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641 4
2008-10-13
国企改制是受农村“大包干”的启示,把“包”字请进城来而开始的。那时到处欢呼:“一包就灵”。在工矿企业,层层发包一直到生产小组,和农村一样,一时“激励”起了职工们的个人积极性,推行了二、三年之后,不对头了,农民的个人积极性是把集体资产掏空,职工的个人积极性是把国家资产掏空。北京首钢是最早引进“包”字进行管理的,结果是最先从国企挖出了几条著名的大蛀虫。

    接着是“放权”和“双轨制”来刺激企业的积极性,结果是催生了第一批权贵资本和寻租权力而获得暴利的资本家的诞生。国企,开始了在改革开放中的艰难跋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按计划经济运行的国企,难于生存。于是,对国企改革的“攻坚战”打响了。为什么叫“攻坚”?国企垮下来,会造成许多社会灾难,大批工人的失业(起了一个新名词——“下岗”)大批老工人及其家属陷入贫困(又起了一个新名词“弱势群体”)。怎么办?破产、破产、破产,卖、卖、卖。一批耀眼的经济学新星在中国大地升起,曹思源(曹大胆、曹破产),吴敬琏(吴市场)、厉以宁(厉股份)……。接下来是一批政府官员,参予诅咒国企。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后因贪污、重婚等罪入狱)是佼佼者,他作为政府部级要员,提出“国退民进”的口号,退到什么地步?退出市场竞争性领域。在这次论坛上,提得更“精确”:“国有资产都应从经营性领域里退下来”。这就是说,国有资产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好家伙,资本主义将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一统天下。这就是“国企改革”么!

    张维迎先生是这样来阐述这场“大变化”的:“在我看来,对外开放更重要的意义或许是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国内体制的改革。在封闭的经济中,没有比较,没有竞争,低效率的体制可以长期存在。……事实上,正是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相比的低效率、推动了国有企业的转制和在竞争性领域的逐步退出”。

    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高成本、产权不明晰,一直是主流经济学家们据以消灭国企的“天经地义”。果真为此吗?

    我曾经和老革命家李尔重同志探讨过这一问题,他曾经长期领导过武汉市的经济工作。他思索了一会严肃地回答我:“你站在武汉的长江大桥上,极目武汉的几座跨江大桥。一桥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半个多世纪,仅近年来桥面维修过一次;二桥、三桥是市场化的产物,从一建成,就开始修修补补,二桥做了不到三年,就大修;白沙洲大桥不能走载重汽车,一走路面就整体滑动。从可比成本来看,现在要多花一倍的钱,还要赔进去几个市、处级干部坐班房”。

    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曾经是武汉人的骄傲,武汉人每家每户餐桌上都有“肉联”的猪、牛、羊肉,火腿肠、香肠,从没有出现过病猪、死猪、撬猪、母猪等恐慌,“放心肉”工程是市场化的产物。

    他的效率怎样呢?我只举出一项:“肉联”建成后,第一个生产目标是“白肉无成本”。猪身上的毛,叫猪鬃,国际上供不应求;猪脑中的下垂体,贵重药物原料,洗下的胃液……制药原料,联合体办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制药厂,猪的肠子,制成了肠衣,猪的蹄壳,制成了明胶片……连猪粪也制成颗粒肥料和沼气。职工们开玩笑地说:“除了猪的声音我们都用上了”。这样一来,卖的白肉就是净赚的了。当时的肉联,一片生机蓬勃,“肉联”的足球队,“肉联”的乐团总是争霸江城。

    今日“肉联”已是一片萋萋荒草了,它的确是败于市场经济,但决不是它的低效率、高成本、没有竞争力。首先是人民公社的解体,乡镇各级食品公司、所的消失,斩断了它的供应链,二是外贸进出口公司和地方商业部门的改制,掐断了它的出口销售链。它能活吗?为了证明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我再举出一个在武汉市有代表性大企业的例子——“武汉重型机床厂”(简称“武重”)。

    “武重”在武汉赫然有名,仅次于“武钢”。建成时是“亚洲第一”。产品不仅武装了我国的机械业,还占据了亚非市场,甚至卖到一些发达国家。但在改革大潮中,它萧条了。世纪初,武重的工人就打起“我们要活命”的旗帜静坐街头。恰巧我遇到一位在武重担任经济师的朋友。

    我问他:“你们武重的工人为何捧着金饭碗要饭啊?”

