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互联网金融”——风口浪尖上的P2P行业
从来没有哪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如P2P行业这样反差巨大。一方面各平台的自融、自担和资金池等违规现象普遍存在,庞氏骗局和经营不善造成的跑路潮频见报端;另一方面ZF大力倡导创新、宽容监管,至今未出台具体的监管措施。P2P行业占据了互联网金融的风口浪尖。已渐具气候的第三方支付和更具革命性的众筹在舆论宣传中沦为配角。
中国金融行业垄断时间太长了!由于垄断造成的金融压抑太久了!以银行为主体的中国金融行业的信贷比重太大了!中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太难了!太贵了!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太缺乏了!这一切都注定了P2P行业的爆发性繁荣。而民营金融综合积淀之弱、人才之缺,加上急功近利的经营战略和行为,也注定了P2P行业的乱象丛生。P2P行业能否将阿里支付宝和余额宝开创的互联网金融伟业继续推向高潮?抑或P2P行业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滑铁卢?我们应该怎样预测行业发展的前景和路径?该如何评估目前各P2P平台的具体经营现况和未来?
二、 P2P行业分析
P2P目前的主流商业模式本质依旧是民间借贷。金融持牌机构的融资借贷行为必须接受监管,而民间借贷一直处于法律和监管之外。这也决定了P2P行业初期比较模糊的属性定位。如果P2P行业坚守信息中介定位而不是信用中介定位,监管就没有必要了,但这样很难迅速占领市场。如果不坚守上述定位,最终监管层恐怕依旧会将P2P行业实施牌照管理。这既与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相矛盾,也会扼杀应有的金融创新。中国的消费者风险识别能力极低,依赖ZF保护的刚性兑付思维仍占主流,几十年来的消费者投资风险教育非常失败,这就决定了消费者保护必须成为P2P平台的首要经营原则。不坚持这一底线,整个行业发展前景堪忧!另外,在属性上,P2P行业发展初期依然占压倒性地位的是借贷,而不是网络。网络可在效率、技术、透明度、消费者体验上率先发力,进而对用户细分、市场细分,进入到产品创新阶段,最终通过累积的数据和风险模型打造出与经营模式相适应的大数据风控模式。在此之前,风控能力和融资能力决定了P2P企业的生死。故此,目前风控能力依然是P2P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根据以上核心原则,我们尝试给出P2P行业的全景分析。
全文请猛戳:红途风控汇 [url=http://fengk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4&from^^uid=25]http://fengk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4&from^^uid=25[/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