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什么是资本
资本就是生产工具,人类自从会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就已经产生资本了,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了。人类之所以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是因为生产工具能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假设人们直接用手(不借助任何生产工具)去挖地,一亩地要挖30天,而人们如果使用锄头挖地,一天就挖完了,那么用锄头挖地比直接用手挖要节约29天时间。而制造一把锄头假设需要一天时间,那么实际使用锄头这生产工具进行生产节约了28天时间(假定锄头使用一天就报废)。这是使用生产工具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的结果,也就是资本(锄头)带来的利益或利润。
生产工具是需要一定的劳动时间去生产的, 就是说生产工具是一定劳动量的化身,是生产前必须付出的劳动量,既劳动积累。因此,资本就是生产前的劳动积累,是已物化的劳动,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没有这种资本就不能提高生产力。例如:使用蒸汽织布机要比手工织布快很多倍。
二. 资本家剥削工人吗
实际上拥有生产工具的人都大资本家。下面我们以拥有较多生产工具并雇佣工人为其劳动的资本家来分析。马克思认为工人使用资本家的生产工具(机器)生产的财富,除了设备折旧费,剩下的应该都是工人的,这不敢苟同。他不知道生产工具是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工具带来的好处是不可能由工人独占的。下面我们研究资本家雇佣工人为其劳动的这种关系的产生。
既然资本家早就有了,而这种关系主要在近代才明显出现呢?这完全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水平,或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工具比较简单,不需要多少劳动时间去生产它,也就是不需要较多的劳动积累,这点劳动积累人人都能积累。因此,人人都是资本家,雇佣关系很难产生。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和复杂,需要较多的劳动量去生产它,一些人由于无法积累这么多的劳动量去生产它,因而丧失了做资本家的资格。而复杂的生产工具(机器设备)需要较多的人操作,于是雇佣关系就产生了。例如:生产一台蒸汽织布机需要200天的劳动量,有些人不能提供这么多的劳动量生产织布机,因为他们的粮食只够他们活100天。因此,他们在生产前就不能积累一台织布机,他们要么继续手工操作,要么打工。而手工劳动效率低下肯定要淘汰,也只能打工了,而且打工使用了机器生产,收入肯定比手工生产收入高,雇佣关系就 这样产生了。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我们假定整个社会都处于纯手工工作状态(不借助任何生产工具),一人一天的劳动量价值一两银子。假如春手工状态下一人一天能生产一匹布,那么这匹布的价值就是一两银子。现在一资本家使用一台织布机织布,他自己不干活,雇佣了一名工人为其劳动生产。结果这个工人一天能生产100匹布。资本家将以每匹布低于1两银子的价格出售,如果他不低于一两银子出售的话,人们就不会买他的布,在家自己用手工织,因为一两银子是一天的劳动量,而人们一天的劳动量纯手工状态就能生产一匹布,何必去买机器织的布呢。而资本家必须出卖他的产品才能获利。而消费者必须觉得划得来才会买。假如资本家以0.9两银子一匹布出售,人们就会买他的布了 。0.9两银子相当于0.9天的劳动量,也就是说原来自己手工织要织一天的布,现在只需0.9天就够了,剩下的0.1天可以干其它的活了,相当于现在一天可以赚1.1两银子了。
资本家卖完100匹布是90两银子,他将付给工人至少1.1两银子,否则人家就不会到他那里工作。因为其他的人现在一天都赚1.1两银子了。资本家就获得剩下的88.9两银子的毛利润。假如机器折旧费是8.9两,资本家就获得80两银子的纯利润。这些利润是机器带来的,工人和消费者都从机器获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织布机的折旧费不可能达到99两银子,否则使用织布机就没有提高生产的效率,人们就不会使用它。例如:生产一把锄头去挖地,需要两天时间,挖完一亩地就报废了。而用锄头挖地只比纯手工挖地节约两天时间,这两天刚好用于生产锄头,也就是说用锄头挖地根本就没有提高效率,人们就不会使用它。因此,资本家使用机器肯定要能提高效率的,肯定能赚钱的,而且,资本家必须和工人及消费者共同来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
