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所有马克思主义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
但愿你不会说这栋理论大厦的地基在二楼三楼.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哲学的根基.如果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都搞不清楚,这"马克思主义者"就值得质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2 0:59:37编辑过]
反马克思主义。
“阶级斗争是根本”,有百多年的历史了!
我彻底无语了:没有人哪来阶级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就是在说明:人如何从生物意义上的人,变成社会化的人,这种社会化又是如何进一步变化的。
在马克思的定义中,社会化是人的本质。人的生物性只能说明人的吃喝拉撒睡,人的社会性才能说明各种组织(家庭、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所以说,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是社会性的人。
否认马克思哲学很简单,否认人的社会性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证明新的社会组织和新的社会关系不会出现就行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2 9:59:30编辑过]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当然是人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各个流派对人及其在客观世界位置的认识不同,世界观也就不同.所以所谓根基问题应当首先从指"哲学的根本问题"谈起,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说到这个问题,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法大家皆是知道的.
而重要的是,除了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看法之外,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不同于其他哲学的---这应当是楼主所指的根基,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即,一是它的阶级性,二是它的实践性.它公然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那么有鉴于第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管它在世界观上是如何的唯物主义,但在其以这个工具的运用而获得的客观结果上,必将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对于这个工具的运用首先不是按照客观事实,而是依其主观意志.由此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就是自相矛盾的.它一方面在理论上强调它具有政治倾向性,一方面又强调这个理论是依赖于实践的,而在实践中,人的利益不仅仅是无产阶级自身的利益,而是一切人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然抛弃了无产阶级之外的人的利益.那么就等于在实践上以其由这个哲学所指导的其他理论上无视了人的差异,从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无视经济规律---你不能事实上消灭这些差异的自然基础,从而就不能消灭这些并异,从而这些差异会继续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大家看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的经济政策就可知这一切了.而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挑战(当然,这又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2 12:23:28编辑过]
那么有鉴于第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管它在世界观上是如何的唯物主义,但在其以这个工具的运用而获得的客观结果上,必将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对于这个工具的运用首先不是按照客观事实,而是依其主观意志。
你这儿显然混淆了两个概念:主观上的价值判断和唯心主义。你认为这两个是相同的,或是主观的价值判断导致唯心主义。
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不过是后人“发明”的,和马克思无关,甚至马克思自身并不支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2 12:56:21编辑过]
你这儿显然混淆了两个概念:主观上的价值判断和唯心主义。你认为这两个是相同的,或是主观的价值判断导致唯心主义。
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不过是后人“发明”的,和马克思无关,甚至马克思自身并不支持。
注意这句话:"以这个工具的运用而获得的客观结果上,必将是唯心主义的."在实践上无视存在本身而夸大自己的观念在实践中的决定性作用,恰恰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这意味着理论与实践的不一致,理论上是唯物的,行动上是唯心的.
再看马克思怎么说的:"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那么马克思要把什么样的哲学变成现实呢?看看他和恩格斯怎么运用的这个哲学就知道了,而无产阶级又将怎样消灭自己呢?看看无产阶级将要怎样做和已经怎样做的就知道了.----恩格斯只说但愿能够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而不说不用武力.他说道:"------共产主义者的敌人这样做无异是想尽方法引起革命.因此,如果所有最终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推向革命,那时,我们共产主义者将会用实际行动来捍卫无产阶级事业,正象现在用言语来捍卫一样."
第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的系统化,理论化。
第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在于:实践观,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
把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观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那是斯大林版的东西.在生命历史长河来看,人类社会实践实在是太过短暂,太过微不足道了.如果说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那就等于在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奠在了二楼或者三楼以上,之下的全是空气.
乌托邦有一个判断标准,那就是虚松的根基加极其完美的理想境界."共产主义"理想是标准的极其完美的理想境界,如果再加上斯大林版的"根基",那马克思主义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乌托邦.很明显,斯大林版是错误的.
在生命历史长河来看,人类社会实践实在是太过短暂,太过微不足道了.如果说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那就等于在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奠在了二楼或者三楼以上,之下的全是空气.
我十万分的不理解这段话内容。假若人类社会微不足道,那么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什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又是什么?
自然科学研究出来的结论和理论,适应物体自身的,因此只要这个物体存在便适应。科学显然都是这样的,以研究对象的存在为基础。地球科学的结论,适应于地球。套用你的话,“在宇宙历史长河来看,地球是太过短暂,太过微不足道了.如果说这就是地球科学的根基,那就等于在说,地球科学的根基奠在此以上,之下的全是空气。”地球科学在地球没有出现之前,显然是不存在的,先有地球,后有科学。
所有社会科学的结论和理论,在人类为产生之前,显然是不存在的。既然理论本身就是不存在,何来其根基立足在“空气”纸上?
