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1158 1
2015-06-14

第十五节  “主义”的价值分析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的社会角色与社会阶层的价值诉求,不同的个人思维方式等条件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同一事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反映,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与理论。人们的行为是由意识来进行指导和控制的,人们在意识方面的不同观点与理论将会产生不同动力特性、不同价值取向的行为,进而推动社会事物与自然事物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主义的本质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然而,在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究竟是哪个事物起主导性、主动性、决定性、本源性的作用,是哪个事物起从属性、被动性、非决定性、伴生性的作用,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理论与观点。

主导性事物: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凡是起主导性、主动性、决定性、本源性作用的事物,称作主导性事物。

从属性事物: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凡是起从属性、被动性、非决定性、伴生性的作用的事物,称作从属性事物。

主导性事物与从属性事物的区分往往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事物某一环境条件下,可能起主导性作用,在另一环境条件下,又转化为从属性作用。

对于主导性事物与从属性事物的不同认定,就形成了不同的“主义”,由此可得:

主义的本质:人在思维过程中,对于事物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导性事物与从属性事物的不同认定,从而产生不同的思维特征和不同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主义”。

通俗地讲,“主义”就是指人们所推崇的理想、观点和主张。由于主导性事物通常在根本上决定着从属性事物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因此,相对于从属性事物,人们通常更加关心和重视主导性事物的发展状态,并给予它更高的价值观与更高的情感强度,从而引导人们投入更多的价值资源;相反,由于从属性事物的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通常由主导性事物来决定,因此,相对于主导性事物,人们通常比较忽略从属性事物的发展状态,并给予它较低的价值观与较低的情感强度,从而引导人们投入较少的价值资源。总之,不同的主义将会最终决定着各种事物的不同命运,进而决定着与各种事物存在利益相关性的人们的不同命运。

处于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社会角色、不同社会历史环境条件下的人们,往往与不同事物有着不同性质的利益联系,从而形成对于不同事物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进而倾向于选择和信仰不同的主义,因此,相对于一般的观点与理论,主义通常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突出的特征性和鲜明的立场性。

二、主义的两大类型

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事实认识,二是价值认识,其中,事实认识是人脑对于事实关系的主观反映,价值认识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主义也相应地分为认识类主义与价值类主义两大类。其中,认识类主义是指在人在思维过程中对于主导性认识类事物的不同认定,价值类主义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对于主导性价值类事物的不同认定。

典型的认识类主义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进化价值论与人文价值论;典型的价值类主义有:冒险主义与保守主义、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等。

一般来说,认识类主义往往是哲学界、思维学界所研究的深层次的理论问题,相对地远离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利益诉求,通常具有较弱的排他性、较弱的特征性和较弱的立场性。而价值类主义往往是经济、政治与文化领域所研究的一般性理论问题,它更加直接地、现实地联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通常具有比较强烈的排他性、比较突出的特征性和比较鲜明的立场性。

三、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可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类。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对于精神的决定性作用,强调存在对于意识的决定性作用,它认为,意识是人脑对于物质所产生的主观反映,物质在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唯物主义又可分为机械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两种。

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强调精神对于物质的反作用,强调意识对于存在的反作用。意识在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物质在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从属性作用。

    四、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

    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特性与行为能力,并产生对于价值事物的不同评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由于价值等于正向价值与负向价值的代数和,因此,根据所认定的决定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是“正向价值”还是“负向价值”,人们可分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两类。

1、乐观主义认定“正向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负向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从属性事物的人们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

乐观主义者总是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迅速发展正向价值的事物,并能够承受和减弱原有负向价值事物对于自己的不良影响,并使原有正向价值发挥更大的积极效应,因此他着重关心事物的正向价值,而不太关心事物的负向价值,并把最大正向价值作为其行为方案的选择标准。这种人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不容易看到事物坏的一面,对于效益反应很敏感,对于亏损反映迟钝,其行为决策和价值选择总是遵循“大中取大”的基本原则。

2悲观主义。认定“负向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正向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从属性事物的人们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