通过以上分析,资本家.工人.消费者都获利了,而利润都来自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机器,因此,根本不存在谁剥削谁的问题,例如:司机使用资本家的大客车运输,一月可赚2500元,假如他不使用大客车而用人工背,他就是累死也赚不到2500元一个月的,即使不提高票价也耽误了消费者的时间。
那么剩下来的就是资本家.工人及消费者怎样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问题了。
三. 机器利润的分配
利润的分配遵循这样的原则,那就是公平分配(暂时忽略市场供求状况),也就是按劳分配。需要指出的是,按资分配也是按劳分配,资本是劳动量的化身。
我们还 是假定社会处于纯手工状态,一人一天的劳动量能生产一匹布,价值一两银子。现在资本家投入一台织布机进行生产,一人一天能生产100匹布了,相当与手工生产100个工作日,假定这台机器使用一天就报废了,手工生产这台机器需要20个工作日,既相当于20 两银子。工人一天的原始劳动价值是一两银子(纯手工状态下)。除开这些原始成本21两银子,那么这台织布机机器带来了79两银子的利润(暂时忽略其它成本)。如前面分析,这79两银子不可能由资本家独得,否则他将卖不出布请不到工人,机器利润就无法实现。
现在进行公平分配。消费者将以100个工作日来分配,因为原始状态下一人生产100匹布需要100个工作日。那么现在机器带来的利润将有121个工作日来分。既每个工作日得79/121≈0.65两,我们把它叫作资本增值率或机器增值率。那么资本家分得20(成本)+20×79/121≈33两,工人分得1+1×79/121≈1。65两。消费者是通过资本家降低产品价格来获得机器利润的。如原来一两银子一匹布,现在是1-0.65=0.35两一匹布了。因此,使用机器生产后,商品的价值是由原始生产时间减去机器增值率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由劳动者的生产时间决定的。如果由劳动者的生产时间决定,上面一匹布的价值就是0.01两银子了(忽略机器折旧),机器带来的利润全部让消费者占有了,资本家和工人显然不会2的。例如:假定纯手工状态下一人一天的劳动能生产1公斤大米,一天的劳动能生产一匹布。那么一公斤大米和一匹布是等价的,可以进行交换。当织布者使用机器织布一天能织100匹布了,如果仍按劳动时间交换的话,就是100匹布换1公斤大米了(忽略机器折旧)。显然织布者不会那么干的,因为机器带来的好处全让大米生产者占有了,织布者不是白生产了机器吗?
上面的分配方法是在资本家没有付出其它资金的情况下的分配。如果资本家还付出了其它资金,如采购原材料5两银子,用于商业流通5两银子。那么这些资金也要参与机器利润的分配,否则这些资金就不会投在这些领域,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了,结果大家都得不到好处。资金是劳动的积累,它可以通过交换获得生产工具,也就是说资金可以变成资本。因此,资金不论当成何种用途用,它都要享受资本待遇。
自从人类有了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工具,钱就能生钱了!因为投在采购和商业流通领域的资金是没有被消耗的,只是转移到产品上了,因此可以不算生产成本,但它们必须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那么上面所说的机器增值率将由79/121变成79/131了。资本家现在就得到20+30×79/131≈38两,高热吧得到1+1×79/131≈2两,消费者得到100×79/131≈60两。商品的价值变为1-79/131≈0.4两银子了。
商品的价值是随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生产力越高,产品就越便宜,人们就越富裕!
投资在非生产领域的资金不算资本,不产生利润,但它们必须以资本的身份分配机器利润。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资金也是资本。如果不能分利润的话,所有的资金都变成生产工具,生产就不能进行,社会就不能进步。所以借钱要还本付息,利息是资本收入,是劳动收入。租人的田地种要交租金,因为人家开荒是投入了劳动的,这些劳动就是资本,所以它要得到资本带来了利润。否则的话,人家就卖掉田地去投资赚钱去了。租金是地主的劳动收入,不是剥削。还有租房子交房租,这都不是剥削,是人家的劳动所得,不能因此没收人家的房子。每个人的劳动都享受资本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已积累的劳动还是正在付出的劳动!
