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48 7
2015-05-19
近期又看到有人拿印度人口结构说事,说是龙象之争印度耐力持久潜力巨大,中国不多生孩子的话肯定搞不过他。看完此枪稿,唯有呵呵二字。
年轻人有活力自不待言,但若以中国年轻人没印度年轻人多来断定中国将来不及印度,似乎就没那么靠得住了。当然,好像你没法说他错,因为人家说的是“将来”,将来还没来呢,何来证据?但问题是,不知道该文的作者是否承认人与人是存在差别的,1个高级技工的有用性是8个甚至10个文盲劳工都无法匹敌的,何况人于人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智力,更在于其所掌握的各种资源。最近大理在搞丐帮大会,不知道他愿不愿意也加入这“天下第一大帮”呢?呵呵。
再从人口结构说,这位说“印度很牛”的人士认为年轻人占比多,则社会更具进步性,照此言说,此君应该属于落后范畴,俗称“垃圾”,这么自我贬低不知还有何底气大放厥词呢?已自我定义为社会的包袱还不自省,不知道珍爱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空间,反而为了一己私利,广种薄收,自己先爽了再说,不怕被后人戳脊梁骨甚至掘了祖坟么?
今日,英金融时报中文版网站上的一篇文章赫然入目——人口结构将进一步分化中国楼市,大意是年轻人少了,买房供房的来源就少了,房地产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嗟乎,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有利益在里面啊,赤果果的怎么就没注意呢?原来如此啊,不生娃,以后买房的就少,那房价永不落的神话怎么唱?不行,为了money决不能如此。100%的利润就可铤而走险,何况抹黑国策这种嘴皮子功夫?
对此君我开始理解了,呵呵。
随他去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5-20 06:28:06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2 11:00:29
某些利益集团看来是憋不住了,不断地在各种媒体鼓吹改变人口政策,其目的并非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带给中国以希望,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持续的低成本劳动力供应地,并通过能源和粮食对中国进行钳制。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只要中国的人口数量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只要大规模迅速改良沙漠的技术不出现,只要全球气候条件不发生大的变化,发达国家将继续能够将中国作为他们的“世界工厂”,盘剥中国劳动力、破坏中国的自然环境,继续支持其高生活水平。中国将持续处于保就业和促转型的两难境地中,温水煮青蛙式的逐步将新生的超级大国扼杀在摇篮里。而如果保持人口控制政策不放松,中国人口有望在20年内逐步回落到10亿以内,比现有人口减少近1/3,但由于单位新生人口资本投入提升,人口素质将得到很大改善,遏制中国经济的诸多瓶颈问题将得以改观,机构冗员、效率低下等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中国将真正迎来民族复兴。虽然由于人口数量减少以及代际更替,国内会出现一段时期的所谓“人口老龄化”现象,但与摆脱因人口过多带来的各种资源硬约束相比,代价还是小的多了,且可以通过延迟退休等政策缓解和渡过这一暂时性难关,而人口数量的下降及个体素质的提升将使中国首次真正具有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同等的国力资本。试想一个具有8亿人口的、人口素质堪比美国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全球力量。不要再被所谓的“专家”忽悠了,他们被各种利益裹挟,已经沦为各种利益的代言人,根本不会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有的则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滥竽充数必将被唾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2 17:43:15
我转一篇文章吧。来回答这个问题

-------------------------------
【见微知著】我眼中的东北经济问题


东北经济告急!!!

在过去的一年里,“倒数”“垫底”,大概是东北经济的真实写照:继2013年经济明显减速后,2014年东三省这种颓势有增无减,去年经济增速位列倒数第三的黑龙江,今年前三季度,以5.2%的增速成为倒数第一,辽宁增速也收窄为6.2%。辽宁、吉林两省经济增速排名倒数,黑龙江更是连续垫底,甚至在一季度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的罕见情况。
如果把视线拉长会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东北区域经济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分量一直在持续下降,期间虽迭经努力,但始终增长乏力,且尚未显现出新的好转迹象,内生型增长机制,更是一直未能形成。

那么解决东北的经济问题关键究竟在何处???

在笔者看来东北经济的的问题很多,但主要的问题是: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内需市场逐年萎缩,投资趋于保守。其主要依据是,东北经济增长虽然乏力,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北三省人均GDP、人均收入、甚至包括最近公布的人均存款都在全国位居前列,例如2014辽宁人均存款全国排名第6,仅次于经济发达的广东。
人口一旦老龄化,消费水平会下降,比如老年人可能在服装、在通讯、在电子产品、在出行住房、甚至饮食的费用比不上中年人青年人。而老年人居多,其投资趋向也偏于保守,所以银行存款多,但投资较为保守。这种情形,与日本目前老龄化社会所导致的经济增长乏力十分近似(所以,日本的经济增长乏力是因为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不是什么安倍经济学所能逆转的)。

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三省每年净流出的人口约200万人。东北三省中,黑龙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净流出,虽然辽宁每年还有大约20万的净流入,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等区域中心发达城市。但这种流入数量远比不上一个北京市。东北三省总人口数量与河南、山东、四川一省数量相当。且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力,导致人口结构偏向于老龄化。而且带来附带的问题就是,东北人口结构老龄化导致养老金负担过重。

而且需要关注的是:东北的人口过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后将是全国所必须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只不过东北最先表现出来而已。其表现就是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少,但人均GDP高,人均存款高,人均收入高。而这种经济增长乏力将是长期的是很难人为扭转的。

而笔者认为东北需要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养老金问题。养老金问题一是是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就是人口结构问题,用句俗话说,就是多少个劳动力养活一个退休者。二是空账户运行,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养老金等福利支出过多,导致财政吃紧,经济投资不足,经济增长乏力。

