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79 4
2008-11-12

       以内需拉动经济发展是众多经济学家一直以来的期盼,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前提下。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不存在要不要拉动内需的问题,那时候中国的经济是短缺经济,什么都缺,买东西靠凭票供应,还得排长队,基本上生产出质量尚可的产品,全都能卖掉。可是到了上世纪末,中国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通货紧缩,农产品价格从1995年开始就不断的下降,后来又遭遇东南亚金融危机,外需也不振,国家为了刺激内需想出了征收利息税的办法,想迫使老百姓别存钱了,而是跑出门花钱去。不过这招似乎并不显著,因为老百姓面临着医疗、养老和教育等等大额不确定性支出,使得他们对存钱有着超乎寻常的偏好,中国的储蓄率差不多是世界第一了。幸好在这时候,我国加入了WTO,美国人跑来救我们了。你们中国人不是爱工作不爱花钱吗?美国人正好是不爱工作更爱花钱。制造业岗位美国人早都不干了,但是这些商品美国人还要用,恰好此时美国房价一直在升,他们可以拿房子抵押获得消费信贷,靠着信贷的力量,美国人成了吞噬中国商品的机器,一直到这一切的源头——美国房价开始下跌为止。

      其实老百姓花不花钱,政府是不能强求的,前些年为了扩大内需,提出了征收利息税,现在又是为了扩大内需,提出减免利息税,其实利息税起不到什么作用。人们观念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只要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干好,如社会保障等,其他并不用多操心。老百姓对未来有安全感的时候,自然会多花钱,逼着他花钱,他反倒是没有安全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12 06:00:00

国家拿出点钱来做福利!当人民对生活后顾无忧了,都会开始花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06:14:00

把全国的收费站都撤了

把通信和石油的价钱降一降

提高一下你们所谓的保护价收购农民的余粮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06:57:00

个人认为

1 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在三座大山的压力下,大家很难豪爽的去happy。、

2 货币流向轨道错位:在一个正常的经济循环中,货币起到的是流通作用而不是储藏作用。在中国资金的流动轨迹实际上是畸形的,金字塔的底层贡献的流向并没有从上层反哺回来。一部分流向了国外、另一部分转化为储蓄丧失了流动性(富人储蓄的总量实际远大于普通人)。

3 市场的狭隘:中国有很多的人口毋庸置疑,但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在自由市场的体系内。一些乡镇的消费依然是必须性消费占据大比例。

  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以外需拉动内需”的着重点在于城市化,也就是通过外贸将国内暂时无法消化的劳动力出口到国外,来进行技术及资本的交换从而实现部分地区的城市化,再通过已经城市化的地区拉动周边乡镇的劳动力市场来逐步提高国内的消费水平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一构想在改革开放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中国模式的推广,外需逐渐疲软,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链中的下游地位和薄弱的定价权导致一系列的骨牌效应,扩大内需的声音不断。

  英国、美国的发展史上对我们的启示即微弱又模糊,英国借着大航海时代的殖民扩张累计了足够的资本量取冲击国内市场,美国藉由工业化大生产的契机大范围大规模的普及商品消费。这两者的时间因素已经不复存在,对于未来的路迷茫而不可知。21世纪无疑是亚洲世纪,但如果无法处理好自身市场经济,则未必是中国世纪。就我认为,发展的契机也许在 信息化 这个领域。网络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也是一个未完全的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2 08:35:00

不难,真不难,抬高教育医疗食品价格就行.

不交个十万八万幼儿园都不给毕业.

不花万儿八千感冒都不给看.

不拿个百八十馒头都不给吃.

榨不干存款,再引进陈水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