四. 行业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
前面说的分配是平均分配机器带来的利润。资本所得的利润是行业资本平均利润。平均分配是在资本饱和状态下的分配,既资本不多不少刚好符合社会需要。当资本少于社会需求时,资本就要多分,工人和消费者就少分了。少分他们就积累资本,当资本饱和就平均分了。当资本过剩时就少分了。这就意味着生产前付出的劳动积累(资本)没有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如工人的劳动)报酬多,资本家就要寻找缺少资本的穷地方去投资了。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资本家到穷国家投资能获得较高的利润,资本的到来给穷国家的工人和消费者带来了机器利润,使穷国的生产力得到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穷国引进外资能使经济发展快的原因。
当社会资本处于饱和状态时,单个资本想要多分机器利润就只有使用比同行平均水平更先进的机器,使自己的机器增值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平均机器增值率决定的。例如:同行都使用每天人均产100匹布的机器(忽略折旧)。你现在使用了每天人均产200匹布机器(忽略折旧)超过了行业平均生产力,你就获得超额利润了。
因此,资本家要获得超额利润只有在社会缺少资本或者他使用的生产设备更先进的情况下。如上所说的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就能获得超额利润。不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就能让人民较快地富裕起来。如果输出资本是剥削的话,就不能解释被输入地人民能较快地富起来。例如:现在的中国农民比改革开放前富裕点了,就是因为现在的农民可以出去打工,接受“剥削”了。当然,现在中国的资本太稀少了,打工者所分得的利润微乎其微。
有的人可能纳闷了,为什么中国这么缺资本国家还那这么多的钱到国外投资呢,那是因为中国这个人为造成的畸形市场没有消费能力,通过人为的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非常贫穷,没有购买力。而全民所有的企业利润又主要被少数人占有,贫富非常悬殊,20/100的人占有了80/100以上的财富。中国还不是个完全市场经济国家。
资本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力,不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就是要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要获得超额利润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就是人的欲望是社会的发展的动力。如果哪天人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社会就不在进步了!
五.社会平均利润
前面所说的平均利润是由行业机器增值率决定的。而社会有很多行业,各行业的机器增值率不同,因而各行业的资本利润就不一样了。
例如:假设制鞋行业纯手工状态下一人一天生产一双鞋,该状态下一人一天的劳动量值1两银子,那么一双鞋就是一两银子。跟手工状态下的一匹布等值。现在制鞋行业使用了制鞋机器,一人一天能生产500双鞋子,机器成本和投在采购.流通领域的资金跟织布行业一样,也就是说制鞋机器比织布机器增值率高。那么制鞋行业的资本利润就比织布行业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肯定不会去投资织布行业,工人也不会到织布行业工作。如果大家都投资到制鞋行业,资本又过剩了,那怎么办呢?只有各行业的资本利润进行平均分配。那怎样平均呢?那就是利润低的行业以高于产品价值的价格出卖产品,也就是让消费者少分或不分机器利润,甚至补贴。消费者少分或补贴的利润由利润低行业的资本家和工人按劳(资)分配。利润高的行业以低于产品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也就是让消费者多分利润。消费者多分的利润由利润高的行业的资本家和工人补偿。消费者在高利润行业多分的利润刚好补贴上在利润低行业的损失,因此,消费者既没有多分也没有少分。资本家.工人和消费者就这样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社会各行业的资本利润.工人利润就是通过消费者来平均的。尽管各行业的机器增值率各不相同,但资本家.工人和消费者都获得相同的社会平均利润,和谐社会就这样自然形成。
(岑青松/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5 11:51:58编辑过]

有些织布者肯定不会这么干,所以会去整机器种大米,所以整个社会就都进步了。当然有些行业的生产率增长不了多少,比如理发的,搓澡的,唱戏的,还有在法国搞拍卖的,所以他们的工资就很不好意思的跟着社会平均工资涨上来了。织布者是白生产了,不过他还是得理发。

我是不相信马克思经济学的,但是看你这样的去辩解,我就感觉替你着急了,呵呵。你这样根本就是没有理解他的话了。比如举例一下: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或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谁告诉你马克思是这么说的,你好好看一下他的话,尤其他绝对不会说不管生产力发生什么变化。不误解的说他的话应该是这样: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平均劳动强度下,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首先这个社会指的是生产该行业的企业工人的总和。而不是所有行业的总和。这样你就明白了就算是平均一天一个人可以生产100斤大米或者1匹布,也绝不能够说明它们是等值的。因为不同的行业平均劳动强度不一样,但是你也不要把强度理解成流汗出力了。它指的是里面的技术含量,尤其是和资本结合的一类要求。所以说,马克思恰恰不会说不管什么生产力,而恰恰是把生产力作为各个行业生产强度不同的一个衡量方面。这样你就明白了吧。



按你的分割线为界,我把你的话分两部分评论。
第一部分,请问马克思说过要让资本家把剩余价值都归还工人吗?如果说过,请指出在哪里?
