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7年下半年开始,地产市场动荡不安,从一开始的飞速增长到了这个时候,由于内外部因素的结合,开始停滞,倒退,以至到现在的衰败。究其原因,地产市场不再发展的原因是政府“命令”银行控制地产投资的贷款所导致。之所以减慢地产业发展的原因是在于,政府发现地产业的巨大泡沫,不但威胁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引起了人民内部矛盾。楼市一开始衰败到现在不断降价。让老百姓更加义愤填膺,原来开放商赚了这么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也是理所当然。
论及原因,有人说是开放商太黑,拼了命的赚钱。也有人说,那帮炒房的太黑,就是他们把房价搞上去的,而开放商说我们很无辜啊市场需求啊,不抬价是傻逼。而一开始房价飙升那是因为土地价格上升了啊。然而在这些说法中大家很少提到银行。银行似乎是最无辜的。地产业下跌了,他们又多了很多呆账坏帐。而市场不景气,银行又要救市。银行是老好人一个。老好人是老好人,可惜好心常办坏事。
房地产到今天由泡沫到破灭。其中谁的责任最大,首先大家目光关注的是开发商,但是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看,开发商没有错-----最大限度的赢利。无论做那个商人也是这样,商场如战场。经商又不是慈善事业。即时中国的开放商爱做慈善那也是等赚了钱再说。你不赚别人赚了。
其次是国土,也就是政府,政府把土地作为一个财政手段是中国特色。只有中国土地市场化需要政府来运作。很神奇不是吗?原来这个土地是老百姓的,就不能建高楼。征收回来在政府手里赚一圈就可以建高楼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清楚政府不是地产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虽然它扮演了一个角色,但不是主角。
最后谈谈中国老百姓的奇特心里,安居乐业和买涨不买跌。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房,这是房地产资金回笼快的保命书。买涨不买跌也造成了房价飞涨。但是这些消费习惯不能也没资格造成地产泡沫。
银行是罪魁祸首,但不是银行本身。它的国营化使得的银行贷款具有扶持性为主的特点。再加上政策的滞后性,使得银行的贷款成了非理性的投资。银行贷款给房地产企业不以银行赢利为目的。是以政府指导为标准。祸乱从此开始。一个行长对地产业贷款不为存款人和股权所有者负责。而是对当地经济发展负责,同志们银行也是企业啊,不以赢利为目的,而已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来扶持当地经济发展。银行具有了行政责任,那贷款能理性,能以市场为基准吗。不以这个为基准,只要政府说可以贷,领导说今年地产多发展,GDP还可以再升升。银行就很配合的说那就贷吧,反正到时候亏钱了有大老板顶着。于是银行为了完成领导的政绩拼命贷款。开发商当仁不让,把钱拿来我去买地。政府多高兴,财政收入今年又创历史新高。领导好高兴,看到没扶持房地产是无比正确的。用这些钱又可以多修几条路,多搞些政绩工程。苦了老百姓,能贷到款的不是一般人。既然不是一般人,肯定要为不是一般付出代价。这些代价从那里来,卖房子的钱,涨,不涨怎么能行。那么多额外的费用之处。只能从房价里捞。房子涨价了。老百姓,丫的看能卖的出去。其实老百姓还没来得及买,从地款里的钱已经流到了四面八方,他们买啊。而且买豪宅。老百姓一看势头不对啊,看来这房价真的要涨。赶快买吧,不买就死了。其实他们早已为买房做出了贡献。存在银行的钱早已缩水了。所以最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改革地产业,首要要把银行这个国营性要改掉。但是改太难了。而现在政府发现他们的政策也不见得好用了。用银行限制产业发展实在太灵。这个尚方宝剑他们不可能会抛弃。只有舍得。只有舍才能得。病以入膏肓,重症治之。还是先打几只止痛剂。那就看医生的医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