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057 12
2008-10-20

本人将陆续发表解决目前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系列策略,今天讲第二项策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减免税政策。

        目前不单中国经济陷入困境,整个世界经济都陷入困境,陷入困境的原因就是“繁荣过度,泡沫横生”,随着泡沫的破裂,企业亏损,很多人收入减少,就业困难,相当部分人身负债务,对未来充满忧虑,于是捂紧钱袋子,这更造成了需求不足,于是出现了恶性循环。目前这种情况并不是流动性不足,而是需求不足,因此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与税收政策方面可以推行以下几项办法:

1、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对一些计划在以后年度开工的项目可以提前施工,以促进建材企业恢复生产;

2、对出口产品实行各种办法的补贴(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以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扩大出口。最好能控制到大部分(如80%)企业能够开工生产为止,但也不必做到企业一定有利润,以使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3、对一些日常消费,且市场永未饱和,但目前消费却又严重不足的产品,在财政上于以补贴,以鼓励消费。如:住房,可以实行贴息等办法。

4、对企业股东的分红所得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如可从目前的20%降为5%,甚至更低,以鼓励那些盈利企业对股东分红,以增加居民的收入,使企业存款转化为居民存款,以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

5、由于很多民营企业生产规模小,很多企业账证不健全,所以在税收上对其采取核定征收,各地税务机关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降低核定的征收率,以使企业渡过难关。各地方政府不能因税收任务不能完成,而对税务机关以很大的压力,进而加大了纳税人的负担。

6、税务机关应该对过去制定,并且已明显不合目前状况的税收政策进行清理,降低税收负担率。如:在房地产很热时,税务机关规定了很高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等。

       总之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拉动需求,同时实行减免税政策,以藏富于民,促进居民消费。在具体的执行中,务必提高支出效率。举个例子,一些团体本来已经很富有的,并不需求政策的补助就可主动消费了,这些团体就不必补助。

       有人或许会问,政府要少收税,多支出,他有那么多钱吗?大家看下中央银行网站的统计数据,目前财政存款有近3万亿,机关团体存款有2万多亿元,合计有5万亿左右,而全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也才20万亿元。因此短期内支付是没有问题的。即使都支付光了也要举债支付,扩张性的财政往往就是赤字预算。只要经济拉动起来了,今后税收自然也就上去了。此外,也要注意节支,一些财政不该花的钱,绝不能花。如:公款吃喝,食品都涨得这么厉害,你还吃喝,这不是促进了食品类物品进一步上涨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0 20:12:2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20 20:47:00

对于你的第一点建议,是不是有点牵强,基础建设是得搞但也应该按计划来进行。加之,政府加快基础建设的速度,对建材企业的恢复的作用力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政府若要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应该帮助解决现有房地产行业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恢复在观望中的人的信心和增强处在“购买边缘”人的购买力。

以上只是个人的小小建议,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0 22:08:00
以下是引用katrina824在2008-10-20 20:47:00的发言:

对于你的第一点建议,是不是有点牵强,基础建设是得搞但也应该按计划来进行。加之,政府加快基础建设的速度,对建材企业的恢复的作用力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政府若要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应该帮助解决现有房地产行业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恢复在观望中的人的信心和增强处在“购买边缘”人的购买力。

以上只是个人的小小建议,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十分庞大,我们还有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水库,桥梁等都已规划,只是还没有建设。

至于房地产行业的关键性解决办法,请看我的策略一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0 22:35:00

中国经济陷入困境

这种观点,我觉得值得商榷。是什么现象和数据支持这种观点呢?

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如果是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那么要看,减少了多少需求,以及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程度。如果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十分显著,出口依存度不是很高,那么“中国经济陷入困境”之说似乎严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0 23:56:00

这种观点,我觉得值得商榷。是什么现象和数据支持这种观点呢?

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如果是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那么要看,减少了多少需求,以及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程度。如果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十分显著,出口依存度不是很高,那么“中国经济陷入困境”之说似乎严重了。

我经常向企业主了解企业生活经营情况,有几个现象可以支持我的观点:

1、我老家附近办了一家纺织厂,我骑车从厂边经过时,原先职工宿舍楼窗外凉晒的衣服少多了,感觉很冷清。我妈家隔壁一位妇女就在这家工厂上班,我专门去了解她,她说现在工厂开工严重不足,职工还没剩三分一了,还担心的说这个厂会不会倒闭,她说如果倒了一个月连一千多的工资也没得挣了。听一位老企业家说:“我办纺织厂有三十年,虽然其间也有起起落落,但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

2、由房地产业陷入困境,但房价依然很高,大量房屋销售不出,因此房地产开发施工萎缩,造成钢筋销售出,钢价大跌,很多钢铁厂处于半停产状态。本人所在的地方很多人外出投资办钢铁厂,这个消息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3、最近听一位朋友说,以前很挣钱的媒碳行业,现在也不好挣了。

    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今年1-8月出口总额98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8月进口总额78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1-8月出口9877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1.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万亿元,而我国全年的GDP也就20多万亿元,可想而知我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有多高。

    或许我们会问,出口不是增长了22%了吗,怎么还有那么多出口企业快倒闭了呢?我想如果海关的数据是真实的,并且是可比的情况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产能增长大大高于22%,所以造成企业销货困难。这只是猜想,没有数据支持,不知大家怎么看。

     不过我认为:听听天天走菜市场的老大妈对物价的感受比统计局的数据要快得多,真实的得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0 23:57:2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1 10:13:00

非均衡状态的质疑,值得思考:很简单,上半年还在为经济灭火而手忙脚乱,转眼间就实行扩张性的政策,宏观经济真的需要吗?譬如一个病人,昨天医生还在设法给他退烧,今天忽然有让其发汗,会被折腾坏的,确定了病人的病象后再开具体的药方不迟

统计部门刚公布了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GDP增长9.9%,CPI4.6%,这些数据不论是从历史还是当前看,都不支持实行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政府使尽浑身解数,经济高温恁是降不下来,外部需求的下降,某种程度上,是帮了央行的忙,不用加息,不用上调准备金率,CPI自己就降了下来,或者说,出口增速的下滑,本质上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一致的,不过一个是总量政策,一个是“局部”政策罢了。既然都是紧缩性的政策,肯定就会有利润少效率低的企业关张,皆大欢喜的,还叫什么紧缩性的政策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