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589 0
2015-07-06

2015年7月5日的希腊公投结果已经出来了,反对与债权人达成协议,这意味着希腊将脱离欧元区,欧元一体化进程出现转折点。

    1999年1月1日诞生的欧元在2000年迎来了希腊的加入,即第12个成员国。

    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欧元区共有19个成员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 、芬兰 、法国 、德国 、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 、葡萄牙 、西班牙 、希腊 、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 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人口超过3亿3千万。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区自2008年以来经济陷入持续衰退。2012年10月8日,欧洲稳定机制(ESM)启动,向债务缠身的欧元区主权国家提供贷款。

    这其中,尤以欧猪五国最为突出,即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

    这次希腊公投起源于希腊的债务违约,也就是无法按时偿还债务人的贷款。

    事实上,债务危机并非首例,拉美债务、东南亚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美国国债债务上限、日本天文国债、中国地方债、铁道部债务等不一而足。依照债权人的理解,借债还钱天经地义,还不起钱就是偷奸耍滑,只要增收节支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债权人的药方不外乎紧缩财政,结构性改革,提高竞争力。

    但该药方的逻辑是微观层面的,因为它没有站在宏观整体的视野审视这一难题。

    紧缩财政,必然导致收入减少,进而消费减少,企业亏损,税收下降,又如何增收?

    结构性改革,提高竞争力,那么挣谁的钱呢?国内人的?不可能,因为国内已经因为紧缩而下降。国外的?也就是顺差,这一是漫长的,二是不可持续的,不过是转嫁给了逆差国。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们没有答案。

    现实的解决之道是量化宽松,央行购买债务。希腊退出欧元区后,依靠自己的独立央行,购买自己的债务。

    问题来了,央行又卖给谁?因为央行是唯一的货币提供者,答案只能是央行自己,也就是新债换旧债。

    经济学为什么没有答案?

    因为现在的经济学起源于工业化初期,《国富论》的立足点是产业经济,当时的主导货币是黄金,它来自黄金采掘,其它行业通过买卖交易而获得,不会产生债务。

    但是,在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市场经济,货币尽管是纸币,发行成本非常低廉,然而,央行每发行一分钱,都必须记为负债,即需要还本付息的,初始贷款者将该贷款通过产业链逐级分配下去,最终到了两类人手中:消费者和储蓄者,进而形成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只是,消费需求来自初始贷款,是它的一部分,但又要为初始贷款提供利润,这是不可能的,故货币亏损性不可避免,尽管生产者有大量的库存待售。

    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权威经济学家余永定指出的“发达国家对于债务危机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央行的持续印钞为什么没有形成长期通胀?

    原因在于实体经济中存在上面讲的消费不足,而投资需求又大量过剩,它们不会继续追加投资,因为没有初始贷款的订单,增加的投资必将过剩,这就是凯恩斯观察到的流动性陷阱。

    它们不去追加产业投资,却又有利润要求,于是它们买入黄金、股票、原油、煤炭、铁矿石、房子,进而推高了社会的生产生活成本,企业一方面承受消费不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忍受工资、原材料高涨的压力,于是只有限产保价,降低产能,提高价格;但这又必然减少了工资支出,导致失业,进而消费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企业不得不进一步加强上述过程,这就是滞胀,我们称之为新常态。

    滞胀中,工人失业增加,生活成本上升,养家糊口困难,因此,不愿多生孩子,所以发达国家老龄化趋势严重,所谓的“人口红利消失”只是表面现象,中国放开计划生育也不会解决滞胀难题,日本没有计划生育,其生育率也在走低,日本的滞胀根源绝不是劳动力稀缺。

观察下表,会发现越是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债务率越高;顺差国的负债率相对逆差国负债率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增长与债务率正相关,没有债务,就没有增长,有了债务,必然拖累增长,这就是经济周期。

表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总负债占比


    回到原题,欧元区剔除了希腊这个烂葡萄,那么必然将出现第二个烂葡萄,或许是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直至剩下一个德国。

    但最后的德国同样也摆脱不了债务危机的命运。

    因为它的顺差不可持续,逆差国的债务不可持续。

    对于中国而言,前30年的快速增长让人们忽落了债务的存在,而在顺差消失时,债务问题凸显,这才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前面的30年只能称之为未成年,是一个非典型增长阶段,于是央行降准降息,拉抬股市,资产证券化,为的就是将间接融资变为直接融资,把银行债务转变为股权投资,实现存款大搬家,只是在股票猛涨的瞬间,忘记了溢价发行而导致的权益损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