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81 2
2008-11-05
中国制造到这种田地,是自己打败了自己。败在盲发求快,没有处理好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把做企业当成“走江湖”,败在利益链条拉得太长,而质量链条却松松散散。

作者:张冰歌

在广交会食品展区,三聚氰胺成了最受关注的词语。一个国产奶粉的包装罐上用英文写着“nomelamine”(不含三聚氰胺),为数不多的奶粉参展商告诉记者:“来摊位询问情况的记者比采购商还多。”今年9月出现的三聚氰胺牛奶事件,再为“中国制造”食品安全信心问题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致使客流较以往少了三分之一。(11月4日《广州日报》)

从9月14日毒奶粉事件“东窗事发”至今,不单是在广交会上,几乎所有中国制造的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瞬间一落千丈。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在美国的很多超市,可以看到超市的朱古力和饼干架上写着显著的大字:这些产品是“ChinaFree”,即“不含中国”。“不含中国”即这些食品不是从中国进口、不在中国制造、不含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全球对中国食品的信心崩塌可见一斑。

面对这样的局面,往小里了说,是中国乳业的危机。往大里说是“中国造”的危机。怪谁呢?除了有别人“打压”的成分外,更应该怪我们自己,是自己把自己逼到了这个份上。自从1985年国内查处福建晋江假药案开始,中国制造的假冒伪劣和问题产品就逐渐进入了“有意识、有组织、大规模制造”的阶段,一直到今天也没有根绝。在“中国造”遍及全球之际,也是中国的问题产品流毒于全球之时。

人的思想是有回忆、有联想的,既然部分企业连给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的商业底线都不能恪守,那么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不过,到头来是那些“问题产品”要了消费者的命,结果消费者就会联手要你的小命,这就是一种因果关系。中国奶业、“中国造”出现这种局面,作为国人,除了感到心寒,剩下的就只有“哀其不幸、恨其不争”了。

中国人不是本身的基因不如人,不是不聪明,更不是原本就制造不出高质量的产品来,相反是中国人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换句话说,中国制造到这种田地,是自己打败了自己。败在盲发求快,没有处理好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把做企业当成“走江湖”,败在利益链条拉得太长,而质量链条却松松散散。

中华民族有句劝导人的话,叫“自己不把自己打败,别人是打不败的”。国产奶粉在广交会上的失势,“中国造”所面临的危机,虽然不是好事,但也不完全是坏事,从积极的一面来说,它让中国的企业家们开了眼界,上了一堂彻骨的经营课,让我们的企业家们可能变得更聪明起来。“中国造”别让自己先打败自己吧。 (原题:“中国造”千万别先被自己打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5 12:15:00
    再这样下去,中国的制造业只有死路一条,就等着国外的产业资本来垄断中国的市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5 12:29:00

这就是中药无法推广的原因了。

没有让人信服的“药品安全标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