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脑的认知之短长
2015.5.14
这个大题目下我讲的是自己亲历的一个小故事。
“ 天天快递11区:您有一个包裹,请在下午7点之前到北校男生宿舍八栋后领取,谢谢!新车到了!踏春,骑车,看油菜花,露营通通都来洛必达租车行!”
上述短信是通知我取快递,我百忙中在收到第二次提醒后下午下班后,头脑满负荷状态下,往那快递地点走。我一直走到常去的快递集聚的“老地方”,却忽然想起“男生宿舍八栋”而觉得不对头,于是,问附近学生并也记起了“天天快递”这个快点公司名号从而与学生交流后明白了。在去正确地点的路上我省察自己“跑偏了”的错觉点:
第一、在没有特别注意下,人们会按印象深的意识下“潜伏点”行为,这类似代表性认知偏差。
第二、我对南北空间概念淡薄也用得少,通知里有“北校”二字,却往南校(“老地方”所在区位),可见,人们注意的往往是熟悉的,这类似选择性注意。
第三,我们的脑子总不习惯符号系统的指示,而习惯于习惯了的知觉系统,因而我们往往“知”而不行,“行”而不“知”,所以,文字提示、说明书往往被人置之不理。也许,用知觉、感觉、触觉、听视嗅觉等方式传递“信息”会有被正确执行的更大效果。
我取了邮件后,发现这个地方够“偏”且兼营自行车租赁。看来“集聚经济”还具有节约“注意”“用意”“费心思考”之心力消耗的作用,可以做个行为经济的科研题目。
此事过后第二早晨,我没起床时脑子里又冒出了前天取快递的事,想着如何克服人脑认知之上述短处,于是有了下述构思。
第一,发明小区导航,将导航系统深入到“最后一公里”;
第二,小区数码信息不必借助卫星,就用遥控飞行器数码机“航拍”采集(后来又想到用校区平面设计图更简单易行);
第三,每个小区可以制作本小区导航图,可共享也可有条件使用;
第四,开发标准化手机APP,进一个小区可通过:扫描小区二维或三维码或直接点击类似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平台上的小区名或其他有条件门坎,然后输入上述类似“快递通知”文字,你便可被引导到你的目的地;
第五,小区导航还可以用在小区“智能导盲犬”,机器狗或机器猫把客人送到后又自己回传达室,以为下位陌生客人服务。
上述构思被人实现也许为期不远,因为:这个构思于我虽绝对是首创,但因缘际会会让某种“构思”如同某个物种一样异地同生的。
上述构思的故事又说明了人脑之长处:
第一,人脑借助符号系统让想象力如虎添翼,从而创造创新;
第二,人脑有一种知错就改、勇于攻克艰难的天赋;
第三,人脑能自觉自省自知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