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2005-11-12 13:42:00
财务管理中有没有能用博弈来分析的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2 19:26:00
以下是引用kingtoo在2005-8-26 14:09:01的发言:

其实第二个报复的故事,一定要区分开N次博弈与有限次博弈,它们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是N次博弈的话,选择仁慈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相互的报复只会带来更糟的结果。

有点不明白,能否给予解答一下?

如果是N次博弈选择了宽恕,那是不是会带来后面的伤害性行为?我倒认为在有限次博弈中选择宽恕,可以保持之前的关系又不会导致类似的伤害性行为。我不懂博弈,只是有点困惑,不要大笑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3 20:15:00

我喜欢这样的“闲散之笔”,看了姚国庆写的《博弈论》,再看这样的文章,觉得很有生活气息。希望zqdong多写这样的文章哦——让我“操纵”更多的信息(博弈论知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3 23:13:00
楼主好人啊!感谢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8 11:49:00

斑竹啥子时候来哦

好想看新帖子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4 16:46:00
以退为进也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5 19:19:00

博弈生活谈

博弈在生活中太多,但是我认为不能将它每次都用进去,否则你将会发现你陷入了苦苦的中,比如你的女朋友不喜欢迟到你是否会准时呢?还有你的同学伤害了你,你是否要想是报复还是宽恕呢?如果你喜欢一个女孩你是否应该表白还是先不表白呢?太多了,我们每次都要博弈依次么?不现实吧,我们不是神仙我们不会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想一下怎么博弈,那你其不是太辛苦了,所以说对女人来说她们做的很不好呢,因为她们都是凭什么感觉啊,还有什么任性啊,再说我们周围的人你能指望他们都那么理智的博弈么?肯定不现实。

本人愚见,多多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6 14:06:00
博弈论严格来讲应该是一种方法,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应用而且对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个人效益最大化原则是彻底的颠覆,不仅仅在经济学领域。愚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6 22:32:00
生活中是有限理性的,也许运用博弈的结果并不如跟着感觉走的效果好,但是可以让我们在做对的同时,明白为什么对了。更明白的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7 00:32:00
人的选择不一定越多越好,有时根据策略思维看法,只有一个选择能达到利润最大化或为正不为负。博弈论给企业又有一个新的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7 17:01:00

小明买鞋的故事

小明看中了一新款的运动鞋,而他也知道妈妈的倾向是‘不买’,那么小明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策略说服妈妈为自己买鞋了?让我们用“向前展望,倒后推理”的方法来思考:

直接跟妈妈要(几率很小)

采用威胁策略 (可能适得其反) 妈妈给小明买了运动鞋

采用承诺策略(有希望成功)

如上,首先小明希望得到的结果是一双新的运动鞋,他有三个策略,第一,直接向妈妈要,这显然难度很大。第二,他可以采取威胁策略,如他可以威胁“如果不买运动鞋,则会哭闹着不吃饭,或者不用功读书”,这种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但往往效果不佳,且很容易增加母子双方的不满情绪。第三,可以采取向妈妈承诺的方法:即“我非常想要那双新的运动鞋,如果您能把它作为我在期末考试取得更优异成绩的奖励的话,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用功读书”这是一个温和的策略,一般而言,妈妈在没有付出金钱的前提下,不会拒绝小明。这使得小明获得鞋子的几率比前两者都要高很多。让我们用谢林的矩阵图来分析看看 妈妈和小明的选择排列如下:表示为(妈妈的选择,小明的选择)

妈妈的选择

不买鞋子 买鞋子

1 2

用功读书 4 2

3 4

不用功读书 3 1

即小明的选择排列顺序是1,(自己偷懒,妈妈买了鞋子) 2,(自己用功读书,妈妈买了鞋子) 3,(自己偷懒,妈妈不买鞋子) 4,(自己用功读书,妈妈不买鞋子)妈妈的选择排列顺序是 1,(不买鞋子,小明用功读书) 2,(买鞋子,小明用功读书) 3,(不买鞋子,小明偷懒) 4,(买了鞋子,小明偷懒)

由上可见,在小明没有向妈妈承诺以前,妈妈有个优势策略就是不买鞋子,而当小明向妈妈承诺之后,妈妈选择2的可能就会大大增加。小明获得鞋子,达成目标的可能也就大大增加了。。。。。

PS: 哎呀,好痛苦,不会排版,就想拿个笔直接上去写了 呵呵,讲的不太清楚,学的比较浅陋,大家看看,交流交流 。

同时,由于所学专业的关系,希望大家能提供点博弈论与政治学想联系的资料。找了下下没找到,~~~谢谢了。。我的邮箱 job2009@sina.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7 17:24:3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4 09:49:00