在生命历史长河来看,人类社会实践实在是太过短暂,太过微不足道了.如果说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那就等于在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奠在了二楼或者三楼以上,之下的全是空气.
我十万分的不理解这段话内容。假若人类社会微不足道,那么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什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又是什么?
自然科学研究出来的结论和理论,适应物体自身的,因此只要这个物体存在便适应。科学显然都是这样的,以研究对象的存在为基础。地球科学的结论,适应于地球。套用你的话,“在宇宙历史长河来看,地球是太过短暂,太过微不足道了.如果说这就是地球科学的根基,那就等于在说,地球科学的根基奠在此以上,之下的全是空气。”地球科学在地球没有出现之前,显然是不存在的,先有地球,后有科学。
所有社会科学的结论和理论,在人类为产生之前,显然是不存在的。既然理论本身就是不存在,何来其根基立足在“空气”纸上?
你已经引出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话题了.在宇宙历史长河来看,生命存在的确是太过短暂,太过微不足道了,何况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呢? 井口外的青蛙笑话井底青蛙,其实井口外的青蛙也同样不知道天到底是方是圆.
哲学本来就是道理的学问.所谓道理,那就是道之理.形而上谓之道."道"就是一切一切的原因.哲学正是探索原因和结果之间关系的学问.科学精神不承认任何终极原因,也不承认任何终极结果,这就是科学精神崇尚理性质疑的理由.老子在他的<道经>开篇中这么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很明显,老子持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那就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注:道指的是形而上,名指的是形而下)
唯物主义是"可知论"的产物,它在根基上就与科学精神相悖,它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只不过,那个知道一切原因和结果的认识主体,那大概就是上帝,大概就是安拉,也或者是全面发展之后的"人"...
很明显,老子持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那就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注:道指的是形而上,名指的是形而下)
唯物主义是"可知论"的产物,它在根基上就与科学精神相悖,
“不可知论”是哪家的“科学”精神?
现代著名思想家、现象学大师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对科学概念有一个著名的界定。他在其论文《现象学与神学》中给出了一个“关于科学的形式定义:科学是为被揭示状态本身之故对某个向来自足的存在者领域或者存在领域的有所论证的揭示。”
科学是为了揭示状态本身的,这是科学目的。假若科学精神是状态本身“不可知”,怎么出现科学本身?
“道可道”的第一个“道”字是老子要论述的“道”,是《道德经》一文贯串始终的中心思想。老子认为这个“道”无所不在,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定性,是一切的最隐避最本质的规律。“道可道”中的第二个“道”字是“表述、述说”的意思。在“知”的方面,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作为古中国人的“道”的学说的代表,老子属于可知论而不属于不可知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2 20:53:26编辑过]
“不可知论”是哪家的“科学”精神?
现代著名思想家、现象学大师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对科学概念有一个著名的界定。他在其论文《现象学与神学》中给出了一个“关于科学的形式定义:科学是为被揭示状态本身之故对某个向来自足的存在者领域或者存在领域的有所论证的揭示。”
科学是为了揭示状态本身的,这是科学目的。假若科学精神是状态本身“不可知”,怎么出现科学本身?
“道可道”的第一个“道”字是老子要论述的“道”,是《道德经》一文贯串始终的中心思想。老子认为这个“道”无所不在,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定性,是一切的最隐避最本质的规律。“道可道”中的第二个“道”字是“表述、述说”的意思。在“知”的方面,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作为古中国人的“道”的学说的代表,老子属于可知论而不属于不可知论。
什么都逃不过对比.如果你知道科学与宗教之争到底在争些什么东西,我相信你就不再需要去看别人是怎么定义科学精神的了.
宗教精神坚持唯一终极真理,坚持唯一终极理想境界,宗教精神崇尚虔诚信仰;科学精神不承认任何终极真理,不承认任何终极理想境界,科学精神崇尚理性质疑.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根本分歧就是对"真理"的不同看法.
我们都知道这么个道理: 以主的立场去观察自身,这样的偏见最大;以客的立场去观察研究对象,这样的偏见最小;哪怕是客的立场去观察,其观点也只代表中立,并不代表正确.我不认为宇宙之外还存在着没有任何立场也没有任何偏见的认识主体,也不承认人类可以通过"全面发展"而达至这种全知的境界 正因为这样,我也持"不可知论"的观点.尽管如此,我却不会说哪一种精神是正确或者错误的,但我认为"可知论"及其宗教精神无法自圆其说.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器,名,术...这些都是形而下.老子早有名解了,对这一点我们不需要再讨论.
