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xy1981在2008-11-10 10:06:00的发言:
你怎么不先来点嚣张的?
05年就注册了,到这个帖子才发第五个,实在令我感到荣幸。
我就先说说自己的看法之一吧:
一、车上乘客的偏好及禀赋决定了选择的差异性
车上有大约40人,有些是有座的,有些没有;有些很年轻,有些老年人;有些比较着急,有些比较“淡定”。
(可能还有很多不同的“维度”,来划分整个人群。)
事情很明显,车损坏不大,很快(应该超过10分钟,半小时之内)就可以再次出发。
这就形成了一个概率事件:在10分钟-30分钟之内任何一点,都存在出发的可能性。
而下车再去打车或者另找公交车,可能会快一点,但是肯定要多花钱。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的选择:下一辆车来了,再出半价就可以继续前进。
之所以说可能,因为我不知道这种“制度”是否是硬性规定的。
而且下一辆车的拥挤程度和这辆车的相比,又是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有座位或者无座位,拥挤或者空旷。
以上为分析的基础,我想分析的过程和结论大家应该已经得出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