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大涨近3% 突破3500点
创业板指盘中大涨近3%,突破3500点,再创历史新高,逾50只创业板股涨停。题材股继续活跃,宽带提速、医疗保险、4G概念、信息安全、电子支付等均大涨;沪指则表现较弱,仅小幅上涨。个股方面,两市有鲁丰环保、深华新等逾百股涨停。
齐鲁证券认为,场外资金继续进入资本市场的节奏并未发生改变。实体经济需求下滑,必然会挤出部分流动性,由此,降准逐步释放的流动性也将更多地堆积在银行层面。反映到银行层面为银行间拆借利率快速下滑,所以目前情况来看,不是流动性不足而是流动性何去何从的问题。根据上述分析,股票市场仍然是资金逐利的主战场。因此,信贷资金增速与房地产市场资金来源增速的剪刀差和持续下行的资金价格将给资本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资本市场的大趋势将继续演绎。
广州万隆认为,一方面,中央不断强调万众创业创新、简政放权、网络提速降费,因此涨幅不大的中小盘股将成为当前资金首选,如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等仍大有可为;另一方面,国企改革圈定“1+15”体系,国企、央企重组潮将再现,个股势必受追捧。例如被外资顶格抢筹的上海机场,便是集国企改革、自贸区、资产注入等多概念于一身且上涨通道正在形成,而两市类似这样的受益个股仍不在少数,值得及时挖掘。
机构继续涌入创业板更多是由交易技术与市场格局决定的,中国股市向来喜欢炒作概念,而且与蓝筹不同,创业板公司市值较小容易操纵。因此,一直以来,创业板就没有出现过“熊市”,乃至目前大牛市下股价继续拉升被称之为“神创”。
创业板也有被看好的逻辑,即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公司盈利状况好于传统产业,甚至有可能通过并购重组以及投资扩张成为一家大企业,具有很高的成长性。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大势所趋,就连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等众多知名外资机构上周也接连调研了近十家创业板公司。
此外,深交所宣布深证成指样本股扩容,扩容后金融地产行业权重从31%下降到14%,信息技术行业权重从14%提升至20%,成为第一大权重行业,这也会刺激机构继续买入中小板和创业板。而且今年大量新发行基金规模创出新高后,也支撑了成长类个股的走强。
与此同时,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日前透露上交所建设“战略新兴板”的情况,表示是为了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满足新兴企业的融资需求,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新兴产业。虽然目前中国已有创业板和新三板,但战略新兴板似乎打算融合两者为一,与深交所进行竞争。
中国ZF正在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并鼓励学生与科技人员创业,全国已经兴起了一股热潮,而为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服务,是推动其发展的前提,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因此,这对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构成了支撑。
与创业板指数屡创新高相随的是新三板爆炸式增长,挂牌企业从2014年6月的800多家骤增至2015年5月的近2400家,甚至吸引了早期挂以中外合资之名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涌入新三板,而其股价也是出现类似创业板的大幅飙升。
应当说,大量社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方式扶持新兴产业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战略。事实上,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金融泡沫大都与技术革命共生的,比如本世纪初美国的互联网+与纳斯达克泡沫,其中既有泡沫风险,也有机会,如果没有这些大规模投资新兴公司的泡沫,可能很多技术类公司也没有机会获得融资以及成长壮大,当然,能够脱颖而出的只是少数,投资者应该小心其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