你举例算法本身就问题。第一,你一再提到资本的作用就是提升了生产力,但是你却没有想到由于生产力超群的话会产生超额利润。第二,计算利润好像应该这样:以一年计算,全年的销售收入+库存-设备厂房等折旧-原材料-工人工资,而不是如你所说赚了多少,再扣去设备折旧。而利润中又包含剩余价值,还可能有超额利润。企业用这些利润还要缴税,如果有银行贷款还要支付银行利息。所以资本家投资获得一定的利润没什么不对,很正常嘛。
但是如果认为资本家一定会获利那就不正常了,即便使用最先进的机器,但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成本增加,最后出货质量又不好,造成了亏本,这个难道也要怪马克思?真正强大的企业是不会依靠剥削劳动力的,他们是依靠自身的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的节约成本,从而使自己能够在行业中领先,从而赚得超额利润。
而如果资本家不投资,这些资本是不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的,同样,工厂不生产也是不能创造价值的,而只有工人和机器的结合才能创造出价值,所以支付合理的工资是必须的,而现在我国工人权益得不到保障,工资严重扭曲,增加工人工资势在必行。
第二部分,从你分割线下面的论点,我就清楚了你的真实目的了,原来是为资本开罪。可是资本有罪么?我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我投资产房设备,买原材料,雇工人,生产,我要顶着巨大的风险,我生产的产品又没有垄断性,不能产生超额利润,那我剥削点工人过分么?我也有风险不是,我没有罪啊,所以资本是没有罪的。
那你为什么要给资本开罪?那资本在你眼里是有罪的了,罪在哪里?
罪在它形成过程不合法,依靠贪污,腐败,国有资产贱卖得来的,这些资本本身就有其原罪的,你难道要为这些资本开罪?
罪在它生产过程对工人的无限剥削,工作条件差,环境恶劣,工资低,与工人的付出严重不成对比,你难道又要为这些资本开罪?的确,如你所说,黑砖窑,拖欠农民工工资都和资本无关,那和什么有关,去怪劳动力市场么?怪中国人多么?这不是笑话啊?的确去怪死的资本是徒劳的,但是操纵这些资本的大大小小的老板恐怕不能和这些脱开干系吧。
最后你关于提高工人谈判地位的建议我赞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9 11:22:49编辑过]

驳《新资本论:所谓的剩余价值来自机器,工人和消费者都从机器获利!》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4i375853.html
楼主阁下:
我给你打个三岁孩童都懂的比方,你就知道是谁创造了价值。
假设地球上(我们认定除地球之外,宇宙中不会再有人类存在)没有一个人了(核爆炸已将所有有生命的人杀死),那么,地球上再多的机器能创造出个价值原子吗?但是,即使没有任何机器,只要有活生生的人存在,难道就不能创造出劳动产品、就不能创造出价值?
你说,是谁创造了价值?
即使是最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只要它是机器,在生产过程中,永远只是将它自身的价值(这个价值的本身也是人给它认定的)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除此之外,它永远创造不出个新的价值原子。
“没有人,机器万万不能创造价值;没有机器,人万万能创造价值。”——这是三岁孩童都懂得的道理。
阁下的那些观点,并不是什么新发明,是十足的谬论!