悲观主义者既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负向价值对自己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不相信自己能够使正向价值发挥更大的积极效应,他认为负向价值对于自己的不良影响将是巨大的,而正向价值对于自己的积极效应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他着重关心事物的负向价值,而不太关心事物的正向价值,并把逃避最大负向价值作为其行为方案的选择标准。这种人容易看到事物坏的一面,不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对于效益反应很迟钝,对于亏损反映敏感,其行为决策和价值选择总是遵循小中取大基本原则。

乐观主义(另称乐天派)是指一种对一切事物采与正面看法的观念,是悲观主义的相反词。乐观的人不会想到一件事的缺点与瑕疵,永远以正面的想法对待身边的一切。当社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或人生处于价值增长时期,正向的价值事物往往比负向价值的事物更多,人们容易表现出乐观主义的心态;当社会处于衰退阶段,或人生处于价值衰减时期,负向的价值事物往往比正向价值的事物更多,人们容易表现出悲观主义的心态。

    五、冒险主义与保守主义

   当事物的存在状态是不确定的,并有一定的发生概率,那么该事物的实际价值等于状态价值与状态发生概率之乘积,因此,根据所认定的决定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是“状态发生概率”还是“状态价值”,人们可分为冒险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两类。

1冒险主义。认定“状态发生概率”属于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状态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从属性事物。

冒险主义者总是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改变事物原有的发生概率,使好结果的发生概率得以增加,使坏结果的发生概率得以减小,因此他只关心行为事物的状态价值,而不关心行为事物状态的发生概率,并把行为事物的最大状态价值作为其行为方案的选择标准。这种类型的人总是存在侥幸心理,把难以出现的小概率事件,当成容易出现的大概率事件来对待,很容易忽略可能面临的巨大困难,很多容易忽略可能面临的巨大危险。

2保守主义。认定“状态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状态发生概率”属于人类价值的从属性事物。

保守主义者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改变事物原有的发生概率,因此他只关心行为事物状态的发生概率,而不关心行为事物的状态价值,并把行为事物的最大状态发生概率作为其行为方案的选择标准。这种类型的人从来没有侥幸心理,完全忽略所有可能的小概率事件,认为小概率事件完全不可能发生,他不知道许多的小概率事件将会构成大概率事件,他容易过分夸大可能面临的巨大困难,过分夸大可能面临的巨大危险,这样,他就容易失去不少的发展机遇。

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根据主体类型的不同,价值形态可分为个人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任何一个社会里,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集体与社会之间等,都存在着一定形式、一定程度的利益相关性,因此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由三个部分构成,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及社会利益,一方面,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及社会利益通常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及社会利益又相互制约、相互独立、相互矛盾。根据所认定的决定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是“集体利益”还是“个体利益”,人们可分为集体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两类。

   1、集体主义认定“集体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个体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从属性事物。

集体主义者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集体主义原则是与个人主义原则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原则反对并谴责把个人利益凌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更不允许用个人利益否定国家和集体利益。集体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一方面,要求国家和集体不断调整各种政策和措施,关心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尽量使他们的个人利益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也引导人们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保护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2、个人主义。认定“个体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集体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从属性事物。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个人主义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因此个人主义直接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社会或共同体之下的集体主义。

在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中,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意义,它构成了西方人的基本方式和存在状态。 个人主义的基本思想广泛地渗透到哲学上的人本主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以及文化上要求个性独立的自我意识等层面。

    七、实用主义与务虚主义

    事物的价值通常由两部分构成: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显性价值一般是现实的、直接的、直观的、短期的价值,而隐性一般是非现实的、间接地、长远的价值。根据所认定的决定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是“显性价值”还是“隐性价值”,人们可分为实用主义者和务虚主义者两类。

    1、实用主义认定“显性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隐性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从属性事物。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用主义在真理观的表现就是“有用即直理”、“无用即谬误”,实用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就是“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工具主义”和“不可知论”,实用主义在价值论方面的表现就是“功利主义”。

2、务虚主义。认定“隐性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主导性事物、“显性价值”属于人类价值的从属性事物。

务虚主义认为,隐性的价值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并不是人类所有的行为和思维都有明确而可见的价值效果,人类的许多行为(如利他行为)是为了追求隐性的价值;在实践中证明是真理的东西,未必绝对是真理,因为任何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些并不实用的东西(如法律、理论、经验等),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变成了有用的东西,与之相反,有些实用的东西,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会逐渐变成没用的东西。