宗教精神坚持唯一终极真理,坚持唯一终极理想境界,宗教精神崇尚虔诚信仰;科学精神不承认任何终极真理,不承认任何终极理想境界,科学精神崇尚理性质疑.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根本分歧就是对"真理"的不同看法.
原来这位先生是宗教人士,失敬失敬。
“子不语,怪力乱神”。一个君子不谈论“神”,我对宗教信仰之类的东西,不发表任何言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2 21:46:42编辑过]
不错,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残存石柱上的 “Know Thyself” and “Nothing to excess”正是西方哲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也同样是对人的认识,"以人为本"的根基也同样是对人的认识.但是,谁又能够以"客"的立场来观察人类呢? 马克思做不到,否则他就不会以阶级立场来观察人类了.其实,阶级立场的偏见与种族立场一样大.
不错,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残存石柱上的 “Know Thyself” and “Nothing to excess”正是西方哲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也同样是对人的认识,"以人为本"的根基也同样是对人的认识.但是,谁又能够以"客"的立场来观察人类呢? 马克思做不到,否则他就不会以阶级立场来观察人类了.其实,阶级立场的偏见与种族立场一样大.
人论是西方哲学的根基,但只有马克思哲学里面有阶级立场这些东西。由此说来,即便马克思阶级立场是偏见的,但不能得到西方哲学基石错误的结论。
你还没搞明白一个东西:“阶级立场”是马克思观察人类历史得到的结论,而不是马克思带着“阶级立场”去观察人类。
原来这位先生是宗教人士,失敬失敬。
我只能怀疑你的理解能力.
人论是西方哲学的根基,但只有马克思哲学里面有阶级立场这些东西。由此说来,即便马克思阶级立场是偏见的,但不能得到西方哲学基石错误的结论。
你还没搞明白一个东西:“阶级立场”是马克思观察人类历史得到的结论,而不是马克思带着“阶级立场”去观察人类。
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是西方哲学的根基,也同样是东方哲学的根基.而且,东方哲学的根基比西方更为深入.
请问,如果你以以中立的立场去观察蜂群社会,你会提出蜂王与工蜂的"阶级斗争理论来吗? 我说马克思以阶级立场去观察人类社会,我绝没有冤枉他.
请问,如果你以以中立的立场去观察蜂群社会,你会提出蜂王与工蜂的"阶级斗争理论来吗? 我说马克思以阶级立场去观察人类社会,我绝没有冤枉他.
在蜂群中,蜂王永远是蜂王,工蜂永远是工蜂,雄蜂永远是雄蜂,蜂王只做一件事情——产卵,雄蜂只做一件事情——交配,工蜂只做一件事情——采蜜。蜂王和工蜂一起共同延续蜂群。产卵和采蜜正是为了这种需要而出现的。只要蜂群可以延续,这种分工永远是不会变的,即蜂王与工蜂的关系永远不会变动。
人类社会中,阶级的出现和分化,不是一种分工。假若人类诞生之初就有了阶级,那么这种阶级关系应该是固定的,以维护人类延续为目的的。如此一来,阶级关系是不能且无法变动的。某一个阶级只要存在,必将永远存在。
这无法解释事实吧?
如果你仅仅以蜂群来责任,那我同样用蜂群来责难你:既然只要蜂群存在,这个关系永远不会变动,那蜂群是怎么来的?就是说,地球诞生之初,是没有生命的,显然蜂群不存在,那么蜂群从哪儿来?
为何会出现“无中生有”的事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2 22:57:56编辑过]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当然是人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各个流派对人及其在客观世界位置的认识不同,世界观也就不同.所以所谓根基问题应当首先从指"哲学的根本问题"谈起,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说到这个问题,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法大家皆是知道的.
而重要的是,除了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看法之外,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不同于其他哲学的---这应当是楼主所指的根基,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即,一是它的阶级性,二是它的实践性.它公然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那么有鉴于第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管它在世界观上是如何的唯物主义,但在其以这个工具的运用而获得的客观结果上,必将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对于这个工具的运用首先不是按照客观事实,而是依其主观意志.由此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就是自相矛盾的.它一方面在理论上强调它具有政治倾向性,一方面又强调这个理论是依赖于实践的,而在实践中,人的利益不仅仅是无产阶级自身的利益,而是一切人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然抛弃了无产阶级之外的人的利益.那么就等于在实践上以其由这个哲学所指导的其他理论上无视了人的差异,从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无视经济规律---你不能事实上消灭这些差异的自然基础,从而就不能消灭这些并异,从而这些差异会继续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大家看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的经济政策就可知这一切了.而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挑战(当然,这又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
因为是我们人类要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就必须首先认识我们人类自身,否则我们带着偏见去认识这个世界也不自知.很明显,哲学的最根本问题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问题.据说“Know Thyself”的正确翻译应该是"撒泡尿照照你自己",其意思就是说,没有任何偏见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西方哲学的根基与东方哲学的根基虽然深度不同,但它们在"不可知"的观点上却是一样的.