哎。。。又一个妄想责难两个世纪前的经济学老人的自不量力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1 18:50:09编辑过]

按你的分割线为界,我把你的话分两部分评论。
第一部分,请问马克思说过要让资本家把剩余价值都归还工人吗?如果说过,请指出在哪里?
你举例算法本身就问题。第一,你一再提到资本的作用就是提升了生产力,但是你却没有想到由于生产力超群的话会产生超额利润。第二,计算利润好像应该这样:以一年计算,全年的销售收入+库存-设备厂房等折旧-原材料-工人工资,而不是如你所说赚了多少,再扣去设备折旧。而利润中又包含剩余价值,还可能有超额利润。企业用这些利润还要缴税,如果有银行贷款还要支付银行利息。所以资本家投资获得一定的利润没什么不对,很正常嘛。
但是如果认为资本家一定会获利那就不正常了,即便使用最先进的机器,但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成本增加,最后出货质量又不好,造成了亏本,这个难道也要怪马克思?真正强大的企业是不会依靠剥削劳动力的,他们是依靠自身的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的节约成本,从而使自己能够在行业中领先,从而赚得超额利润。
而如果资本家不投资,这些资本是不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的,同样,工厂不生产也是不能创造价值的,而只有工人和机器的结合才能创造出价值,所以支付合理的工资是必须的,而现在我国工人权益得不到保障,工资严重扭曲,增加工人工资势在必行。
第二部分,从你分割线下面的论点,我就清楚了你的真实目的了,原来是为资本开罪。可是资本有罪么?我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我投资产房设备,买原材料,雇工人,生产,我要顶着巨大的风险,我生产的产品又没有垄断性,不能产生超额利润,那我剥削点工人过分么?我也有风险不是,我没有罪啊,所以资本是没有罪的。
那你为什么要给资本开罪?那资本在你眼里是有罪的了,罪在哪里?
罪在它形成过程不合法,依靠贪污,腐败,国有资产贱卖得来的,这些资本本身就有其原罪的,你难道要为这些资本开罪?
罪在它生产过程对工人的无限剥削,工作条件差,环境恶劣,工资低,与工人的付出严重不成对比,你难道又要为这些资本开罪?的确,如你所说,黑砖窑,拖欠农民工工资都和资本无关,那和什么有关,去怪劳动力市场么?怪中国人多么?这不是笑话啊?的确去怪死的资本是徒劳的,但是操纵这些资本的大大小小的老板恐怕不能和这些脱开干系吧。
最后你关于提高工人谈判地位的建议我赞同。
1、马克思确实表达了这个意思,看看著名的工人养活资本家的故事就是。否则老马也不会煽动工人起来造反,如果他真如你所想,他的做法应该是支持工人维权,不是造反。
2、按你的资本原罪说,张三用刀杀了李四,他完全可以说刀是罪犯,他不是罪犯。当然,如果按这个判决,结果会很荒谬。
其次,资本运作过程中,实际上有两种情况,一种合法,一种不合法,你没有说到另一种情况:合法。如果这个运作过程合法的话,难道资本也有罪?你有意忽略另一种存在情况而强调其中一种,缺乏端正的态度,实在不适宜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7 1:47:54编辑过]



通俗的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是这个意思,假如你投资1000万,请了10个工人,一年赚了200万,除开你的设备折旧费算20万吧,那么剩下的180万就是工人的,否则你就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你投资1000万只能保本和亏本,是不能赚钱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工人的劳动才创造价值,你的1000万设备是没有创造价值的,所以不能赚钱,而事实是没有你的1000万投资那10个工人是不可能赚这么多钱的,可能失业在家什么价值也不能创造,你说这对你公平吗?
