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中论》在佛教中的地位】及相关介绍
如果我们问谁在世间最初开显的大乘佛教,估计稍知道点佛教史的人,都知道,从龙树菩萨龙宫与雪山取藏,才有大乘经在人间开显,而《中论》是大乘正式成为人间佛教的一个宗派的标志,可以这样说《中论》几乎就是大乘佛教宣告出现的宣言书的性质。
我在各宗派接触中,不同宗派间都会对一些论典有不同的说法,但唯独对《中论》,是没有任何一个大乘宗派有异议的,一致承认这是大乘佛教标志性的第一部论典,而且没有任何人提出此论有什么问题,也都承认龙树菩萨忠实的解释了佛陀大乘经中的最核心的内容,各派也都在努力把自己的宗派解释的象是最符合《中论》的主旨。
客观说,《中论》为整个大乘建立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大乘经是全面介绍大乘佛教的经典,而《中论》则是一部最核心的大乘思想的提纲。
正是这个原因,《中论》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可以说,除了佛陀宣说的经典,就是它了,而且具有可以与佛经平起平坐的地位,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印度大乘佛教中,直接称龙树菩萨为第二佛陀。(当然,也有些引用《楞伽经》教证来证明龙树菩萨是佛陀所授记的,但这个内容尚有些争议,故此处不引述)
《中论》不但在北传大乘佛教中,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而且在南传佛教中,也有一定的认可。
更敦群培大师在斯里兰卡学习和考察南传佛教时,与当地的南传佛教徒们接触,在其记录中称,南传佛教徒虽然不认可大乘佛教是佛说,但仍认为《中论》对佛法的解释还是极为细微深入的,这一定很受南传佛教徒的认可,并且据更敦培群大师的记录,很多南传弟子虽然排斥大乘佛教,但会通篇背诵《中论》。
大致来说,从这些记录及现在佛教界的态度来看,《中论》是目前在所有佛教宗派中,最共识和没有异议的论典。
【论典的小知识:颂与长行】
印度人造论的习惯是有颂文和长行。
颂文是论典的主体。主要是把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以短句半诗体的方式形成一连串的偈诵。但有时候颂文非常简略,往往是一些要表达的概念的罗列。
举个类比,比如我要造论表达一段佛经的的意思,比如要表达整个《心经》,造颂时,可能我就一句话——般若心空脱——如果没有解释,看的人,仅通过这几个字,完全不知道我要表达的是什么。因为有时候它并不是一个具备完整意思的成句。
长行是写在颂文前边或后边(有时候是前后都有,在前称前行,在后称后行)用来解释性的文字,对这句颂要表达的内容,加以解释,就是论典的注释。所以,论典的注释(长行)是最关键的。
所有有些人说,我只看论,不看解释,如果真这样,你几乎看不出论中要说什么。
【关于《中论》相关的注疏】
关于《中论》相关的注疏,据目前我所读过的,大致最重要的有如下13种,分述如下——
【印度古注8种】
1、《无畏注》(有藏译无汉译),据称这是龙树菩萨自己的注本,也是目前认为最早、最权威的注本,内容也非常多。
2、《青目注》(无藏译有汉译),是一个非常简略的注本,其中有一多半内容,与藏译的《无畏注》内容一样或相近。汉地基本学《中论》都是依据这个注本。
3、《顺中论》(无藏译有汉译)是唯识的开显者无著菩萨专门针对《中论》前八句(即皈敬颂,又称八不偈)进行解释的专门论典。但学习的人几乎没有。
4、《佛护注》(有藏译无汉译),是一部非常有名的论典,目前藏地有梵文原本保存。清辨菩萨《般若灯》曾多次引用其中的内容并加以破斥。
5、《般若灯》(有藏译有汉译),藏地非常重视此论,但汉地几乎没有人读。
6、《般若灯论疏》(有藏译无汉译),这是观誓菩萨对《般若灯》的再注,内容极庞大,虽然是注解的清辨菩萨的论,但其中引用了大量清辨菩萨所不承许的佛护菩萨的论典内容。
7、《大乘中观释论》(无藏译有汉译),假相唯识开显者安慧菩萨对《中论》的注本,但学界普遍认为这个翻译本的翻译质量不佳。
8、《明句论》(有藏译无汉译),月称菩萨造,这是唯一一部保存了完整梵文《中论》的注释。现在的《中论》梵文原本,主要依据这部论整理。由于藏地最大的教派格鲁派持月称菩萨的中观应成见,所以,此论是格鲁派的必修论典。
【汉地注疏1种】
9、《中论疏》,隋代吉藏大师所著,是汉地佛教界公认的最佳的本地注本,汉地对《中论》几乎没有其他的全面注本,所以此论极为重要,汉地学《中论》除了《青目注》以外,吉藏大师的这部论是必读之书。而且吉藏大师在汉地也被公认为最忠实的体证的表述了龙树菩萨《中论》思想。
【藏地注疏4种】
10、《中观根本慧论详解·正见之光》,全知果仁巴大师著。这个作品我没有读过,也没见过汉文版,所以无法评价,但据说讲解非常透彻深入。
11、《中观根本慧论颂广疏·正证海》,全知宗喀巴大师著。一部非常巨大的注疏,博引旁引,并且通过中观应成派的观点,以极细微深入的分析而解释《中论》,在格鲁巴中,这是学习中观的必读论典,也是最核心论典之一。
12、《中观根本慧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全知麦彭仁波切著。其内容并不太多,特点以极简洁的语言容纳下尽可能全面的内容与解释,全知麦彭仁波切力图综合考量他空中观、大中观、自空见中的自续与应成二派,作一个能在各宗派中都达到平衡的一种阐释。此后重视理论的宁玛巴极为推崇此论。
13、《中观甚深心要善说·龙树意趣庄严论》(《中观精要》),更敦群培大师著。该论争议极大,此论典是打算从中观应成派的见地出发来解释《中论》之意,原来是更敦群培大师给弟子们讲解《中论》的一个杂说笔记式的整理。作者是格鲁巴中学习的应成派,但此论中的观点则偏于宁玛巴的自续派,也有的学者认为此论的观点属于宁玛巴的大中观见,还有的学者认为是属于果仁巴大师的离边中观见。论中直接对宗喀巴大师的一些内容作了激烈的批评,由此引发了格鲁派对此论整体性的激烈反对。从而成为一部内容极深但争议极大的一部书。
【附现代的论述1种】
《中论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叶少勇先生著。此书通过可收集到的所有的梵、藏、汉文本的《中论》及注释,对照梵文原论进行重新文字校订,并通过梵文原文的语义语源分析等,力图重现《中论》的最原始本意内含。属于目前我所知的范围内,对《中论》解释最好的现代作品。
--【龙树菩萨《中论》在佛教中的地位】及相关介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