    他苦笑着说:“没活干啊”!

    我说:“人家说你们没有竞争力,该熄火!”

    他争辩说:“谁说的,我们还有一个车间,做尖端国防产品”。

    我说:“那为什么没活干呢?”

    他说:“一汽建设买我们的设备,二汽也是这样。现在你看沌口开发区几大一片新工厂,设备该我们做几年的了。人家是外国投资,设备、技术、甚至零部件,都是进口,厂子还没建成人家的机床设备就销售过来了,人家的厂子活了,我们就只有干瞪眼”。

    还有一种国企行业是死于“肠梗阻”,比如农机制造业。由于集体经济的解体,小农生产用不着农业机械了,湖北拖拉机厂的“神牛”,武汉柴油机厂的“6-8”动力机,武拖的“手扶”……洛阳拖拉机厂的“东方红”……当时是三班倒地生产还满足不了市场供应。如今,这些厂区也是一片凄凉了。

    在这次论坛上,他们对国企的衰落和死亡,简直是一片欢呼雀跃,认为是“产权明晰”论的胜利,是“冰棍消融”理论的胜利,是人类永恒“普世价值”法则的胜利。

    但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他们又普遍地感到忧心忡忡。张维迎先生讲道:“在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之久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舆论,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却与这些转变背道而驰:人们对价格机制的信赖不是在继续提高,而是在下降,各种形式的价格干预在民意的支持下纷纷出台;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掌控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创业条件不是在改善而是在恶化;企业用工越来越不自由,新式‘铁饭碗’重新成为社会就业的导向;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不是受到鼓励,而是受到指责;媒体和舆论把大多数经济问题的根源都归咎于他们;对外开放政策受到质疑,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言论越来越有市场,有些政府部门也在收紧本已开放的大门……这些迹象表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前景不容乐观,改革任重道远!”

    张先生这里一大段论述,所指的是什么我们将要在下面分析。这里只谈他们所忧虑的“国进民退”问题。近年来,“国进”、“国强”确实是一个可喜的现实,但“民退”却不是他们所说的“政策在变”,而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请问“长三角”“珠三角”的萧条是关闭改革开放之路带来的么!这完全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中小企业的危机是改革开放的政策改变的结果么!不,这恰是“丛林法则”的结果。

    国企在经历了市场化的阵痛之后,凭着国企的优势,在市场的博弈中复甦,发展起来,壮大起来。东北重工业地区开始摆脱了困境,迈步向前了,比如哈尔滨的量刃具工业;武汉的“武字头”企业,在2001年武汉市发了一份红头文件中,要求到2003年底全部改制完毕,但“武字头”的国企现在却重振雄风,前不久,“武重”“武锅”(锅炉厂)、长江动力集团(原基础是武汉汽轮发电机厂)组合成“武汉重工”集团。生产重型大型的成套设备,首先要争回“亚洲第一”。“武钢”呢,近年来可说是高歌猛进了。整合了“冶钢”(大冶),“鄂钢”(鄂州),早年还整合了“汉轧”(汉阳轧钢厂)和“武薄”(武汉冷轧薄板厂),又进军“柳钢”(柳州),前不久,与广西钢铁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在边陲防城建立大型钢铁基地。

    在这次论坛上,经济学家们对国企的强大,大肆污蔑和指责,张维迎先生“证明”国企是两极分化的来源,凡是国企集中的地区基尼系数就高。“我的一个简单判断是,国有部门可以说是中国的最大‘寻租场’,甚至可以说是‘耗租场’,因为它垄断了大部分资源,但只创造很少的价值。国有企业是‘全员寻租’,寻租者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头头脑脑’,普通的工人也在分享垄断租金。国有企业靠垄断赚的“利润”不上缴财政,亏损了就由政府财政补贴。政府补贴国有企业实际上是用多数纳税人的钱‘贿赂’一小部分人,也是一种腐败,类似选举中的‘贿选’。”

