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国峰会 中国举什么旗
举什么旗是指以什么经济理论为指导。举面旗,提主张,理论为纲,纲举目张。不谈理论,只讨论措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得要领。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以后发生的经济困难,若缺少经济理论指导,会使经济问题政治化,出现政治乱像。
举什么旗呢?这个问题也许与金融危机一样令人困惑。举马克思的旗,重读资本论,显然对不上路。马克思说,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的矛盾,引发经济危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阶级斗争夺取政权。现在的问题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越来越少了,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怎么办,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举公有制的旗,谈社会主义经济学,为资本主义下药,勉强可以应对。可是一说出典型成功案例,就立刻使人范难。看看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况,拿不出手吧,公有制银行问题多,不好说。弄不好来个新瓶装旧酒,老调重弹没意义。
举自由主义的旗,你会发现这个大杂会经济理论风光已经不在了。上世纪30年代始于美国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让人们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产生怀疑,凯恩斯倡导的政府干预的经济思想由此而起。后来,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滞胀问题,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重回主流。金融自由化风头强劲。而今这一切又发生了变化,在20国峰会上再举自由主义的旗,不但不如流,而且还不得体。
还是举凯恩斯主义的旗吧?可这庸俗的理论不但对实体经济增长不怎么灵了,它在金融理论方面也沒啥道理。凯恩斯主义压根沒有债务理论,对因债务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无能为力。可以引入凯恩斯思想的,也许只局限于政府干涉,管住资本之类的概念上。其他没什么可说了。但是,加强政府监管不是凯恩斯主义独有的说法,在金融自由化之初就被重视了。这是个旧话题了,谁都知道,只是“怎样管”的政策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
要命的是,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和凯恩斯理论还有着共同核心弱点,在经济理论中实体经济与货币是相互分离的关系。谈投资、消费、储蓄等实体经济变量,不谈货币。任何时候两者独自分离,最多就是一种相关关系。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货币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而理论却分开反映,理论脱离实际,观念陈旧,旌旗无光。
参加20国峰会,城头谁舞霸王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4 9:58: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