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24842 140
2005-08-02

2006年11月记
此专栏下的各小文章均已收录进我的新作〈身边的博弈〉中,

董志强:〈身边的博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已出版完毕,很快就可在市面买到。

==============================================================

05年8月2日,约会博弈(Dating Game)

(译自Dixit和SKeath"Games of Strategy")
(d_zq@163.com, dzq@cnobel.com)

约会时,你总是想展示自己个性中最好的一面,掩盖糟糕的一面。当然,缺点不可能一辈子隐藏,随着关系的进展,你可以克服这些缺点,或者希望对方将你的优点和缺点一同接受。你也深知,若没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关系就不可能取得进展,因为你已没有第二次机会可以发展彼此的关系。

当然,你也想了解对方的一切,包括优点和缺点。但是你也深知,如果对方跟你一样是个约会博弈的高手,他/她也会同样地展示最好的一面而隐藏最糟糕的一面。你会仔细思考所面临的情形,并力图发现哪些迹象代表了真正的高素质,哪些只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伪装出来的。最邋遢的家伙在重要的约会场合也可以摇身变为绅士,但要整晚模仿体现在细节上的本性的谦恭和礼貌却并非易事。鲜花是相对廉价的,赠送更贵重的礼物也许是值得的。倒不是因为内在价值方面的原因,而是它代表了一个人乐意为你奉献多少的可靠证明。礼物值多少“钱”在不同背景下有显著差异。对一个千万富翁来说,一颗钻石可能比忙里偷闲来陪你的时间牺牲来得便宜得多。

你也应当意识到,你的约会对象同样地会对你的行为挑拣一番。因此你得采取能真正代表你具有高素质的行为,而不是谁都学得来的那些行为。

探询、隐藏和发现对方内心深处的想法,不仅在初次约会时很重要,在整个关系发展的过程中都很重要。下面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

一对青年男女,住在纽约,分别租有公寓。他们的关系已发展到同居的地步。女人象男人提议放弃他租来的公寓。这位男士是一个经济学家,他向女人说明了一项经济学原理:有较多的选择总归是比较好的。他们分手的概率很小,但是只要有分手的风险则保留第二套廉租公寓就还是有用的。女人对这种说法非常反感,立刻结束了这段关系。

听了这个故事的经济学家说,这恰好证实了选择面越宽越好的原理。但策略思维提供了一个迥异但更有力的解释。女人无法确认男人对关系的忠诚度有多高,她的提议是发现真相的一个精明的策略机制。语言表达的爱总是很廉价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说“我爱你”。如果男人用行动实践诺言,放弃了廉租房,这将是爱情忠贞的有力证明。而他拒绝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出了负面证明,女人结束这段关系是明智的。

这类博弈中,关键的策略问题是对信息的操纵。传达关于你的正面信息的策略称为“信号传递”(signals);诱导对手传达关于他们私下拥有的真正信息(无论正面或负面)的策略称为甄别机制(screening devices)。女人要求放弃一套公寓的提议就是一个筛选机制,它将男士置于这样一种境地:要么放弃公寓,要么表明他缺乏诚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6 19:58: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4 11:01:00

感谢参与!

兴趣是最大的激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5 00:26:00

呵呵,论坛终于有点生气了,顶.

不过楼主所说的经济学家是不是有点过于理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5 00:46:00

引用楼上的“《策略对抗——非合作博弈的通俗导论》,至今才写到第四章。”

写了多少就传多少啊,让我们品味一下,不知行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9 16:39:00

05年 8月9日 宽恕与报复

当一个人伤害了你的时候,你知道即便报复了他也并不能消除对你已形成的伤害。如果你还希望两个人的关系能够继续,那么最好是宽恕他。 但是,若他知道即便伤害了你也会获得宽恕的时候,他就可能一直有意无意地不停伤害你。 有许多的教授,一直被学生认为“心太狠”,因为如果学生没有按时交作业或参加考试,那就铁定的不及格了。事实上,绝大多数教授其实是宅心仁厚宽大为怀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教授变得铁石心肠呢?原因在于,聪明的教授知道,如果他原谅了一个迟交作业的学生,那么这个学生下一次作业也可能迟交,而且其他的学生都有可能学习这个学生,不断编造美丽的借口来获得教授的原谅。既然教授无法区别哪些理由是事实哪些理由是只是借口,所以“概不讲情”成为教授避免麻烦的一个最好的策略。 就象我们在一些影片中看到某些心地善良却遇人不淑的女子。那些女子一次又一次原谅胡作非为的丈夫,希望用真情感动他回心转意;但结果丈夫反而得寸进尺,因为他知道无论如何只要一些花言巧语扮可怜就会获得宽恕。 所以有时候,人们会对伤害选择报复。当别人打你一拳,你若打回一拳,这本身并不能减轻你已挨那一拳的疼痛,而且用力打回一拳通常也得不到快感。那为什么还会回击呢?原因在于,你知道打不还手只会让对手更加猖狂,而选择回击是遏制对方进一步侵犯的方式。 有人曾经主张废除死刑,理由是一个处死一个杀人犯并不能挽回被害者的性命,即犯罪的后果已经无法事后补救,因此这个杀人犯不必也去死。若是为了这样的理由,我是反对的。死刑对犯罪后果的确于事无补,但作为一种震慑力量,它至少在一定程度遏制了潜在的犯罪。 虽然宽恕是一种美德,但是人们有时采取绝不原谅对其的确是更有利的——当然,这并不绝对如此,因为有时绝不原谅也有麻烦的时候。比如说:XX大学对博士生教育的规定是:凡是有一门学位课不及格就自动退学。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规定太过分,而且应当对学生压力很大吧。但事实是,学生的压力更轻了,因为不及格足以让学生退学,所以教师在评判是通常就更为宽松。相反,倒是那些允许补考的学校,看来规定宽松,但教师评判正考成绩时往往并不留情。 所以,有些时候宽大为怀不一定好,有些时候毫无回旋余地也不见佳。这就是奇奇妙妙的人类互动世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6 13:32:00

宽恕会增加别人使用边缘策略的信心。所以要报复,而且自己心理上会好受些。不过感情上报复没有赢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