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1622 1
2015-04-25

   书摘:鲶鱼效应 人才竞争机制可以增强企业活力

  【故事】
  挪威一家远洋捕捞公司发现存放在水槽中的沙丁鱼不喜欢游动,而半死不活的鱼和冷冻的鱼一样丧失了鲜味。他们一直为这个问题所困扰。后来,一位精明的船长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为了使沙丁鱼不致于在运输途中死亡,他在捕放沙丁鱼的鱼槽里放入了一些生性好动的鲶鱼。由于鲶鱼东游西窜,将死水一潭的沙丁鱼惊动了,它们见到这异常的同类很畏惧,生怕被它们吃掉,便一改懒得游动的习性而紧张地快速游动,这样,等到船靠岸时,这些沙丁鱼一条条都还是活蹦乱跳的。因此,这家公司的沙丁鱼总是能够卖个好价钱,而且生意十分火爆。

  【感悟】
  中国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引入和发展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市场竞争。有竞争就有活力,有活力才会有发展。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也是如此。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管理体制至今没有从工厂制转到公司制,产权不明晰、机制不灵活、管理难到位,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能进不能出的用工机制,都在不同程度上还存有一些大锅饭的现象。这种大锅饭现象如果不彻底地打破,国有企业就不可能生产出的活力,也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企业员工的流动率低于2%,这个企业的发展就将失去活力。因此,国有企业应主动地实施合理的人才流动策略,将不适用的人才及时淘汰,引进新的人才。通过引进人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信息和知识,改善人才结构,同时也给留用的人才造成危机感,使他们更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由此一来,新人才的引进就像是在企业中放入了一些鲶鱼,为企业创造了有序的人才竞争环境,整个团队也就显得生气勃勃了。
  当然,我们在实施人才流动机制时也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流动率大了反而也会对企业产生消极的作用。通常来说,一个企业的流动率如果高于10%,这个企业也将会出现人人自危,人心不稳的局面。这是很多民营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除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外,私营企业还要尽量避免任人唯亲的习惯,不要总是对一些亲属或是心腹过分的信任和重任,这样对一些有才能的人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影响,因为他们会认为这家公司不是凭本事吃饭。
  GEABC管理法,就是坚持末尾淘汰属于C类的那10%的人员,长期坚持,收获颇丰。,俗话说,流水不腐,GE的做法值得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们深思。
  摘自:《职场人士必读的88则寓言》,理弘、张海生/著,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www.earm.cn/曹× 2007-10-10整理)


我的更多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4-25 10:42:24
感谢分享 有好东西继续发表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