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格的基本观点
Oskar Lange的Marxian Economics and Modern Economic Theory一文(该文发表在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June 1935上,后收录在由David Horowitz主编的Marx and Modern Economics一书中,Modern Reader Paperbacks,1968。翻译:许彬,《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9年第1期,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对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的争论出发,探讨了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优越性以及其优越性的原因。
1、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优越性——与现代经济学的比较
兰格认为,柴田教授虽然站在马克思经济学一边,却没有真正认识到马克思经济学的优越性。诚然,马克思经济学把握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长期变化的基本趋势,但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创立了一个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发展必然性的理论。
与单纯为马克思辩护一般马克思主义者不同,既受过一般均衡分析训练,又出生于社会主义国家,熟读马克思经济学的兰格试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各自的长处。在他看来,二者的成就分属于不同的领域,“马克思经济学能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放在一个首尾一贯的理论中加以研究,——其发展的必然性正是从这一理论中推导出的;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并不能比历史记载更深一层。另一方面,不妨说资产阶级经济学能够把握资本主义经济日常生活的现象,这比马克思主义者所能提供的任何东西都要高出一筹。”
马克思经济学的优越性在于提供了一个能够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性的“经济发展理论”,这意味着马克思绝不是仅仅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现象进行了描述,而是说,马克思构筑了一个“理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推测,而是可以从这个理论中逻辑地得出的。但是马克思经济学对日常的经济运行的把握却远不如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本质上是一个静态均衡理论,它研究既定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这些既定的条件包括消费者偏好,生产函数、生产组织、制度等,但对这些因素本身的研究不是经济学的内容,因此,现代经济学其实是纯经济科学,甚至不能算是社会科学。对于这样的现代经济学来说,对制度的分析是根本不需要的。所有的经济运行的原理都可以从鲁滨逊.克鲁索的世界中推导出来。并且在任何社会都是适用的。那么如何解释资本主义中的发展现实呢?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例外”,既然是例外,就最多只能被历史学家和统计学家描述,却不可能被经济理论逻辑所证明。因为复杂的现象是不可能被单一的规则说明的,因而是不可能被纳入到一个简化的经济理论模型中的,发展理论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是:即使经济发展理论原则上是可能的,它也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因为经济发展理论要求有超出经济均衡理论所包含的假定以外的附加假定。
与此相反,通过对制度的分析,马克思不仅提供了一个经济均衡理论,而且提供了一个经济发展理论。马克思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中推断出一定情况下某些经济数据变化的必然性和范围,在特定的意义上说是可能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只有从资本主义特有的制度结构中才能够推断出。这样,马克思揭示了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对未来事件的推断因而是有说服力的。
与研究领域的区别相联系,马克思的理论适合于长期的根本性的预测,而现代经济学则擅长于具体的经济指标变化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