12月4日

前一个多月时间一直登陆不上论坛,在管理员的帮助下才得以进来。

今天不打算写什么,谈相关的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针对前面我有个贴子谈报复的。其实今年获得诺奖的谢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报复能力比攻击重要”。有报复能力和报复是不同的,因为有报复能力,而进攻者也知道这个报复能力,他就不会选择进攻,而报复也不会真的发生。谢林有句话“20世纪后半页最大伟大的事件是有一件事没有发生”,这没发生的事件就是核战争——核战争之所以没有爆发,因为美苏任何一方都知道,既然不能一击使对方毙命,那么自己就会在对方的报复中损失惨重。报复能力,是对对手的一种巨大的震慑力量。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博弈论的用途。因为有人在帖子中提到,日常的行为并不充满谋略算计,质疑博弈论的实用价值。对此有一个比较好的回答来自Dixit和Skesth的“Game of Strategy"一书,我把它译出来,如下:

博弈论的用处

本书开篇即已宣称博弈无处不在——无论私人生活或工作场合;经济运行、社会和政治活动;体育比赛与其他比较严肃的活动;战争,以及和平等。因此博弈确实值得系统地学习。不过那只是泛泛之谈,若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博弈论的实际用处,那么学习起来方向就更明确。我们在此提出三种用处。

用处之一是解释。许多的事件极其结果促使我们探询其发生的原因。在许多目标不同的决策者进行互动的情况下,博弈论为理解其局势提供了钥匙。举例来说,商战中的割喉式竞争(cutthroat competition)常常是对立双方陷入囚徒困境的结果。本书有几个地方将提供一些实例,用博弈论了解这些事件的发展过程和成因。这中间包括从博弈论角度对古巴导弹危机进行的案例研究。

博弈论的后两个用处与第一个用处密不可分。用处之二是预测(prediction)。在观察多决策者策略互动时,可用博弈预测其将采取的行动以及结果。当然,对特定背景下的推测还有赖于细节信息,而我们将通过对类型广泛的博弈进行分析,让读者培养这种预测能力。

用处之三是提出建议:我们可以辅助参与人,告诉他们哪些策略可能获得良好的结果,哪些可能带来糟糕的结果。这类工作仍然是要依实际状况而定的,但我们可以传授给读者一些普遍的原则与技巧,并教他们如何将这些原则和技巧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情形之中。比如第7章和第8章会说明如何混合采取不同的行动,第10章讨论如何使你的保证、威胁和承诺更令人信服,第11章将讨论克服囚徒困境的可选方式。

当然,理论本身并不能完美地发挥这三种功能。要解释一个结果,人们必须先正确理解参与人的行为和动机。如前所述,博弈论大多时候都采用一套特殊的方法——即个体参与人理性选择和互动均衡的框架。现实中的参与人与互动性质不见得完全符合这种研究框架。但是,布丁的味道只有自己吃了才知道,理论的好坏惟有自己试了之后才明白。博弈理论分析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诸多现象的理解,读者阅读本书后应能相信这一点。而今研究仍在深入,理论仍在改良,从本书学习到的基本概念将有助于你在新理论问世时更轻松地把握它们并从中受益。

在解释历史事件时,我们常常可以用历史资料更清楚地了解参与人的动机与行为。而在试图预测或提出建议的时候,则需要猜测参与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可能获得信息以及面临的限制、甚至必须猜测到底有哪些参与人入局。更重要的是,若其他参与人缺乏算计能力,或其行踪根本就是随机化的无踪可寻,在建立在理性的极大化个人利益者假设之上的博弈理论分析结果可能就是错误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认识到策略互动的重要,越来越多地使用策略思维或向专家请教,这些错误的风险会日益降低,但有些风险仍然存在。即便如此,博弈论框架带来的系统性分析可以纠正思考策略互动时的逻辑错误,有助于将这些错误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此外,博弈论也可将许多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包括策略的可能性与对手的理性)纳入考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5 13:26:00
很好,跟着搂主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5 23:48:00

斑竹哪里去了,继续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8 19:49:00

今天刚来就学了这么多

有兴趣多学这方面知识了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2 03:03:00
感谢zqdo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1 16:02:00

顶一下!!我也是刚刚对博弈发生兴趣,以后回常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3 11:42:00

新人上路...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1 14:16:00

理论还能看懂,但是一出现计算就完了.

新手上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 13:39:00

新年开始,继续努力啊,董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3 15:04:00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3 23:22:00

同意楼上!!

学习Gam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4 20:34:00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7 01:55:00

新人上路...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7 20:58:00
谢谢作者!~能否提供打包下载?嘻嘻,这样才能效益最大化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13 16:05:00

我认为博弈论其实就是一种逻辑思维,把他剥去了数学的外衣过后,就是关于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决策的学问,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运用着博弈论的知识,只不过没有意识到罢了,当一个人理性的思维决策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博弈论大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1 15:42:00

读之,获益颇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 23:29:00
有意思,,,顶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2 12:25: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7 18:14:00

老师厉害,

楼主更是博弈专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