----------------------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要生造一个词“物化劳动”来描述资本的本意,意在抹煞投资者付出劳动去积攒资本的目的性。制造一件工具,目的是用制造工具的劳动去节约后续劳动或提高总劳动生产率,工具由制造工具者自己使用,节约的好处全归自己;工具提供给他人使用,则好处在投资者与使用者之间分割。理论和现实都在昭示着这一点。至于工人的不满,要么是有侵害行为存在,比如拖欠工资,比如黑窑奴役,要么是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导致的供方地位低下,比如被任意解雇或威胁解雇,比如工资被任意压低,但这些都同资本无关,只同人品和客观形势有关。所以,自由才是第一位的,公权力只去禁止和纠正劳资之间的侵害行为,保护产权以激发更多的资本供应从而促使资本之间的竞争,保护自由结社权利以提高工人的谈判地位。舍此,用一个国有资本去替代无数的私人资本及私人资本组合,只能制造出依托暴力的完全垄断资本主义,而非“壮丽的事业”。 



你把价值与财富混淆了。生产工具实际上不是间接地创造价值,而是创造了财富。当然,生产工具只是对财富生产有贡献的因素之一,劳动也是对财富生产有贡献的因素之一。马克思承认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但不承认土地能创造价值,只承认劳动能创造价值。他对财富与价值的区别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前半部分是比较清楚的,你忽视他的精华部分。你的比方当然是正确的,你也能正确地说,“使用别人的机器当然也要分好处给人家,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你不能据此说明,生产工具或资本能创造价值。进一步说,你认为剩余价值是机器创造的,这是错误的观点。







驳荒谬的剩余价值剥削论
MAK思认为资本分为两部分,一为购买生产资料而支出的货币额c,二为购买劳动力而支出的货币额v。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因此最初资本为C=c+v。例如,预付资本C500元=c410+v90元。在生产过程结束后得到商品价值为c+v+m(m是剩余价值),即410+90+90元。以来的资本C变为C1,有500边为590元,二者差额是m,即90元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只是v这个变为劳动力的资本部分发生价值变动的结果。而可变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则原封不动地转移到了新产品中,而生产后资本由最初的500边为5000元了,那么这90元就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上面是马K思假设生产资料是不变资本,在生产结束时它的价值只是全部转移到了新产品中没有发生价值变化而得出的错误结论。那么生产资料的价值真的是不变地转移到了新产品中吗?肯定不是!因为生产资料除了工业原料等外,还有生产工具,马K思无知地忽视了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价值并没有转移到新产品中,而加工原料确实转移了。例如,棉花经过纺纱机加工变为棉纱,棉花的价值转移的棉纱上了,因为棉纱是用棉花纺成的,棉纱也体现了棉花的使用价值。而生产工具纺纱机的价值并没有转移到棉纱中,棉纱并不需要纺纱机组成,手工同样也能生产,假如纺纱机成分是铁的话,那么棉纱中并没有铁,棉纱不需要铁组成。也就是说纺纱机对棉纱来说并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在棉纱中没有纺纱机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纺纱机的价值不是被转移了,而是被使用消耗了。那么纺纱机的使用价值是什么呢?当然不是用它来组成棉纱,而是用它来提高把棉花纺成棉纱的生产效率。这是没有自然科学文化的马KS没有想到的。比如,原来人工纺纱一人一天能纺一公斤,现在使用纺纱机后,一人一天能纺1000公斤了,也就是说多产生了999公斤纱的价值。假定这台纺纱机使用一天就报废了,这台纺纱机的价值与100公斤棉纱等值,那么使用这台纺纱机就产生了999-100=899公斤棉纱的价值。也就是说通过对纺纱机的使用,新增加了899公斤棉纱的价值。这价值是由机器产生的,也就是说由生产机器的劳动产生的。人们生产生产工具就是为了通过使用它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价值的,否则人们生产它们做什么呢?新产品并不需要它们组成啊。
当然,这些机器产生的好处不可能由资本家独得,如果不给工人分点,工人不会给你打工,会在家自己手工生产。如果不分给消费者,消费者也不会买他的产品,也会在家自己手工生产。
因此,机器带来的好处,资本家、工人和消费者都能分享,分享的比例是有市场决定的。 (详细论述请看我其它的帖子,或登博客biog.sina.com.cn/cenqingsong欢迎大家讨论)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