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703 0
2015-07-02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士气只可鼓,不可泄,即便是要清理配资盘,也一定要讲艺术,不可蛮干,伤及无辜。但是,此次对配资盘的清理,即便初衷是好的,但相当武断不负责任,最终造成股市人心涣散,做多激情全无,得不偿失。
  我们知道,场外配资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以前是给房地产给企业实体配资,后来是炒作贵金属和期货外汇,再到后来进入股市。说穿了,这就是一大股到处寻找高额利润的社会流动性、表外资产。现在好了,来之不易的牛市局面面临毁于一旦的悬崖边,为什么央行双降、养老金即将投资股市这样的利好都难以扭转A股狂跌的局面。很简单,信心没了,人心散了,就是来再多利好,也会被认为是出货的机会。就像监管层说配资盘只有40亿爆仓,影响很小,放大牛市思维,就会想:确实,才这么少,剩下的会继续做多;但现在市场却要反过来想,乖乖,才这么少配资爆仓,还有几万亿配资资金没出来呢,赶紧跑,这就是熊市思维。这种思维一旦放大,市场就难以控制了。比如,周二市场出现了逆转,按牛市思维看国家队呵护着呢,底部探明了,牛市继续涨。但周三一根阴线把周二的涨幅全部吞没,这就是熊市思维在作怪,下半年没人敢放胆做多了,机会大幅减少,还不趁反弹溜号?资金来源是各种各样的,有M2的溢出资金,有企业与居民的自有资金,这些钱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灰色资金,只不过它们走的渠道比较灰色。但对于这股资金的监管,却是一直处于游离状态。我们看得更多的,是到处拉着横幅的“远离高利诱惑”的警告,这种警告有多大作用?也就是说,各个部门都拿这些资金没有办法,要不然它也不会在横扫其它金融资产以后进入股市。也就是说,光靠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去挡住场外配资,实际效果是很微小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资本市场来为这个场外配资买单?其它部门有没有失责?有意思的是,监管部门还在拜访互联网金融P2P公司,请求它们到A股来上市。要知道,很多配资公司就是打着P2P的旗号来做业务的。这是一个很纠结很扭曲的事情,我们知道配资有风险,却在初始阶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没有想过去斩断源头,而是非要等到这股资金做大了才去干涉,去割瘤。
  更严峻的是,一旦这种熊市思维蔓延,那从去年开始到5178点的行情,也基本到头了,什么6124点,什么万点改革牛,必须重新思考了。为什么?道理很简单,监管的随意性太强,谁还敢大胆做多?你不做我不做,到后面就是你先逃我先逃的问题了。这种思维一旦形成,很难扭转,就像上半年说了4000点上不得,5000点摸不得,但牛市上涨的思维形成了,个个争先恐后,所以4000点轻松破,5000点也被踩在脚下。那么,下一步是什么?3800点还是3500点?跌下去了没有牛市的赚钱效应还会不会有大量资金驰援股市?没有了资金驰援注册制还搞不搞?新股密集发行还发得出去不?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