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中国经济学? hayek
讲三个相关问题:一、什么叫主流经济学?二、有没有中国经济学?三、21世纪的经济学会是中国的世纪吗? 一、什么叫主流经济学? 按我的理解,没有所谓主流经济学。为什么?如果按大家理解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就是宏观、微观、计量或博弈?但是可能存在从前是主流的现在也不是了,现在是主流的以后可能又不是了。那到底什么是主流,什么是非主流?为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标准来衡量、说明。只要符合这个标准的我们称为主流,反之则不是。一旦我们这样做了,主流也就随之确定了。 那什么是这种标准呢?按通行的说法是在理性人的假说下,只要符合边际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的,我们都称之为主流经济学。这可能是大家比较同意的说法。但是我们如果再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对方法论做的限定。我们按照这种定义,其实是说存在一个主流经济学方法论!也就是库恩所说的范式。范式变化了,“主流”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就清楚了。所谓主流经济学实际上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代称。也就是说其实没有一个所谓的主流经济学,但是确存在一个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 做上述的区分是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在绕圈子?肯定有人这么认为。但是看看我们的教材、论文、报刊论坛上充满所谓“主流经济学”的时候,我们觉得做出这种区分还是有意义的。最近的一个例子是“陈志武教授批评陈平教授的“中国经济学””。 二、有没有中国经济学? 有没有中国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答案是:有也没有!为什么?答案是看你从什么角度看:是从研究的约束条件还是从方法论。先讲有。 “有”是说存在研究“中国的”经济学,从研究的对象、内容上讲他们是研究中国的(不是同意反复),是研究中国具体的约束条件的(或称中国的国情)。如国内进行的大多数研究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中国经济学,这只是一个定义问题。 说“没有”是说没有中国的“经济学”。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哪有西方非西方。陈志武教授说的没错。这是从方法论上而言的。 问题的实质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西方国家就称为西方经济学;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就是中国经济学。用同一种方法研究不同经济制度,研究不同的约束条件而已。所以研究中国的约束条件是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运用,研究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也是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运用。二者都推进了对主流经济学内涵的理解。 三、21世纪的经济学会是中国的世纪吗? 那么会不会出现林毅夫教授的“21世纪是中国经济学的世纪”呢?条件看到那个时候(如果有那么一天的话)我们的经济约束条件有多少&欧美国家是一样的。 如果完全一样的话,兴许会有林教授说的可能性。 如果那时候中国的经济条件还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更加发达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那个时候就应该是老外抱怨中国的“经济理论”不适合他们国情的时候了!! 不是吗?我们现在不是在抱怨“西方经济学”不能解释我们的经济实践吗?他就不应该能解释。因为那本来就不是研究中国实践的产物。因为那是研究他们经济社会中遇到的特殊问题的产物。要是能解释我才觉得奇怪呢? 那是不是“西方经济学”没有用?疯子才会这么认为(余斌可能算一个)。他们的用处在于研究经济的“方法”。至于怎么具体使用,就看我们的能耐了。
----------------------------------------------
http://web.cenet.org.cn/web/ecogrowt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9 4:13:3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