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193 1
2015-07-27
第二地球算什么?中国晚清NASA预言今皆实现

NASA(美国宇航局)宣布发现了一颗新的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号称与地球相似程度达到98%。虽然这颗距离我们1400光年的行星并不能充作移民之用,但还是挡不住大家对地球2.0的热情。可你不知道的是,早在晚清,中国的科幻小说家们就开始在星海深处追光逐影了。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徐念慈的《新法螺先生谭》可谓是第一部冲出地球走向宇宙的中国科幻。写的是新法螺先生一日信足奔上众山之颠,竟是诸星球吸力冲击之交点,身当其冲,颠倒舞弄,躯壳与灵魂震荡分家,从此具有灵、肉分离的能力。

        后将灵魂炼就成为发光源,本欲藉此光以导中国之奋起,无奈国人糜烂不治,绝望之余,失手将灵魂抛掷於地,不料灵魂反弹分裂,因而展开灵、肉二分的冒险。 躯体部份,因火山爆发,下坠地心,落於地底之中国,同黄种始祖由“内、外观镜”得知中国现状之腐败,而决意自负救国之责。

        灵魂一脉则上冲撞月,弹向宇宙,见识水星上“造人术”、金星之物种进化,并巧获五年前在北极被气球载去的日记。后来近逼太阳,却因行向忽改、行速剧增,失去知觉而回返地球,落入地中海中,重与身合。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还提出了脑电的概念,由于当时对大脑的研究尚处于朦胧的起步阶段,所以作者只是提出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大脑中放出电来,作为一种能源使用。

这部小说进行了很多有趣的幻想,其中,漫游水星金星与漫游地心的情节尤为有趣。

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显然受了法国凡尔纳的《气球上的五星期》影响,作者写了湖南湘乡的一个名叫龙孟华的人,在南洋住到八年,忽然有一天夜里,对月饮酒,“酒到半酣,抬头一望,只见天空里一个气球,飘飘摇摇”。这气球的主人叫玉太郎,是个日本人,“今日六点钟从东京起程”,居然只用十几个小时,便飞到南洋———这在当时是极为迅速的了。

        气球里居然有“会客的客厅”,“练身体的操场”,还有“卧室及大餐间”,简直“没有一件不齐备”,连“眼睛都看花了”。龙孟华也乘上气球,“低头下望,那些房屋都同飞走的一般”…… 于是,龙孟华开始了乘气球旅行,以至飞到美国纽约,发生种种曲折的故事,最后龙孟华飞往月球游学,终于与妻子不期而遇。

        龙孟华发现,月球上文明进化,科学发达,甚至不久将到地球上开发殖民地……

        还有两部虽然没有星际漫游的情节,却也充满科学趣味的科幻,一个是吴趼人的《新石头记》,这是个著名的 “贾宝玉坐潜水艇”的故事。小说中,贾宝玉在1901年复活,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游历,目睹了大量火车,轮船,电灯等电气化的新事物,甚至乘坐潜水艇由太平洋到大西洋,由南极到北极绕地球一周,为高度发达的西方科技文明所震撼,并自信将来有一天中国也能制造这些东西。

        还有高阳不才子《电世界》的小短篇,写的是宣统一百零一年(即公元2009年)正月初一,中国昆仑省乌托邦共和县,电学大王黄震球开设了帝国大电厂,帝国电学大学堂同日行开幕礼,中国皇帝御驾亲临,盛况空前。然后中国强大,西方再不敢侵略,然后各种进步和殖民。

        最后电王大伤感情,对人类失望极了,渐渐生起出世的念头,于是辞去了职务,在宣统三百零二年正月初一的时候,乘上了空气电球,告别了众国民,升空去了。

新中国和乌托邦

        然而更多的晚清科幻小说家并未像NASA一样对科学有着如情人般的爱,在内忧外患之下,他们摆脱不了的是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比如梁启超这个戊戌变法的倡导者,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熟知的科幻作家的身份。

        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是典型的说书人叙事风格,中间还插入诗词曲子。写孔子降生后2513年,中国富强,在上海开博览会,既是世博会又是学术宗教大会。那时中国强大,外国人都听得懂中国话。

