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点村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
1、分析产业发展背景条件
从生产、资源、地理、经济、技术、市场、环境、社会、产业基础等各个方面客观全面分析试点村产业现状与特点、发展优势与潜力、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等。
2、制定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产业发展原则,以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适度规模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通过资源、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各要素的优化配置,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产业发展指导方针、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总体发展规划目标,结合试点村实际,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思路、发展原则与发展目标。
3、规划和布局重点发展产业
依据试点村产业发展定位和制定的产业发展目标,提出重点发展建设的产业或产品,并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
4、规划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以重点发展产业或产品为基础,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扶持项目申报指南与要求,规划设计产业或产品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工程规模、内容与投资。
5、分析评价产业发展效益
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评价产业发展效益。
6、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主要制定组织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资金筹集措施、产业经营措施、产品与市场开发措施、产业服务措施等。
二、试点村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
1、组建规划编制工作组
以县为单位组建规划编制工作组。在县委、县ZF统一领导下,根据试点村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专家承担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必要时可聘请省、地有关专家担任规划指导顾问或直接参加规划编制。产业规划编制工作组要明确负责人,制定工作职责,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试点村及所在乡(镇)要参与规划编制工作。
2、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由产业规划编制工作组根据省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要求,结合试点村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主要包括:产业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产业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制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工作的进度安排,参加编制的人员与分工,工作经费预算,规划编制提纲等。工作方案拟好后,征求意见,获认可后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3、规划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参数要求
(1)数据指标参数总体要求
①与试点村总体发展规划数据指标一致;
②与国家、地方相关产业统计数据指标一致;
③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④使用及参考的技术经济数据真实可靠;
⑤规划发展指标力求科学、合理,符合试点村发展实际。
(2)规划技术经济数据指标来源
①法定统计部门统计的数据;
②ZF及相关职能部门向社会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
③相关职能部门统计的数据;
④试点村提供的数据;
⑤规划编制组实地调查测量的数据;
⑥编制人员计算加工的数据;
⑦收集的其他相关分析参考数据。
4、规划编制工作步骤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数据;
(2)讨论优化确定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重点建设项目等;
(3)按提纲分工编制、统稿;
(4)讨论规划初稿,征求村、乡(镇)及相关部门意见,补充完善;
(5)组织规划评审论证,根据领导、专家意见修改定稿;
(6)提交规划成果;
(7)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县级审定批准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