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的中国一定能够出现世界一流学术大师(转)
我今天在这里做这个预测。是否准,大家三十年后来看。假如我到时还活着,一定能够见证预言的成功。
当然,我先给世界一流下个定义。所谓世界一流,比如菲尔兹奖,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得主,或者是工科农科医科的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发明创造,或者是人文社科方面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者(这个比较难界定,因为人文社科的民族性太强)。
我下这个预言的依据在于: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飞速的提高。
过去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欠佳,应试教育是主要原因。但为什么应试教育?1.经济水平低下,好的就业岗位少,人们迫切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2.基础教育从业人员平均水平低,他们没有能力把握学科思想,应试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可以达到的要求。至于对学生为人处世方面的指导,他们就更没有能力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师范院校的分数偏低,往往是迫不得已当教师的人才做教师。3.在整个国家人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搞应试教育确实是迅速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的快捷有效手段。
可是今天,这种现象已经发生改变了,至少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完全不是这样了。在北京的几所知名中学,虽然教育理念各各不同,但都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什么会这样?1.北京的家长平均素质高。他们经济上不需要孩子改变命运,文化上懂社会懂教育,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会只关注考试分数。2.师资力量强。北京的知名中学里名校硕士博士已是正常现象,他们驾驭本学科的能力强,有科研经验,与学术圈有密切人际交往,而且并不是把教育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有远大的理想。3.教育理念先进。北京的知名中学的校长都不是白给的,他们治校可是动了一番脑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吸取了国内外大量的先进的东西。
我们的孩子有成为科学家的远大理想,我们的家长在经济上精神上鼎力支持,我们的人民教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也对这些孩子的卓越表现有所期待。综合以上因素,三十年后中国出现一流学术人才绝非空想,实属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