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552 3
2005-08-08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似乎认为对同一个商品生产者而言,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每个同种商品具有相同的价值。他从总量上分析一定时间内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构成即由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加总,然后将总的价值平均到每种商品上。这样,每种商品的价值便相同了。生产资料的转移速度可以认为是比较平稳的,但劳动的耗费速度是否也这样平稳呢?我觉得每个商品中凝结的劳动者的劳动的量应该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先生产的商品中凝结的劳动多,随着时间的延续,劳动者感到生产商品越来越容易,所耗费的 劳动越来越少。

这是在工厂手工业时期生产对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等很依赖的情况下分析的。在机器大工业时期,生产不受制于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8 20:11:00

在一个人拥有几百人的大工场里,个人的熟练度差异是可以互相抵消的,并且,资本家已经考虑到工人疲劳会影响自己的产量,所以,他会实行分班制,在一个工人极度疲惫之前,用精力充沛的工人替换他.所以,每个产品包含的稳定的价值量是可以保证的.即使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一个产品的价值也是由社会劳动,而不是个人劳动决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9 19:18:00

个人的熟练程度确实存在差异,在劳动者的人数相当可观时,平均劳动等于劳动总量除以工人的总人数,这是可以肯定的。我考虑的是这一点;虽然劳动者 的熟练程度存在差异,但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输出速度都是不平稳的,所以总的劳动输出也是不平稳的。

因素一:就像运动员一般需要热热身才完全进入状态一样,劳动者刚进行工作时为了实现他的熟练程度要克服身体的惯性,这样要耗费比后来多一些的劳动。这一点如果成立的话,不论是否实行换班制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

因素二:还有一点,工人的疲惫程度也会影响劳动的输出速度。工人越疲惫,为了维持一定的熟练程度,他就要耗费更多的劳动。当然,正如你所说,资本家会用换班制减小这种影响。

如果从整个劳动过程的来看,因素一和因素二对劳动输出速度的影响可以大致抵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9 19:19:3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4 20:05:00
以下是引用crazyorc在2005-8-8 20:11:10的发言:

在一个人拥有几百人的大工场里,个人的熟练度差异是可以互相抵消的,并且,资本家已经考虑到工人疲劳会影响自己的产量,所以,他会实行分班制,在一个工人极度疲惫之前,用精力充沛的工人替换他.所以,每个产品包含的稳定的价值量是可以保证的.即使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一个产品的价值也是由社会劳动,而不是个人劳动决定的.

  有道理.我觉得关键在于这一点,产品是按基于其社会价值出售的.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直接决定每个商品的个别价值的是总的劳动量.至于这个过程如何则是不影响这一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