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08年的4万亿投入没有将我国在全球经济转型中成为领跑者,反而在通胀和通缩的两难中打旋?为什么人民币持续性的对外贬值,对内升值?为什么今年的股市颠覆了所有的投资理论?在楼主的思考中,得出了几个结论,希望有这些思考的高人们一起讨论下:
首先,4万亿的投入背景和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不同在于,市场利率被政府监管扭曲,短期利率水平远远高于了长期利率水平,使得投机性需求高于了投资性需求,主要在于交易成本过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了各种监管,这些监管导致了企业管理和财务费用的增加,尤其是在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时,越大的企业遇到的监管部门愈多,导致了资本循环周期内的资本周转率的下降,增加了资本的杠杆影响,同时,货币的增发使得短期资产套现成为可能,这两方面的影响使得企业家在选择时必然选择投机,而不是针对生产力提高投入创新,在财政支出方面,提高基建支出,增加未来社会生产的效率,同时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也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各级政府在支出时未让市场来配置资源,而是自我分配,使得财政支出的交易成本大增,后果就是关系户的过剩产能压制了高新技术的出现,另一方面,货币的增量主要通过银行渠道扩散,使得财富迅速集中在了投机套现的关系户手中,最终反而是社会消费更加不足的出现,加之货币增量扩散渠道的单一,使得资本进入了金融体系内循环,没有进入到社会化生产中,出现的就是生产中货币不断增值,主要是获得成本过高导致。凯恩斯主义实现的前提在于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这样企业才有扩大生产,提高技术的选择,在当前的局面下,要实现经济的突围,第一就是要把看得见的手收回去,减少监管,降低交易成本,让市场真正起到配置资源的功能,在资本市场要扩大货币增量的扩散渠道,同时参与主体必须要有公平的地位,不能对机构采用T+0。而个人采用T+1的交割方式,不要让勇敢者的游戏变成阴谋家的盛宴。现在选择凯恩斯主义已经没有意义,还是利用哈耶克的商业周期理论来摆脱目前的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