        京师大学堂史学部在其中设一会场,孔夫子后裔曲阜先生主讲中国近六十年史,从光绪二十八年讲到现在,分预备时代、分治时代、统一时代、殖产时代、外竞时代、雄飞时代。整部小说基本上是写君主立宪产生以前的事情(因为没有写完),以两个人对政体的辩论为主,字里行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味道,怪不得有人将其归类于政治小说。


        陆士谔的《新中国》效仿梁氏《新中国未来记》,虚构了中国立宪成功后的盛世景象,并较为详细地描写了由现实到理想的路径,正好弥补了《新中国未来记》之不足。小说写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初一,陆士谔(作者本人)一觉醒来,原来已经是宣统四十三年正月十五了———立宪四十年之后的新中国了。

        作品通过二人在上海的游历,详细描写了“新中国”的盛世景象。这是一个独立、富强、冠绝全球的中央帝国,成为为世界主持公道和正义、引导世界走向和平与大同的核心力量。www.miercn.com 军情第一站

        与梁启超虚构的“未来中国”和康有为设计的“大同一样,在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中,闪烁出古老中央帝国的面影,只不过这个中央帝国不再是藐视四夷的霸主,而是率领全世界走向永恒福祉的主脑。对处于民族危机中的知识分子来说,这类想象成为抵挡现实黑暗的精神屏障。颇有意思的是,陆士谔设想的黄浦江大桥、浦东开发、上海地铁,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无论是巧合还是天才的预见,都可以使我们窥见“乌托邦”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暧昧关系。

        在改良派小说家们以小说形式“预支未来”的同时,一些革命派小说家也不甘示弱,以幻想的形式,提前“进入”未来的理想世界,与立宪派争夺舆论阵地。陈天华《狮子吼》以荒诞手法描写了一个理想的世外之境“民权村”。

        这样一个被悬置海中的孤岛,像一个独立王国一样,建立起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小说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情绪,人物名字“文明种”、“狄必攘”都暗示着作者的政治倾向。这一民权村在卢梭《民约论》和赫胥黎《天演论》的启发下,成为中国进行种族革命的大本营。

        因陈天华的自杀,小说未能终篇,但从“楔子”来看,作品将以“光复五十周年纪念会”结束,这与梁启超和陆士谔的思路是一样的。作者通过自己的见闻,详细描述了未来世界的盛世景象:城市一尘不染,交通分为空中、地面和地下三层。尽管在路径上与梁启超等维新派有差异,但最后的结果都是高度发达、繁荣的现代民族国家,而这一想象中的景观,均是以西方的现代国家蓝本的。

        旅生的《痴人说梦记》既不赞成立宪,也不主张共和,而是希望通过海外开发殖民地再向国内渗透的方式,实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目的。但从该小说来看,除了在路径上显示出作者的独创性外,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上,酷肖立宪派,没有表现出独具个性的想象力。

        时间段始于康、梁维新运动之前,终于庚子事变以后。贾希仙与同学宁孙谋、魏淡然最为知己,因不愿受教会教育,三人同约逃往上海。不料,贾希仙被耽搁在半路,从此三人各奔前途。于是,三条线索并存。贾希仙因酒楼上无关紧要的题诗遭到捕押,后逃至一仙人岛,拓荒开发,将其建成一美丽富饶的岛国。

        而宁、魏二人在国内参加会试时上维新条陈,圣眷虽隆,却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抗衡。另一线外人物黎浪仙则策划起义,也遭失败。作者摆布人物,均有寓意。宁、魏的行动是康有梁启超维新的写照。黎浪夫的革命显然照搬孙中山的业绩。只有贾希仙真正代表作者心目中的理想范式。维新图强之路不通,暴力革命亦不成功,是书以未来的中国梦作结,启示读者,中国只有彻底摈弃旧的制度,实行殖民,另起炉灶,创造一个新的自由平等的国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7-27 12:09:19
那这些大文豪就把所有的都说了不得了,还用的着这些后辈们找来找去,研究来研究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