唯物主义是"可知论"的产物,这是哲学观点上的分歧,但它对自己的观点至却今无法自圆其说.东方哲学的根基比西方哲学要深得多,所以,在老子哲学那里早已经不存在唯物与唯心之争了,因为老子认为生命与非生命(精神与物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2 23:28:22编辑过]
在蜂群中,蜂王永远是蜂王,工蜂永远是工蜂,雄蜂永远是雄蜂,蜂王只做一件事情——产卵,雄蜂只做一件事情——交配,工蜂只做一件事情——采蜜。蜂王和工蜂一起共同延续蜂群。产卵和采蜜正是为了这种需要而出现的。只要蜂群可以延续,这种分工永远是不会变的,即蜂王与工蜂的关系永远不会变动。
人类社会中,阶级的出现和分化,不是一种分工。假若人类诞生之初就有了阶级,那么这种阶级关系应该是固定的,以维护人类延续为目的的。如此一来,阶级关系是不能且无法变动的。某一个阶级只要存在,必将永远存在。
这无法解释事实吧?
如果你仅仅以蜂群来责任,那我同样用蜂群来责难你:既然只要蜂群存在,这个关系永远不会变动,那蜂群是怎么来的?就是说,地球诞生之初,是没有生命的,显然蜂群不存在,那么蜂群从哪儿来?
为何会出现“无中生有”的事情?
是的,如果主张蜂群通过"阶级斗争"来取得分工的平等,其结果就是这个物种的灭绝.
人类的阶级分化会有很多原因,其主要原因就跟体育竞技必然产生冠军和许多落后者一样,人的许多深层能力也只有在竞争条件才会显现出来.这跟遗传有多大关系我不知道,但事实是巴菲特也无法把自己的孩子训练成自己一样的人.这是马克思不知道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是唯物主义
先是"认识你自己",那才会知道你能不能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唯物主义也只是"可知论"的产物,那当然不能算是哲学的根基,否则就等于在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在二楼.
哲学的根基是形而上学,不是认识论,更不是认识论之上的产物.
大约一年前,我在新华网上请教一位马哲教授,他也是马克思主义者,我问了他两个问题: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允许不允许理性质疑?
有趣的是,第一个问题他花了半年时间也没有找到令他自己满意的答案,再过一个月,再过一个星期,情况也没有多少改变.第二个问题他也只能回避.没有别的原因,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允许理性质疑,那就等于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宗教理论;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且允许理性质疑,那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可能被修正或否定.这还了得?! 其实第二个问题就是在问他,你崇尚的到底科学精神还是宗教精神?
是的,如果主张蜂群通过"阶级斗争"来取得分工的平等,其结果就是这个物种的灭绝.
分工没有平等不平等之说。在蜂群社会中,蜂王主管生殖,工蜂只管生产,生产服务于生殖。
“生产服务于生殖”,这是一条适应所有生物界的结论。另外,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一个蜂群中只有一个蜂王,工蜂数量大致不变。因此,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可以保持稳定,必须遵守两个条件,“生产服务于生殖”,“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比例固定”。
马克思从来没有说在人之外的生物界存在阶级斗争,他也不认为“阶级斗争”适应认为之外的生物界。他已经告诉你,不要把他的理论应用在人之外的生物界,为什么你还那么做?
同时,马克思也不认为他的“阶级斗争”完全适应人类的整个历史。马克思也论证出了,人类仅存在“生产服务于生殖”、“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比例固定”这样的关系,没有其他,这个时候是不存在阶级的,也没有阶级斗争。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原因是阶级斗争,没有阶级斗争,社会发展就极其缓慢。 阶级斗争是个好东西嘛,为什么很多人总拒绝“阶级斗争”的存在呢?
大约一年前,我在新华网上请教一位马哲教授,他也是马克思主义者,我问了他两个问题: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允许不允许理性质疑?
有趣的是,第一个问题他花了半年时间也没有找到令他自己满意的答案,再过一个月,再过一个星期,情况也没有多少改变.第二个问题他也只能回避.没有别的原因,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允许理性质疑,那就等于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宗教理论;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且允许理性质疑,那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可能被修正或否定.这还了得?! 其实第二个问题就是在问他,你崇尚的到底科学精神还是宗教精神?
先回答第二个,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因为对你来说,第二个比第一个重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颠仆不错的真理,允许理性质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适应现实的时候,就应该被修正、被否认和被修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和错,做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