家,与杨振宁是同学,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此后她放弃核武研究工作,来中国与丈夫从事农业研究。第一批获得中国“绿卡”的老外,大多是和寒春一样的专家,他们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长达几十年。
然而,在此后十年推行中,中国绿卡难申请成了共识,原本服务于海外人才引进的惠民政策沦为“鸡肋”。据了解,申请门槛太高、条件苛刻直接影响了绿卡发放数量。外国人如想获得中国“绿卡”,首先得由本地公安局受理,然后需经省级公安厅(局)的审核,最后由公安部通过审批签发,前后需要大约半年的时间。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有效期分5年和10年两种,以18岁为界,分为投资类、任职类、亲属投靠类、特殊贡献类四大类。按规定,如果是投资移民,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实际缴付的注册资本金最少需要50万美元,而且必须连续纳税3年以上,这一标准似乎对老外没啥吸引力。(源于千人智库,eww150409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