二是社会化养老、低成本养老问题。需要把东北作为全国的老龄化社会试点地区,借鉴日本老龄化社会经济运行经验,研究社会化养老、养老金以及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等一揽子方案,为以后应对全国老龄化开创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来。


2015-5-22于沈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3 19:07:50
哈哈,道听途说,听风就是雨么?
我也转一篇文章:
市场分析人士、学术界甚至是政策制定者都普遍相信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遭遇了“失去的十年”。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当年日本经历的低通胀和低国债收益率已经成为新常态。

而在英国金融时报的Matthew C Klein进一步研究日本的经济之后,不难发现,所谓的“失去的十年”可能和世人传统观念中的情况相距甚远。

Klein认为和传统的GDP相比,居民消费水平可以更好的显示出实际民众的生活水平。乍看之下,从1990年到2013年末,日本平均居民消费水平年化增速仅为1.2%,除了略好于德国之外,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11

但是考虑到日本人口平均年化增速在同期仅有0.13%,因此将这个关键因素计入之后,日本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年化增速将仅次于美国、英国和瑞典。这显示出日本在失去的十年之后,经济并没有遭到沉重打击。

12

考虑到当时英国和美国股市都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牛市,而日本股市基本没有太多的起色。因此和欧美股市的财富效应对比之后不难发现,日本实际消费水平是非常强劲的。

如果进一步将时间周期调整为2000-2013年,抛开最为悲惨的十年周期的话,日本的表现则更令人惊讶。

13

如果有人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拖累了主要经济体的表现,那么对比1990-2007年的表现也不难发现,日本居民消费水平增速也和法国及奥地利大致旗鼓相当,好于德国和瑞士。

14

在2000-2007年这个时间段,日本表现同样位居中游。

15

当然,在这其中,日本居民储蓄水平下降速度快于薪资增速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大多数国家都有类似的情况,因此不具备参考意义。而考虑到日本老龄化的严重性,退休人员本身开支有限更加强了消费水平增长“令人意外”的结果。更关键的是,日本家庭的债务率也在减少。

综合上述的一些数据来看,日本和其他国家相比,在“失去的十年”中,日本的经济表现并非一片阴霾。或者换句话来说,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其实都遭遇到了“失去的十年“。

“失去的十年”——注: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38915,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日元,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万4000日元左右。大量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3 19:10:56
再给你看看比日本更厉害的老龄化——北欧
北欧旅游观感之五——人口老龄化无困境
     北欧人口进入了老龄化,是我早己了解到的书本上概念,这次亲眼看到了。近年来的“8421”论,使国人对即将来临的人口老龄化带几分恐惧不安。因而,我到北欧旅游便把看看这里的老人状态当做一个看点。
    去北欧,是乘坐芬航飞机先从北京飞赫尔辛基;然后现乘丹麦航空公司飞机从赫尔辛基飞往丹麦的哥本哈根。上飞机印入眼帘的迎接我们的不是年轻的空姐,而是“空中老太”。不过这些老太精力充佩,没有丝毫动作上的老态。赫尔辛基机场办理入关各项手续的“老外”工作人员是四十、五十以岁以上。但是给我办相应手续的老太的电脑技能却只有用眼盯住键盘,仅用食指击键的水平。显然她的电脑是后学的,甚至是不欠前才到此做此项工作的。给我们开汽车司机,因是跨国的所以有不同的三个人,其中一个不仅头上有白发,而且胡须也白了很多;当然开车这事他完全胜任。就餐凡是中国餐馆,服务员都是年轻的;早餐不是中餐馆,服务员就不年轻了。
这样,可以断定在北欧,不存在45岁以上服务行业的工作的人便安排其内退之事。在那里肯定是鼓励她们继续工作。当然,这仅是我所能看到的,很难说有什么代表性。我只是据自己看到而做的判断而已。导游说那里是65岁退休
    退休了或工休时,老人怎么生活,我看的到的当然更少。早晨我是按在国内规矩,5点多起床,到外面走走,我很想象国内一样见到的在锻炼身体的老人,但没有人见到,这可能与旅店附近居民少有关。但中午在街上则能见到很多当地老人。他们大都坐在饮食店外的“露天餐厅”(实为在饮食店边摆很多桌子而已)边吃面包、边晒太阳,或边喝酒边晒太阳。他们喝酒就是喝酒,不像国内需有下酒菜,并且是自己斟酒自己喝。几个老朋友围在一起则与我们相同。他们谈笑风生。
北欧旅游观感之五——人口老龄化无困境

    有处我们的车开过时,因车速慢,喝酒的人看得清车上的人,不少喝酒人还站起来向我们招手示意,有几个还向我们做了飞吻的动作,向我们表示友好情意。
    这样我看到的老人都生活得自在而潇洒。导游说老人都有钱,首先他们很不少的退休金,其次他们都有年轻时创下的资产;这仅是我只听他说的无其佐证。
    人从网上查到全世界的人均产值,北欧四国可谓领先于世界水平。居世界第二的是挪威95061美元。丹麦为第五,是62625美元,瑞典是第七,为52789美元。芬兰是第十一,为51989美元。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则是第十五位,46859美元。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长进,居第106位,为3315美元。挪威是我们的28倍,芬兰是我们的十五倍,美国是我们的十四倍。于是我想到了,那些国家老龄化了没出现困境的根本原因:他们的生产发展水平,生产力之高,还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见,我国现在虽的那么大外汇储备,但人均后得(且不说人所得存率殊)故就老百姓而言,生活基础还是低下而脆弱的。人们对将步入的老龄化有所忧虑,是必然的。我认为要解决人口老龄化可能现困境,提高生产发展的水平我认为是根本。再伟大的“真明帝主”也同样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