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了,还是今年十一长假回家。晚上我正在看电视,我们隔壁一位老大妈,七十来岁,到我们家来央我给她写“工时记录”——其实就是一张纸片,记录一下她的干活儿时间以及种类,好跟“工头”有个对照。
她家里地少,秋庄稼收得差不多了。村里有一户人家男人都在外打工,不愿回家收秋,觉得划不来,就让自己媳妇儿在家雇一些像她这样闲在家的的大妈、大叔给他们家收秋:拔花生、摘花生。一上午给二十、二十五不等。她兴兴头头要我给她写记录,说这一回就赚了一百多,冬天买煤球不愁啦。
我挺新奇,就问我妈这种雇佣形式在我们村儿多不多。我妈说,村里有人在外打工挣了钱,不愿回来种地。两亩谷子要剔苗儿,都包给几个老年人,赋闲在家、身体硬朗的,一亩地给一百块。村里有种银条、种大葱的,等收获的时候人手不够,也雇佣一些村里的四五十岁的中年劳力,一般都是一天十五块。更有春天麦田除草也包给村里有多余劳动力的。
我觉得理性经济人真是无处不在哟。农民兄弟也有自己的算盘。
我也想起了我所知道的农民雇农民做工的例子。我们村里年年春耕犁地、耙地,都有专门干这行的人家,自家有骡子、好用的犁耙,家家户户都让他们给平地,一亩地的五十元。而近年村里收割麦子,几乎家家用收割机。往往是一台收割机开到村里,村里按地块儿挨家挨户收割。
我们村儿的青壮年极少有在家务农的,雇主与雇工多是四十岁以上的身体健壮的劳力。
农村内部这种简单的劳动力流动,在土地改革的今天,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完待续~
续
我家住在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都是丘陵地。而中国像这样的丘陵地江南一带也有很多。所以我想我说的应该有点普遍的意义。
我认为,土地流转,在城市,城市郊区的农地流转最多,因其需求量的巨大;而在农村,则是村庄周围的土地流转的机会大一些。这些地离农户住所较近,管理方便;而且这些地一般较平整,是水浇地,经过农民多年耕作翻种,地力大——比较肥沃。这些地块儿,只占农村土地,或确切地说,占丘陵区的土地,大概只有15%--35%(这只是我根据单个农民家庭土地计算出来的,并未做实地统计,但应该可信。)除此以外,黄土高原区其他的土地,地块儿较小,地力不足,且交通极不便利,得以流转的机会非常小。这里亩产量并不高,小麦亩产量300斤,就要算不错的收成啦。农民为自己生活打算,也不会流转这些土地。所以可能流转且能带来较高收益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土地,这还是多说了的。
这些土地得以流转的原因,不会是如城镇周边的土地,被那些在城市买不起房的农民工做建房之用。说实话,农村里一家一户的院子很大,但住人很少,家里只有父母留守的家庭多的是。我想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用作建房的土地将大幅减少。
其流转用途,应该用于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的较大规模的种植,或发展养殖业。
黄土高原地区,适合很多蔬菜瓜果生长。水果如苹果、梨、桃、柿子,枣子;蔬菜如大白菜、萝卜、土豆、花椰菜、大葱、银条,等等;经济农作物可榨油的花生、黄豆、芝麻、油菜,还有很大面积的玉米、红薯种植。不要以为我只是一味凭空在写,这些果树、蔬菜种植,在国家没有出台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前,就已存在。但只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的,没有联合,没有组织,自家零散地种植、收获、出售。而在农村,养猪、养鸡的专业户一直存在。规模当然不大,一家养三五头、七八头猪,以卖仔猪或年关卖肉猪为主要利润来源。就我们一个村儿,保守估计,这样的专业户有十几家之多(我所在的是一个三千多人的较大的村庄)。
在经营模式上,会由农民带头人——那些肯干、具商业眼光的农民以承租方式承包大量土地,来进行特定作物的种植或发展养殖。为什么不是买下来呢?因为种养殖业并不是一本万利,收益不会特别高;而且农村普遍资金短缺;另外,出租的方式也较易为农民所接受,出租土地的农民回旋的余地要大一些。这种经营雇佣当地农民是一定的,但平时雇佣量不会很大,种植、养殖都还是较简单的劳动,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只是在春耕、秋种季节或收获季节,才需要较多的人力。
产品出售方面,对于蔬菜瓜果,农民自行走街串乡叫卖可以,一般也会有一些城镇的专门代售人或厂商来收购,以前和现在都是这样。在扩大规模后,当然可以订立长期的买卖合同,几个带头人联合起来,如果当地做为一种作物的主要本地供应地,当然可以和收购商谈条件,提高自己的地位与收益。而经济作物、养殖的生猪、仔猪,也都会有专门收购的人开着大卡车到村里收购,不必担心的。
至于会不会搞农业产业化,农民自己加长产业链条,搞农产品深加工。这还需要一定时期的发展,商业意识、资金的积累、科技知识科技人员的普及,都是必要的。在这一点的预测上,我还是保持谦虚,让现实来说话吧。
总体来说,这种模式没有改变土地用途;农民与农民的协议,外部厂商与政府参与较少,农民利益可以得到保障;而且利于农村留守务农人员的就地就业。留守人员一般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年龄偏大但熟悉农务,很适合此种工作,当然还可以做工种地两不误,很有利于农民增收。大规模种养殖势必形成规模效应,在与外部收购厂商讨价还价的博弈之种,农民的联合与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这对发展农业专业化、农业产业化,将大有裨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4 23:24:27编辑过]
猫爪 金钱 +30 魅力 +5 有思想者有论坛币 2008-11-16 11:00:16