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学后常不时感到一阵的迷茫,而且也常听到许多朋友的类似倾诉,所以想对大学进行一下理性的分析,而我又是学经济的,所以就用经济学来分析一下大学的意义之所在。
首先进行一个假设:我们每个人都代表一个企业。这个企业显然只能是私营性质的,而且私营程度很高,只能是个体户。企业的目标是利益最大化,而我们的目的是未来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要使贴现值最大,而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一种理性投资,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性,使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那怎样的投资才是最有效的投资呢,才能使资源的配置最优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到底是拿什么去投资,我觉得大学里的物质投资所占比例较小,因为本来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其分配的余地不大,主要应该是时间资源的分配问题。然后我们应该知道投资的目标是什么,作为一个企业,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关键,那学生也是如此,那是不是知识的多少或文凭的高低就意味着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呢,我想不完全是的,知识多在企业里就相当于技术多,但到底能不能用于生产实践而转化成生产力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文凭高低就更不能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了,我们只能把它看作有一点文化背景,就像许多企业老板给自己买个文凭给企业贴上个科学技术的标签一样。我认为这里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即其广度和深度。既然我们有知识但不去思考就像企业有技术但没有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一样,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因为思考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方法,而其广度又决定了我们心胸是像海一样宽阔还是像井一样狭窄,而其深度呢更是决定了我们所能到达的高度。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一个正确的市场导向,而我们呢也需要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里所说的正确是指明确的有对社会没有危害的,因为我认为这些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错与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现在的社会称之为社会,在这里提出这一点主要是想让我们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时地停下来想一下现在的方向对吗,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在这里也就不说明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了。所以,大学里的学习应该主要是自学的,而不是学校要考试的那几本书而已,因为我发现现在的大学很像高中,大家还是把考试看得很重,当然他们有他们思考的问题,比如奖学金什么的,这也就形成了一种价值观,这里我只阐明自己的观点而已,没有其他的感情色彩。
既然我把我们比作企业,那企业就是要生产东西,就要有自己的固定资产。而我们呢生产的就是劳动力,而身体及其思维就是固定资产,思维在上面已经重点论述,那身体是否就不重要了呢。我认为不是,我们将来是要为社会做贡献的,要革命的,说得俗一点,那就是将来要拼谁喝的酒多,谁抽的烟多,谁说话的时间最长的,那连身体这本钱都没了怎么行呢。
那企业的雏形是具备了,但这仅是最简单的企业内容,还有多元化经营,多产业发展,管理制度,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这里就再对大学里的恋爱问题提点看法吧。我觉得恋爱中的两个人就像子母公司,当然你可以觉得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这里姑且这么认为吧。母公司(男同学)要对一个子公司(女同学)进行投资,那他就要对其长期投资价值进行分析,当然不排除有些是为了短期利润的,如果母公司认为该公司有长期(一年以上)发展价值,那它就会投入较多的实际资本,甚至注入自己的核心资本(自己的思想及价值观),这样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但母公司要想找到这样合适的子公司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有发展潜力的子公司一般是不会出让自己的股份而与母公司分享利润的,只有那些自信执着寻找的母公司才能赢得这样的机会,因为不坚持的母公司会在开始就会觉得某个子公司比较“合适”而马上进行投资,不过这样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能积累更多的投资经验,但不足之处就是会浪费过多的资源。当然有些人坚持一篮子鸡蛋原理,认为把所有资源投资在一个子公司上是很不保险的,但这又造成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管理的复杂化,那就会浪费更多的资源,毕竟我们不是韦小宝,没有那么高超的管理技巧,所以专注地盯着一个篮子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母公司投入的资本会转化为股份,是不能退股的,你只要一开始投入,那你的投资就都转化为沉默成本了,为了不损失原来投入的,你只能继续投入,所以在一开始就必须做好选择和心理准备,必须给自己划定一个止损额(在股市中经常用到的),让自己既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
愚见,请各位有识之士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