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467 1
2015-06-23
谈“放生”
2015.6.23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迷信“放生”。但是,什么是“放生”,其意义何在、如何将“放生”变成现代科学视野下的文明生活?下面是我的思考:
第一,“放生”不仅仅是买来生物放归自然(据说,这形成了一条搞得野生物不安宁的恶性利益链),更是一种文明素养的培养模式。例如,不穿野生动物皮革、不用野生动物骨骼牙齿、不捕杀野生动物,等等。
第二,文明素养包含科学理性、人文怡情、道德审美三类素养。例如:因为对艺术精神生活的追求,所以,要克制情欲与物欲;因为要爱护公共环境,所以,不能乱吐痰、乱丢垃圾;因为要破除迷信,所以,要学会用实验实证实践来检验思想与假设。
第三,“放生”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不要使用假冒伪劣毒来速成自己,要维护生物多样性,这是利人利己、利天利地的好事。
第四,“放生”是节约、减量、零库存、垃圾资源化等效率观念的体现,例如,冰箱里太多积累既费电又损害食物品质,库存量要实现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之和的最小化。
第五,“放生”是健康生活的追求,例如:吃饭七成饱---太多营养积淀肠胃往往有害无益(请客点八成饱的菜即可)、有氧低能耗运动---如不用消耗器材与电力的太极拳。
第六,“放生”是自己生产丰衣足食、不剥削大自然的观念,例如,农耕文明的“天人合一”生活方式。
第七,“放生”是不干预大自然生物圈的基于科学调查的明智,而不是主观臆断的“愚人之仁”。
第八,“放生”是有效的布施,例如,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就不要占着,应该或交换出去或送给别人。
第九,“放生”是培养自己的爱心,即不讲对价的对生命的呵护,而不是用来与“神”“鬼”“灵”甚至“佛”“上帝”做交易。
第十,“放生”还有其他种种优良的正能量的表现,例如,“放生”包括对自己的“放生”---有规律生活、爱惜自己身体、不要自暴自弃;例如,支持对受伤野生动物的救护,积极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6-23 18:21:2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