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50 7
2008-10-24

一条很有意思的新闻:

在东南亚国家柬埔寨的一些乡村地区,交通状况比较落后。一些地方虽然有火车,但由于系统落后,一周只运行一次。当地人利用平时闲置的铁路轨道,开发了一种新型火车。这辆超载货运摩托车其实是在一条铁轨上行驶的。这就是最近在柬埔寨乡间很流行的交通工具——竹板火车。

目前,柬埔寨的许多道路坑坑洼洼,当地村民的出行很不方便。首都金边附近的村民们于是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个应对之策,在铁轨上制作了一个“竹板车厢”,将木板和竹子做成搭载乘客的支架,依靠支架中间的发动机拉动铁轨上的车轮。别看这个新型交通工具的外形简陋,它的行驶速度能达到每小时40公里,而且不会像火车那样发出很大的噪音。

和其他的交通工具相比,竹板火车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票价也比乘坐汽车便宜得多,深受村民欢迎,很多商贩还用它来运输农产品。

村民:“这是我第一次乘坐,我花了1000瑞尔(25美分)从我家的镇子坐到这里。”

蔬菜买卖商:“它比用汽车货运的费用更少。”

和传统火车不同的是,竹板火车没有安排固定的时刻表,驾驶员都是根据人流量来调整班次的,在人们出行的高峰时段,竹板火车通常会增开几趟。如果在行驶过程遇到错车,他们就遵守“以少让多”的行业规则,即载货少的一方要让道给载货多的一方先行。

当地村民表示,竹板火车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24 13:12:00

我的问题是:

1、为何有钱修铁路,却无钱运行?

2、长期闲置的铁轨资源的“自发创新使用”,背后有什么经济学原理?

3、这样的使用的“效率”,体现在何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4 18:08:00
铁路可能是红色高棉时期修的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4 19:44:00
铁路是前人留下的,但是现在运营费用太高;而且上文中也说了,是在乡村中的闲置铁路实行的竹板火车,当然这样的东西也只能在乡村中闲置的铁路上运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嘛。如果要说经济学原理,我觉得供求关系似乎可以解释。效率嘛,合理利用了资源,最大程度最小成本的方便的村民的生活

不知道这样的解释合格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5 00:42:00

这个新闻告诉我们

我国云南贵州等地区可以效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25 09:01:00
以下是引用对不起我爱你在2008-10-25 0:42:00的发言:

这个新闻告诉我们

我国云南贵州等地区可以效仿。

算了吧,会出人命的。

我国的铁路和他们的铁路的利用率可不一样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