    在这次论坛上张维迎等人对国企的攻击、诬蔑已近疯狂,连国企的员工也成了寻租者了。他们完全忘记:把国企和政府分开,成为独立经济法人,是改革家提出来的;拉开距离,实行激励机制也是改革家提出来的;不再上交利润,利改税也是改革家提出来的。你们说,只有这样才能搞活国企;而一旦国企活起来了,还活得强大了,你们又要把它打翻在地,为什么这么多赚钱的事,不让资本家来赚啊!国企赚的钱,都由“头头脑脑”们分了。有这样的事,但只是个别人干的坏事。国企赚的钱,让国企做大、做强了,你们却要“反垄断”,甚至要国企赶紧从竞争领域里退出来。

    中国存在最大、最可怕的“垄断”应是跨国集团,他们正在控制着中国一个又一个的行业龙头企业,国企的做大做强,就有力地应对这种危险,跨国集团把中国国企的强大,惊呼着是“来自中国的威胁”。你们对跨国集团的“垄断”,赞扬备至,从来没听你们说一句要中国人提高警惕的话,却对中国打破外来的垄断,就横加指责。在这次“论坛”上你们一再指斥“中石油”等的“垄断”,并对它进入世界百强愤愤不平。但你们为什么不睁眼看看,如果不是中石油,在油价由国际石油巨头们操纵下剧烈地波动时,中国的石油市场能如此平稳吗?你们究竟在帮谁讲话啊!
前几天(2008年9月13日)武汉钢铁公司举行了五十周年的大庆,省、市主要领导人参加庆祝会,中央领导人也来电来信祝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在讲话中赞扬武钢,是中国“钢铁的脊梁”,50年来,实现利税101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692.92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总投资的10.86倍。他表示“湖北省与武钢共生共荣、息息相关”。“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武钢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并积极围绕武钢抓配套、围绕武钢来发展”。

    论坛诸公,你们听到政府领导人的讲话,湖北武汉人对武钢的欢庆,以及武钢发展的现实,你们该作何感想。扬子江边的工人在掌你们在北京高等学府里胡说八道精英们的嘴吧了!

    当北京主流精英学者们在最高“学术殿堂”里攻击国企时,武汉人民、武钢职工却欢庆武钢的高歌猛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13 14:21:00
国外的垄断集团与国内的垄断集团性质能一样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3 14:25:00

问题并非这么简单。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被利益分割的社会,今天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也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利益需求,大概凡是利益膨胀的领域,都会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张维迎的声音,代表了“学界”的利益;承包改制的声音,代表了官员和国企管理者的利益;打破垄断的声音,则来源于私营者的利益。利益超越了制度、观念、文化,主导了全社会。

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没有真实的学术、没有真实的思想、没有真实的实践、没有真实的创新、甚至没有真实意义上的改革,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利益是真的。

事物的好坏都是随客观环境演化的。利益可以是救世良方,78年改革后解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改善了绝大数人的生活条件;也可以是洪水猛兽,90年代中期的改革将许多人抛向了无底深渊。

也许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围着利益转的“改革”,早已背离了初衷的“改革”,一条路走到黑的“改革”,最终将使社会陷入失控状态。

希望打破历史的轮回,但历史却似乎依然在轮回,有时会发生许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情景,发生许多我们不愿意经历的变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3 14:45:00
我个人认为,人们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在6-70年代的时候,人们吃了不少计划经济的苦头,所以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市场经济奉为经典,对资本主义顶礼膜拜。而事实上,前20年我们真的尝到了资本主义的甜头。但是人们都忘记了资本主义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知道经济危机出现的时候会有多痛苦。现在伴随欧美金融危机进而导致的经济危机慢慢传向中国,这一阵阵的痛楚让人突然感觉到资本主义并非美满,现在人们又会反思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好处。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的反思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3 15:10:00
这化石那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