    八、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任何事物(包括认识类事物和价值类事物)的状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存在状态,二是联系状态。根据所认定的决定事物基本状态的主导性事物是“存在状态”还是“联系状态”,人们可分为现实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两类。

    1、现实主义认定“存在状态”决定着事物的基本状态、“联系状态”决定着事物的非基本状态。

现实主义就是以事物的存在状态为基本视点,来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运动与发展变化规律。现实主义通常着眼于事物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只能认识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不能认识抽象的、普遍的事物。浪漫主义通常着眼于事物的抽象性和普遍性,并对事物进行抽象和归纳处理,各种浪漫主义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它撇开现实生活的具体形式、具体内容,而不受具体逻辑条件的约束,把一些粗俗的、低级的东西忽略掉,揭示人类心灵深处最深刻和最富暗示性的东西,使艺术创作变成一种创造性的冒险历程。

在原始社会,人的生存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人只能被动地适应世界,人的价值关系是简单而稳定的,只需要通过直观感觉就可以反映出来,这时最为有效的艺术方式就是以事物的存在状态为基本视点的现实主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直接依赖性逐渐减弱,人不仅能主动地适应世界,而且能积极地改造世界,人的价值关系发展成为复杂的、多变的价值关系,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这时最为有效的艺术方式就是以事物的联系状态为基本视点的浪漫主义。

     1、浪漫主义认定“联系状态”决定着事物的基本状态、“存在状态”决定着事物的非基本状态。

浪漫主义就是以事物的联系状态为基本视点,来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运动与发展变化规律。当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时,人的价值关系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这时浪漫艺术较为流行;当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人的价值关系也处于相对稳定之中,这时现实主义艺术较为流行。不过,艺术的发展与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通常要滞后一段时间,因此艺术的思潮和流派通常要相对滞后于它所反映价值关系的发展步伐。

    九、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类一方面要求每个人能够享受充分的自由权力,并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每个人都需要借助于他人、借助于社会来,来加强自己的个人能力,即借助于社会对于个人的引导作用、调整作用和约束作用,使每个人的行为约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根据所认定的决定个人能力发展和社会价值增长的主导性事物是“个人自由”还是“社会约束”,人们可分为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两类。

    1、自由主义认定“个人自由”决定着个人能力发展和社会价值增长的基本状态、“社会约束”决定着个人能力发展和社会价值增长的非基本状态。

    自由主义者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是把人的自由作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更广泛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ZF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少数人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自由民主制,有著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担任政务。自由主义反对许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构,例如君权神授、世袭制和国教制度。自由主义的基本人权主张为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财产的权利。

  1、社会主义。认定“社会约束”决定着个人能力发展和社会价值增长的基本状态、“个人自由”决定着个人能力发展和社会价值增长的非基本状态。

社会主义主张加强社会对于个人的约束作用,个人利益必须服从社会利益,有时为了维护社会的利益要求牺牲个人利益,限制个人的自由。这里所讲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不同于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更不同于德国的纳粹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6-14 16:56:50
十、机会主义与程序正义
社会事物的最终价值不仅取决于该事物最终的运行结果(即价值效果),还取决于该事物在运行过程中是否遵循着社会的相应规则(即程序正义)。根据所认定的决定社会事物最终价值的主导性事物是“价值效果”还是“程序正义”,人们可分为机会主义者和程序正义者两类。
    1、机会主义。认定“价值效果”决定着社会事物最终价值的基本状态、“程序正义”决定着社会事物最终价值的非基本状态。
    机会主义,也称投机主义,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不择手段,突出的表现是不按规则办事,视规则为腐儒之论,其最高追求是实现自己的目标,以结果来衡量一切,而不重视过程,如果它有原则的话,那么它的最高原则就是“成者王、败者寇”这一条。机会主义在社会历史观的表现就是“以成败论英雄”。机会主义行为行为通常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同时,由于机会主义不讲程序正义,从而破坏了社会规则,给社会造成混乱和不稳定。
    2、程序正义。认定“程序正义”决定着社会事物最终价值的基本状态、“价值效果”决定着社会事物最终价值的非基本状态的人们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
    程序正义者认为,程序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因素,机会主义对于程序的破坏必然会造成社会的间接价值或隐含价值的损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